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曾经仙人掌成灾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木本青,Identity moratorium xax 是真的! (多图预警) 这学期选了一门叫做 Biology of Australian Flora and Fauna 的课,被虐到后悔没选线性袋鼠……不过正好有三节[1]为仙人掌入侵专题。 在此非常感谢 Ian Woodrow 教授把这个故事讲述给我们——! 简答:入侵的仙人掌是 Prickly Pears (主要为 Opuntia stricta),引进的防治昆虫是 Cactus Moth (Cactoblastis cactorum)。昆士兰政府官网关于此段历史的文章:The prickly pear story。 图:成灾的 Prickly Pears (by Alan P. Dodd, http://aphis.usda.gov) 图:享用仙人掌中的 Cactus Moth 幼虫 (by Peggy Greb, USDA ARS) 图:当年的漫画 (via http://nla.gov.au/nla.pic-an24261643) 纪录片摘录 1. Australasian Gazette - prickly pear infested area of Australia (1926) 2. Prickly Pear (1933) 影片完整版于 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 应该有收录,对此段历史或澳洲口音发展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抽空借阅(似乎混入了跑偏的话题)。 序章:欢迎,仙人掌! 物种入侵故事大都有一个套路开头,这回也不能免俗,没错,你猜对了,和欧洲野兔 (European Hare)、蔗蟾 (Cane Toad)、家八哥 (Indian Myna)、还有麦当劳 (the McDonald!) 一样,又是人类自找的..... 为什么要引进仙人掌呢?这要说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昆虫,胭脂虫—— 是不是有些眼熟? 图:纯天然,无添加,你也可以成为贝尔·格里尔斯先生 (via Jerry chu) 对了!妇孺皆吃的胭脂虫红,实用的食用色素。在十八世纪,胭脂虫红是用来做染料的,染织的衣物主要供应给英国军队(英军又被称为 Red Coat)。当时胭脂虫养殖业被西班牙垄断,进口价格高昂,英国希望降低成本,因此于 1788 年将养殖业引入澳洲[3]。 图:英军的红棉袄 (via http://www.northwestweeds.com) 胭脂虫红由胭脂虫研磨煮沸而成,而这些胭脂虫寄生在仙人掌上。 可惜......来到大洋洲没多久,虫子便全死了[2],而仙人掌还活着。 “唯有胭脂虫,永远十七岁。” ——《澳大利亚的仙人掌林》 然而为什么偏偏就管不住这些仙人掌了呢?(剁掉不行吗?稍后揭晓......) 锵锵锵!掌知识时间:仙人掌的好处都有啥? 可以吃! 图:墨西哥萨卡特卡斯某市场上正在模拟红绿灯儿的仙人掌果 (by Tomás Castelazo) 图:还有糖.....! (by James Bucanek) 还可以喝! 图:啊......看起来很好喝 (by Aqui Cal-Mex) 不对不对,是说"做仙人掌的好处都有啥?精彩不停?” 好处多着那!不流失,不蒸发,根本不用金坷垃! 上过地理课的大家都还记得,袋鼠国在 3 亿年前从冈瓦纳 (Gondwana) 大陆完全脱离后,在环极洋流的影响下,气候日渐干燥。然而我们美味的仙人掌朋友,身处这种环境,却是如鱼得水,疯狂生长。 它主要有以下属性 1. 厚厚的表皮,下陷的气孔 这是一块放置了半年的仙人掌[1],然而失水并不严重。 2. 球!(低表面积 - 体积比) 上过生物课的大家都还记得,降低表面积 - 体积的比例可以减少蒸发。比如圆桶掌 (Barrel Cactus) 的表面积 - 体积比可达到 1:9[1]。 3. 浅而广的根系 仙人掌的根一般位于地表 5-15 厘米以下,然而很广~很广~~ 比如一颗 15 米的巨人柱 (Saguaro) 的根系可以延展到 20 米以外[1]。 你也许会问了,浅根有什么好?都没法深度补水了! 事实上,干旱少雨的环境下,植物的生根有两种策略: 一种是提升根的深度,求助于地下水源热线 (作弊!),猴面包树 (Baobab) 使用了这种方式。 另一种便是提升根的广度,因为小规模降雨难以渗透到土壤深处,而浅根可以在雨水蒸发前将其充分榨干...咳咳...不对...充分利用。 另外,仙人掌会在降雨时兴奋地迅速长出新根,畅饮的时刻到了,干杯! 4. 景天科酸代谢 (CAM) 最初人用五氧化二砷应对仙人掌时(我的个砷啊),发现晚上喷洒更有效。 原来,这是因为仙人掌有独特的光合作用的技巧——景天科酸代谢。 景天科酸代谢,简单来说,就是只在夜间开启气孔以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苹果酸中。而大清早一到,仙人掌立即关闭气孔 (真·锁住水分),用晚上收集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顺便可以防止光呼吸。 5. 有性无性繁殖都 OK 落地生根,可以看到上文那放置半年的仙人掌已经长出新茎了。所以.....剁掉会长出更多的手掌...... 啊不,仙人掌。 6. 可以吃! (据说重要的事情要前呼后应)仙人掌一声吼啊:“吃下这果实,你好,我也好~” 于是当时动物都爱上了这种异国风情的,甜美多汁的食物,非常积极地散播着仙人掌的种子(这次可当真不是 avi 了)。当时昆士兰政府竟为此下了猎捕所有食用仙人掌动物(除了人类)的奖金......1924 年,2 先令 6 便士一只鸸鹋,1 先令一个鸸鹋蛋,6 便士一只乌鸦[3]...... 年轻人......还是只看到天上的月亮更好些。 7. 最要命的是,没有天敌!于是,这些无敌的仙人掌如同开了金手指,从 1840 年的几株,扩大到 1890 年的 400 万公顷,扩大到 1913 年的 630 万公顷,到 1920 年的 1 亿 7 百 6 十万公顷,到 1930 年的 3 亿公顷[1]...... 这么多吃都吃不完啊?怎么办? ——防治过程: 战役之一 - 人类大战植物 真的是战役!正值一战,聪明的人们由此获得灵感,借用了许多尖端科技来对付仙人掌...比如上文提到的砷! 于是有用砍刀的,有举着喷火枪的,有拖着一大车砷的...... 脑补这些画面,好帅!? 好了,不用脑补了,且看: 当年武器与砷的销量情况[1]: Failed……现在昆士兰洲和新南威尔士洲内地仍能检测到砷残留[4]。 战役之二 - 昆虫大战植物 学者们于 1912 年开始着手研究生物防治,全世界 150 种昆虫中挑选出 52 种带回进行培育,然而当时并没有成功。 到了 1919 年,联邦仙人掌委员会 (Commonwealth Prickly Pear Board,酷炫的名字) 成立,继续进行生物防治研究,其中 Alan Dodd 等昆虫学家于 1924 年利用假期到南美洲进行了挑选,终于从找到仙人掌蛾 (Catus Moth,学名 Catoblastis cacorum),也就是题主提到的加不克拉斯毛虫(Catoblastis 的音译)。 成效如下: 图:使用仙人掌蛾进行生物防治的前后对比 (via The prickly pear story - Biosecurity Queensland ) Win! 终章:无名英雄 仙人掌蛾纪念碑。 (by Saintrain at en.wikipedia) 位于昆士兰州 Warrego 高速路的仙人掌蛾纪念厅。 (by John Jennings) 亲爱的朋友,若路径此地,不妨送上一盒仙人掌软糖。 如今已有 14 种仙人掌被维多利亚洲纳入自然植被[1],和加不克拉斯毛虫快乐的生活着。 总结: 1. 仙人掌入侵的缘由? 发展胭脂虫养殖业。 2. 仙人掌为何疯狂扩散? 旱生种族天赋(表皮、表面积 - 体积比、根系、CAM……),繁殖旺盛,没有天敌,好吃。 3. 防治用了什么?仙人掌蛾的幼虫 4. 成果如何?非常有效。大概,这也是此段历史鲜为人知的原因吧...... 参考:(使用了来自 Anti-ctrl+V Association 的先进 AVA 格式 ,比起 APA 更加完美...在轴对称方面) [1] Woodrow, I. (2015). Biology of Australian Flora and Fauna, lecture 7-9 [Powerpoint slides]. Melbourne,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 Greenfield, A. B. (2005). A Perfect Red: Empire, Espionage, and the Quest for the Color of Desire.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ress. ISBN 0-06-052276-3. (←其实是维基上找到的) [3] http://www.northwestweeds.com.au/prickly-pear-history/ ←这个网站有非常详细的专题讲述,强烈推荐 [4] Arsenic Eating Fern Grows Well In Central Queensland Australia 年表: (编译自prickly pear history ppdc) 1788 为支持英国政府发展胭脂虫业,仙人掌被引入澳大利亚 1870 首次意识到潜在危险 1886 第一份仙人掌销毁条例通过 1901 昆士兰政府悬赏 5000 欧元征集有效消灭仙人掌的方式,奖金在 1907 年加倍,然而从未被认领 1910 首次进行化学防治,使用了 80%的硫酸与 20%的砷混合物 1912 首次开展生物防治研究,然而当时并没有取得成功 1919 联邦仙人掌委员会成立,继续进行生物防治研究(最终于 1926 年成功找到仙人掌蛾)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