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女儿独立了,作为家长好伤心,像失去了重要的东西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1-06.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为什么女儿独立以后,作为家长感到非常伤心?应该如何调节?

    [​IMG] 轻心计,微信号realqingxinji

    首先女儿独立后,家长伤心是非常正常的。这种悲伤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分离的悲伤。

    爱就像是硬币一样有两面,一面是连接人们的甜蜜幸福,而另一面则是分离时所需要面对悲伤和遗憾。

    分离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你或许真的不能再在现实中和孩子如此亲密的在一起,孩子即将和你道别,从此逐渐踏上她自己的人生。不过好在这种道别并不意味着永远的离开,只不过意味孩子将以另一种方式和你相处。虽然孩子能给你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你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她在成长中的每一次突破和成绩,那些傻乎乎但又让人心疼的蠢事、甚至烦恼和忧虑,会永远静静地躺在你的记忆中,不会离开。也许她并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常出现在你的身边,但是当她再次出现的时候,也一定能够带给你之前没有的欣喜和喜悦。也许她不再能以自己的陪伴给予你支持,但是她的成绩将会成为你生命中新的骄傲。分离的过程一定是悲伤的,但是请相信悲伤并不一定是通向痛苦,还能通向新的幸福,一种只有当孩子长大离开后,家长才能体会到的幸福。

    第二种悲伤,则是一种源自于家长身份的悲伤。

    为人父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因为孩子是这世界上最能带给你自豪感和成就感的东西。这也就是说孩子和家长带给彼此的价值感是双向的。家长在承受着孩子带来烦恼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孩子存在带给家长的价值感。这种价值感一部分来自于成功地扮演了一个教育者,简单的说就是成为优秀孩子背后的那个优秀的爸爸妈妈,享受着我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都要好的成就感。而另一部分的价值感则来源于成为孩子心中最为重要的那个人。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小一点的孩子(5 岁以前)特别喜欢聚在一起攀比,比谁的爸爸妈妈最厉害。这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爸爸妈妈是他们生命中最为了不起的人,也是最能让他们自豪的人。这种成为孩子心中最为重要的人,最为崇拜的人真的能为家长带来很多意义和价值感。我想支持很多父母风雨无阻的,也许就是孩子眼中的那份依赖。

    遗憾的是,孩子注定要长大,也注定要慢慢的离开家长的生活,开始自己的生活。当孩子离开时,父母也丧失了自己的“父母”身份。父母失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陪伴,更失去了心中一部分的自我价值,家长不再是孩子最为崇拜的人,不再是孩子最不可或缺的人,不再是那个最为有力的照顾者。这种身份的缺失是一种非常难过的感觉,就好比一个从业 20 年的技术员突然被告知下岗了,而且以后你从事的这个行业都彻底没有了的感觉。,令人心酸无奈。

    第三个方面的悲伤,是一种源家长内心孤独感的悲伤,这种悲伤并不仅仅单单是孩子离开家庭产生的孤独,而一种更为复杂的孤独。

    在孩子成长的早年,孩子的内心特别需要这样一个照料者。他能让自己感到自己永远被回应,他能让你确信的感到你在他心中的位置比任何人都重要,他能让你感到他发自肺腑的无条件的爱你,他能让你感到无论你们之间发生什么,你们的关系都不会被斩断,你们的共处是如此的安全。因为这样一个照料者的存在,孩子的内心才能安稳且不孤独,孩子可以在这种包容、接纳、关怀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力量去探索世界、理解他人,进而发展出自信,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然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这一点,这就会造成某些孩子在长大后依然对于这种亲密无间的照料者怀有一种非常巨大的遗憾。

    面对这种遗憾,一般有三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

    1、自己成为那个照料者。既然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遗憾,那干脆在生活中自己主动成为照料者,进而让自己体验到那种亲密无间的照料关怀关系。当他们给予别人照料时,一方面他们或许可以获得别人相同的回应,进而自己也得到这种照料,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将自己过去的遗憾投射到别人的身上,用照料别人的感受来弥补自己没有被照料的遗憾。

    2、不断地寻求那个照料者。既然有些遗憾,那就继续寻找,在生活中抓紧一切机会去弥补这个遗憾。倍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关系,格外珍视生活中的他人,不轻易和别人分离。尝试在于他人的关系中,重新体会那种被照顾和被呵护的感觉。

    3、压抑这个遗憾的想法。或许这个遗憾是真的没有办法弥补的,那不如把它压抑掉,将注意力放到别的什么地方上去。

    很多家长都在和自己孩子相处时,使用着第一种和第二种处理方法来弥补着自我内心关于缺失照料的遗憾。因此当孩子离开时,这种曾经对自己有作用的弥补方法也会离开。家长内心关于缺失照料的遗憾就会再一次被触碰到。对于使用第一种处理方式的家长来说,他们会体会到如下的感受“我的孩子不再需要我了,我再也不能成为那个照料者了。”进而他们会感到异常沮丧甚至自我怀疑:“难道我的照料如此不值得一提,我这么努力了也没有人反过头来照料我,难道我真的这么差劲吗?这么不值得别人喜欢,我真的感觉糟透了”。而对于第二种处理方式的家长来说,他们则会体会到更为直接、且更为巨大的沮丧,比如“难道所有的关系都注定要离开?难道真的没有那个如我所想的,温柔稳定的照料关系吗?”

    这种再次被触碰的内心遗憾在沈淀多年后的再次爆发,会格外的猛烈,很轻易的撕毁你的心理防线,让自己感到巨大的失落和痛苦。

    总而言之,孩子离开家长可真的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长大离开,对于家长来说真的是一个很重大的失去。这种失去会带给家长,分离的悲伤,身份失去的悲伤,并且会再次触及内心关于孤独感的悲伤。因此要解决孩子离开带给家长的悲伤,并不是简单的调整生活节奏就可以完成的。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到底孩子的离开,带给了自己什么感受?然后在给予不同悲伤以不同的处理。

    分离的悲伤需要心灵的释放和时间的疗愈,你需要找个空间、找些人来释放你内心关于分离的悲伤。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悲伤,是需要给予时间去疗愈的。

    家长身份的失去需要生活方式的重新调整,你需要重新调整你的生活,去找到新的身份,关于自己的意义,让自己重新能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内心孤独感的悲伤需要进一步的体会和成长,你需要重新认真审视你内心的遗憾,去寻求专业的帮助或者用自己的理解成长。学会新的方式来处理内心的孤独感和照料缺失遗憾。

    这一切的一切是一个再次成长的过程,家长也需要犹如初生的孩子一般去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关于自己新的一切。这样才能让父母真正的完成分离的过程。学会真正的把自己的需要放回自己的身上,顺利度过孩子离开这个心理分离阶段。

    查看知乎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