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科技 止痛药还是强心剂?索尼Xperia Z5评测

Discussion in '新闻聚焦'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1-16.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感谢加哥Chage的投递

    最近周围朋友对一个话题是相当的来劲,索尼的手机部门到底哪出了毛病?“再不盈利就把手机业务卖了”,“不求规模,只求盈利”,难以想象过去在手机市场还有一席之地的 Xperia 已经混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IMG]

    作为一直还有着那么点索尼信仰,时不时还会默念两句「索尼大法好」的我,起初以为索尼手机走下坡路只是因为他们在市场决策方面出了点小问题,而最近上手了 Xperia Z5 之后,我才意识到索尼手机的问题,绝不只是营销。

    机型:索尼 XperiaZ5 E6683

    固件:32.0.A.6.152

    1.设计

    索尼从最近的 Z 系列开始强调他们所遵循的 Omni Balance 全平衡设计,而在 Z5 上这一设计也得到了保留,整个 Z5 机身设计的非常精干而收敛,长条形听筒和外放开口保持了上下对称,前后玻璃质感顺滑,摄像头不突出,整机用料扎实。[​IMG]

    有意思的一点是,Xperia Z5 全身「SONY」加「XPERIA」的 LOGO 总共有四处,你可以想象索尼设计师们对于自己 LOGO 的喜爱程度,恨不得在光滑平整的背面打满「SONY」来彰显 Z5 的品牌风范。

    但 Z5 设计的可点之处也就到此为止,即使我知道索尼有着独到的工业设计理念,Z5 在颜值上的得分很高,但手机不只是靠长相吃饭的。

    首 先一个较大的问题就在于Z5包边的边框高度,Z5 延续了之前 Z3 上边框比面板要微微突出一点的设计,这种能降低屏幕落地时碎屏风险的设计看上去非常可取,但却使得 Z5 在单手操作时极其咯手。在正常单手握持的情况下,右手能抵触到的机身右下角是最主要的支撑点,Z5 不平整的边框设计很直接的影响到了单手的握感。而在屏幕上进行横向滑动时,你的大拇指同样也能感受到 Xperia Z5 上硬朗的凸起边框给你指尖带来的阻碍感。

    [​IMG] 过 低的屏占比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Z5 的下巴和边框宽度放在 2015 的旗舰机中,都属于相当感人的级别,我手上的这台白色版在视觉上则更为明显,而手机正面过多的设计元素则让 Z5 显得更加不协调,过长的下巴、过宽的边框、明显的菱角、边框的凸起,这些直白的设计成了 Z5 良好手感最大的障碍,每次手指在屏幕上游走的时候,你都能感受到一丝淡淡的索尼式阻塞感。

    Z5 的四个角也依然保持了 Z3 上的格外加固设计,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机的一体性。在其他厂商都想着如何搞成 unibody,如何保持机身弧线,如何塞进 2.5D 玻璃的时候,索尼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告诉了你该如何设计一部防水而又抗摔的手机,但是为了 IP65 而尝试走的另一条路子,真的能够诠释出手机本来的面貌么?

    2.指纹识别

    请先让我抒发一下对索尼的赞叹,Z5 是目前市面上唯一配备了侧面指纹识别技术而又结合了电源键的智能手机。 和华为荣耀 7i 不同,虽然都采用了瑞典 FPC 的 1145 传感芯片,但是索尼强行把电源键和指纹识别整合在了一起,而不像荣耀 7i 一样匪夷所思的把只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模块放在了机身的左侧,而又在右侧补上了电源键。

    [​IMG]

    侧 面指纹识别技术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大拇指侧按电源键是一个很常见的动作,它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使用习惯,初期在 Z5 上体验过后,明显感受到这种指纹识别方案的解锁速度和便利程度都不亚于正面指纹识别的方案,但是在手机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总要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问 题。

    在侧面加入指纹识别有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就是如何保证在比正面和背面小的多的按键面积下加入足够大 的指纹感应芯片,索尼这颗把电源和指纹结合的按键比起苹果、魅族、华为等厂商的普通解决方案上的按键要小的多,这就造成了Z5的感应芯片无法做到足够大, 而且由于按键处在侧面,平时使用的时候按键不在视野可控的区域内,大拇指很难掌控好角度,而大拇指的宽度比起这颗长条型按键的宽度又要宽的多,这些因素综 合起来,造成了 Z5 的指纹识别容错率极低。[​IMG]

    Z5 的指纹识别对于大拇指的位置有很高的要求,你不能左右或者上下有太大的偏差,只有大拇指的正中部分才有较高的识别率,而 Z5 的按键又是内嵌式的设计,进一步减少了手指与按键的接触面积,所以即使 Z5 的指纹识别反应速度再快,支持再多方向的识别,也无法改变它在实际体验中差强人意的事实,我在使用 Z5 的前 3 天还强行让自己去适应这种对指纹精准度的要求,但 3 天后已经完全没法再忍受,只能忍痛把指纹识别功能关闭。

    指纹识别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但索尼倔强的工程师们特立独行的让 Z5 使用了侧面指纹识别方案,即使这条思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 Z5 身上明显还不够火候。

    3.屏幕

    在索尼相当擅长的屏幕技术领域,z5 表现出了和其他旗舰一致的水平。

    Z5 的屏幕发色中正,从视觉观感上来说,它处于 S6 和iPhone6 之间,Z5 既不像 S6 的 AMOLED 那样浓艳,也不像 iP6 这样的雅致,而是以一种轻度浓厚的色彩来展现屏幕效果。 [​IMG] [​IMG]

    通 过和 iPhone6 的比较可以看出,在饱和度、发色倾向上,Z5 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Z5的屏幕亮度也可以达到 600 尼特以上,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总的来说 Z5 这款屏幕非常正,用起来相当的惬意,在颜色、可视角度、亮度等方面都属于一线水准,抛开索尼屏幕长期以来都有的点阵尿性(在阳光下可观察到屏幕上规则的点 阵排列),这块屏幕对的起索尼的招牌,有着独特的索尼味道。[​IMG]

    当 然 Z5 的屏幕最打动我之处其实在于屏幕尺寸,5.2 寸是我个人认为下一个时代比较黄金的屏幕尺寸,较好的可视面积,保持了单手操作的便利性,标配的 1080p 能确保 428PPi 足够日常使用,在人们开始从单纯的追求大屏变为寻找合适手握尺寸的时候,5.2 寸是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未来因该会有更多的厂商在手机屏幕尺寸上寻求更好的折中方案。

    4.续航、发热、通话

    在续航方面,2900 毫安的电池应付 5.2 寸的屏幕本来不算吃力,但麻烦就在于骁龙 810。

    轻度使用情景:2 小时 QQ 微信后台,UC 浏览器后台常驻,网易云音乐后台播放

    重度使用情景:1 小时炉石传说,30 分钟优酷视频,30 分钟知乎[​IMG]

    以今年的 iPhone6s 为基准线,在两小时的轻度和重度测试中,Xperia Z5 的平均耗电量要比 iPhone6s 多出 5 个百分点。 [​IMG]

    而在 16 小时一整天的电池续航测试中,Z5 最终剩余百分之 1 的电量。综合下来,Z5 的续航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可能最好的结果就是你半晚回到家,手机刚好没电,但一整天你都需要掂量着使用,以确保电量能熬到半晚。

    骁 龙 810 难免要过发热这一关,Z5 过的还是相当漂亮的,在高强度应用程序工作下,Z5 的背面温度最高控制在了 46.8 度,而正面温度则控制在了 44.6 度,双热管加硅脂的镇压效果确实非常给力,在此为第一批吃骁龙 810 的螃蟹默哀三分钟,是你们换来了今天的美好。[​IMG] 通话质量上,Z5 表现尚可,声音还原不错,通话音量属于正常水平,没有明显回音,但降噪效果依然有点欠火候,在热闹的市区,Z5 的降噪能力很难压的住场面,你很可能需要掩住麦克风或者找其他的补救措施。

    5.音质

    测试耳机:MDR-1A、VSD3

    当 你会以为 SONY 一直引以为傲的音频功力会在这会得到释放的时候,我不得不泼一盆冷水,让你失望了。 通过长达一个星期的反复试听,我认为 Z5 的音质水平只处在中游水准,和不注重音质的国内外一线机型还能有的一拼,而如果和 iPhone 或者「XXX 学习机」等音频调校相对优秀的机型比较,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IMG] 最 显著的一点在于 Z5 的驱动力不足,我从过去听到的 Z 系列手机上就感受到过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音量开到超过听力保护限制了,依然感觉耳机出声不够响亮,即使在一些非常易推的动圈耳机上,例如我手上的 MDR-1A,Z5 也只能说推了个 9 分饱,这种情况就造成了 Z5 的挑食,你需要找一副相对容易伺候的塞子来喂饱它,而不能凭你喜好随意搭配。

    Z5 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声音单薄,音染少而音色偏清淡,造成听许多的粗犷的歌曲会显得没有感染力,像欧美系的林肯公园、Coldplay,或者是国内的半壁江山和崔健,你都会感觉欠点了火候,总有股冲劲憋在心里。

    但 好在 Z5 的解析力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准,而底噪相比之前的 Z3 系列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听李健和陈升之类的人声歌曲,依然有着不错的听感。机器自带的醇音技术对于听感的提升非常有限,音量被稍微拉高,强行加大了低 频的量,但却使低频变的更加松散,影响了音乐本身的纯净度,不建议手动打开。

    Z5 的音质表现只能说尚可,而并不能达到当卖点的水平,这也和索尼一向的音质表现有较大的落差,总之听之前先打好预防针,这味道,不一定如你所想。

    6.成像

    先看白天样张。[​IMG] [​IMG] 通过与 iPhone6 的样张对比我们来总结一下 Z5 的成像质量。

    ·白平衡把控到位

    ·部分颜色表现偏保守,如第二张中绿叶的颜色,略微偏暗

    ·广角 G 镜头带来的画面冲击力比 iPhone6 更强

    ·光线感应敏感,不同的亮度条件下波动较大

    ·细节还原优于 iPhone6

    再来看看夜间成像[​IMG]

    ·整体亮度要高 iPhone6 一个级别

    ·噪点控制尚可

    ·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暗部有轻微偏蓝

    Z5 的成像质量在白天能和 iPhone6 打个平手,夜晚则稍好于 iPhone6,而广角和高像素的优势则明显超出了 iPhone6 一大截。大广角能保证你拍出的风景能够更具有震撼力,而高像素则给照片后期处理留有了更宽的余地。综合来看 Z5 的摄像头表现重回了一线水准,再加上不错的对焦速度,以及丰富的拍摄模式,为 Z5 的相机买单,还是相当值得的。

    7.系统

    前面的硬件部分,Z5 还能有 80 分的水平,但在系统层面上,毫不客气的说,Xperia Z5 只能打 50 分。

    先 从界面说起,从索尼爱立信 lt18i 开始,索尼的界面就一直保持了自己的固有特色,可到了 Z5 上,这种特色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整个 Z5 的界面给人一种杂乱不堪的感觉,主屏上图标的排布间隔非常不规律,官方和第三方图标大小比列不一。应用抽屉图标间隔过小,显的非常密集,顶部留白使界面非 常局促,而在系统设置等界面中,菜单间隔过大,上部标题栏和底部虚拟按键位置又占用过多面积,屏幕空间利用率非常低,整个界面就如同一局麻将,各家只盯着 自家的牌,而未顾及全局。[​IMG] 在 系统方面令人不悦的地方也相当多,首先就是部分自带应用卡顿,比如日历界面切换、歌曲可视化动画、部分下滑过场动画等等,帧数都感觉不足,在其他厂商都使 出吃奶的劲在安卓流畅度优化上下功夫的时候,Z5 却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锁屏界面则更加的匪夷所思,首先部分操作极其繁琐,比如如果锁屏下收到短信或者 QQ 消息,你需要先双击消息才能解锁,锁屏密码在输入完后需要再按确认才能进入,在锁屏界面提供的通话快捷方式需要二次进行密码验证,天气不支持多城市列表查 看,详细信息展示需跳转到浏览器。

    [​IMG] 功 能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无权限控制模块,云服务基本水土不服,音乐、视频、图书资源无处可寻,1 年前就已经流行开的虚拟按键隐藏式设计,在 Z5 上依然难寻踪迹,与国内接地气的人性化服务或者设计我是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对于国内的小白用户来说,如果你想上手 SONY 的这套系统,难度是相当之大,整个 Z5 的系统里都充斥着一股子工程师的味道,离大众市场相隔甚远。

    在手机配置和设计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系统是寻求自家品牌突破的核心区域,在 Xperia Z5 上,我看不到半点索尼想要把系统做好的决心,这让我对未来索尼手机的系统体验充满了担忧。

    8.索尼的坚持

    即使在 Z5 身上有这些那些的不如意,但 SONY 在 Xperia Z5 上所坚持的一些日式产品独有的特色,却又能让我体会到一丝不一样的感动。

    . 调频收音机, 即使很多手机都已经把 FM 功能忘记多年了,但 Sony 却依然保留了这一传统项目,而在我前面批判了一通 Z5 的系统表现后,在 FM 收音上 Z5 却给我带来了惊喜,无论是操作,界面都可以说是一流水准,可视化的背景让整个收音过程显得格外有 B 格,而搜台和换频道也非常傻瓜化,听着 FM91.5 里播音员的唠叨,到还有几分当年午休时听着 Walkman 的味道。[​IMG] . 挂绳孔, 已经记不得挂绳的潮流停留在了哪个年代,但现在的旗舰机上,已经很难在找到挂绳孔的影子,可 Z5 上依然坚持了在机身底部开了挂绳孔,这让我脑补出了一幅画面,在日本银座大街上勾肩搭背的年轻人们,烫着潮流的发型,穿着前沿的马甲衫,裤兜里揣着索尼手 机,上面的挂绳孔上别着好几个十几厘米长的动漫玩偶,看上去极具时尚范。

    [​IMG] . 快门键, 这个的实用性就比前两个要高上一截了,触摸快门本身并不能带来很好的拍照体验,所以索尼一直坚持在 Z 系列上加装了两段式快门,第一段按键用来对焦,第二段用来拍照,这对于保证画面成像的稳定性是有极大的帮助的,拿 Z5 外出旅游一定比起其他拍照手机来的顺手。

    . 三防, 曾几何时,SONY 还一直被挂以最美三防机的称号,可到了 2015 年,三防这个过去被炒的大热的属性,已经渐渐被人们抛在了脑后,但 SONY 依然在尝试着去设计出更加优雅的三防手机。我其实并不否认三防对于手机的实用性,但是在如今旗舰机都在美感和手感上狠下功夫的时期,如果因为三防而要在这 上面做妥协,我是一万个不愿意的,三防如果能做到不影响手机的设计和生产方向的话,我想它一定能再度被炒热。

    9.前路

    优:良好的相机表现 / 较好的发热控制 / 一线屏幕水准

    缺:机身手感割裂 / 指纹识别精准度欠缺 / 不及格的系统表现 / 较差的综合体验

    你看我们有不错的硬件指标,但你体验差。

    你看我们有实用的三防,但你体验差。

    你看我们有华丽的工业设计,但你体验差。

    Xperia Z5 上充斥着大量的工程师思维,即使有良好的硬件参数的底子,有不错的相机、屏幕,可是索尼在把这些冷冰冰的参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体验之路上,已经走偏了很远。

    日本人愿意为精致与特别买单,但在现在的全球市场环境下,我们更需要理解用户和注重实际的体验的产品经理,而不是只懂情怀与技术的硬件能手。

    如果索尼手机还不醒来,依然想靠着沉积多年的金字招牌来感动消费者,那很可能索尼手机美的,就只会剩下 LOGO,平井一夫下一步考虑的可能就不是「卖」手机,而是「出售」手机了。

    你问我索尼大法还靠不靠谱?

    我觉得索尼大法依然值得信仰,但只是在专业领域,而不是手机圈。

    你问我 Xperia Z5 究竟是止痛药还是强心剂?

    我觉得它,只是一包对你我都可有可无的板蓝根罢了。[​IM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