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讨厌的人说得再对,也不想听他的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0-13.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为什么一个讨厌的家伙即便在传达正确价值观,也依然会被人反感?

    [​IMG] 知乎用户,准心理学人;前物理系学渣;漫读者。

    简单地说,这是海德的平衡理论(Heider's balance theory)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体现。平衡理论又称 P-O-X 模型,P 代表认知主体,O 代表与 P 相关的另一人,X 代表与 P、O 相关的认知对象(可以是人、事、物)。

    P 对 O、X 分别存在着认知关系(态度),O 与 X 间也存在关系(但不一定是认知性的)。这些关系可能为正面、肯定的关系(喜爱 / 认同 / 赞成 etc.,以「+」表示),也可能为负面、否定的关系(厌恶 / 排斥 / 反对 etc.,以「-」表示),那么三者间的关系就有可能有 2³ = 8 种模式:

    [​IMG]

    (图引自海德的平衡理论

    这八种关系中,只有三个符号相乘为正时(亦即「-」号的个数为偶数),才能产生平衡的认知状态,也就是上图的第一行。否则将出现不平衡的认知状态,也就是上图的第二行,会使认知主体 P 陷入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改变某方态度以调整这种状态。

    题中所举的例子中,自己作为认知主体 P,所谓「公认的傻 X」作为他人 O(P-O 关系为负),所谓「正确价值观」作为认知对象 X(P-X 关系为正),显然,当 O 表现出对 X 的认同(O-X 关系为正)时,认知关系处于上图中的第 6 种,也就是一种不平衡的认知状态。要调整这种不平衡,有如下三种方式:

    ① P 改变对 O 的态度:「其实 O 也没那么差」;

    ② P 改变对 X 的态度:「其实 X 也没那么对」;

    ③ P 试图改变 O 与 X 的关系。当然现实中不太可能真正去说服 O,但是 P 会试图在认知中间离 O-X 关系,比如「跟风狗」或者「你也配姓赵」等等……以说服自己 O-X 的正性关系实际上是不合理、不该存在的,同时由于 O 使自己陷入认知不平衡而增强对 O 的厌恶。(这段是我自己猜的)

    海德强调的是人对认知对象的态度易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而且通常情况下,人在做出态度调整时会尽可能地减少情感的改变,亦即 P-O 关系是更难改变的。因而,只好做出②的选择。

    不过这也不绝对,比如现实中如果一个你不太喜欢的人对你本人表示夸赞,你的反应也可能是「哼,算你有眼光~o( ̄ヘ ̄o#) 」

    当然,这也可以用其他理论比如费斯廷格(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来解释,而平衡理论也在后来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新理论模型中得到了完善。

    查看知乎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