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帮你了解力量提升的本质,真正变更强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1-10.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深蹲,硬拉,卧推重量的提升取决于什么?哪些因素?

    [​IMG] 邵苏,最专业的体育知识尽在古德体育

    题主所说的“深蹲,硬拉,卧推重量的提升”,在我看来,实际上就是力量表现的提高。

    那我就想问了,我们运动,我们健身,我们进行力量训练,我们一直在说“提高力量”、“力量提高”,而提高力量的本质是什么呢?

    可能有些人认为我们没有必要知道这个,认为我们只要付诸努力就能获得回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身体发展有自己的科学规律,如果你不遵守它,再大的努力也只是炮灰而已。

    内容提要

    1 力量表现提高,本质由动作承载

    2 力量提高的生理学基础

    2-1 肌肉生理横截面

    2-2 神经肌肉系统协调性

    2-3 运动神经中枢功能

    3 提高力量表现的秘♂籍

    力量表现提高,本质由动作承载

    若我们了解提高力量的生理学本质,绝对有助于指导我们的训练计划设计、提高我们的力量表现,进而让我们的训练事半功倍!

    [​IMG]

    力量表现的提高需要具体的动作来承载。

    说白了,你说你力量大,那么你怎么表现呢?看块头么?看体重么?看肤色么?还是看嗓门?

    于是乎我们为了互相比较力量的大小,设计出了掰手腕、拉钩、大力士、力量举等专门的竞技项目。而目前国际公认的比较力量大小的指标是经典力量举三项——深蹲、硬拉、卧推。

    [​IMG]

    好,前言已毕,言归正传!

    力量表现提高,知其基础,应对有方​

    力量提高的生理学基础有三!

    1 肌肉生理横断面

    “肌肉生理横断面(* 注 1)”这种说法比较文艺,用大白话理解就是我们肌肉的围度或者体积或者大小!

    这是我们提高力量表现的物质基础。

    拥有更大更多的肌肉,相当于一个公司资金实力雄厚,那么发展的潜力也就非常巨大。而且,提高肌肉的横截面积,往往也是我们提高力量表现要做的第一件事。

    [​IMG]

    提高肌肉的横截面积,我们往往选择 8~12RM,相当于最大随意收缩力量的 65~75% 左右(各个机构给出的范围不一样)。

    因为根据肌纤维募集的 size principle,这个强度范围可以动员的肌纤维较多;再根据肌肉成长所需的代谢压力要求,这个负荷的重复次数刚好满足;再再配合相对紧凑合理的间歇,诱导肌肉生长相关激素的分泌,简直完美!

    * 注 1:肌肉生理横截面,简单说就是肌肉的横截面积,其意义请参照【关于肌肉,你必须要知道的 4 件事】。测量方法,请参照Learn and talk about Physiological cross-sectional area, Muscular system, Physiology

    2 神经肌肉系统协调性

    [​IMG]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电脑,那么我们增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就相当于升级我们电脑的硬件:不断地更换更好的主板、更好的 CPU、更大的硬盘、更多的内存条。

    那么这里所谓的“神经肌肉系统协调性”就相当于我们的软件系统。仅仅拥有强大的硬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匹配的操作系统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率。

    [​IMG]

    发展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我们往往采用更大的重量,进行更大强度的训练。

    比如 3~5RM 的次极限重量,对应的最大随意收缩百分比应该在 87~95%左右(当然,不同机构给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总之,一个虽然很重、但是仍可以拼了老命重复 3~5 次的重量就好。

    3 运动神经中枢功能

    说到这里可能会比较玄幻,但是这也是最最重要的环节!

    还是那个比喻,人体是一台电脑,有了更好的硬件、更先进的操作系统,碰到一个不会用电脑的白痴也是白瞎。

    更高的工作效率一定体现在人、系统、硬件之间的完美结合。在力量表现中,我们的运动神经中枢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IMG]

    动作是否合理、是否精准、是否熟练,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使用身体过程的表现。而这种表现的提升除了精准动作的百万次重复之外,就是在极端状态下的调动能力依然尽量精准而稳定。

    所以对于此处的训练最常用的两种方法——GTG & 极限力量

    [​IMG]

    所谓 GTG,就是我们常说的非疲劳训练法(* 注 2)。

    并不用很大的重量,并不重复很多的次数,并没有明确的训练计划,而是以日、周、月为单位尽可能多地重复。

    可以穿插在其他练习的组间间歇,可以安排在你平常最常走过的位置,也可以有计划地每隔 1~2 小时完成一次,比如每一个课间都跑去操场做几个引体向上。

    * 注 2:GTG 训练法,详见【GTG(非疲劳)训练法详述与爆发力训练浅谈】

    [​IMG]

    所谓极限力量,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极端状态下的支配能力!

    运动神经中枢的功能更多的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射,而这种反射是依托一定条件存在的,比如在 20RM 下的深蹲状态肯定和 1RM 下的深蹲状态不一样。

    如果我们要想更强、表现出更大的力量,就要将我们的神经系统推向一个更高的高度去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所以这就要进行 1RM 甚至超 1RM 的极限力量练习。同样,这也就是 1RM+ 的强度在训练学上的意义。

    OK,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力量表现一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去操作呢?

    提高力量表现,秘♂籍在于适当的训练计划

    在此介绍一个经典的力量训练线性周期。

    注意:以上介绍的三点,互为基础,也互为辅助,在训练安排上需要遵守一定的逻辑顺序。

    第一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发展我们的肌肉围度,来进行物质储备。

    虽然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增加同样会显著地提高我们的力量表现,但是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力量表现,并且肌肉的增长还会带来显著的体重增加;此外,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也是有生理极限的。

    此阶段可以持续 4~8 周。

    [​IMG]

    第二阶段

    神经肌肉系统协调性的改善,也就是所谓的力量发展期。

    这个阶段我们采用的训练强度明显提高了一个台阶,旨在提高我们现有肌肉量的使用效率,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它们的潜力。

    由于强度较高,不宜持续过久,建议 4~6 周。

    [​IMG]

    第三阶段

    极限表现的突破!

    我们会将训练强度调至极限强度,并且周期性突破极限。

    当然,为了避免疲劳的产生,这个周期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1~2 周左右。并且期间也会穿插次极限强度的训练作为调整和准备。而整个周期内挑战极限的次数大约在 1~3 次左右,也不会太多。

    [​IMG]

    第四阶段

    要想办法保持这个成绩,你要做的不应是继续重复你的 1RM+ 的负荷,这样你会疲劳而“一怒毁终生”的。

    你应该做的是短暂的调整与评估,然后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重复第一阶段。

    [​IMG]

    小结

    此周期训练安排的方法比较经典,不管对于力量举爱好者、健美爱好者,还是普通的运动爱好者都有效,都适用

    只不过力量举爱好者可能更多地将重心放在第二三阶段,而健美爱好者的重心在第一阶段,二三阶段仅为辅助。

    查看知乎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