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一口气学 5 小时,不如分成 5 次学习来得有效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1-17.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哪个学习效果更佳?

    [​IMG] 黄小鱼,Enjoy this tamarillo

    如果单说一门知识的学习,Alan Baddeley, Micheal W. Eysenck, & Michael C. Anderson 合著的 《Memory》(2nd edition, 2015)第五章 Leaning 里对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效果进行了对比,作者的结论是 分散学习(Distributed practice)的效果更好,下面是原话: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it is better to distribute your learning trials sparsely across a period of time than to mass them together in a single block of learning. As far as learning is concerned, 'little and often' is an excellent precept.”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对于学习来说,把任务分散开比一次性集中学完效果要好, “经常学一点” 是很实用的原则。

    作者提到了一个自己曾做过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如何让英国邮局(British Post Office)的工作人员更快学会使用键盘代替打字机输入邮政编号(Postal coding)。邮递员可以自己选择暂停送信等其他工作,专注在一段时间里集中学会 Postal coding 这个技术;也可以选择除了送信外每天学两小时,这里又有两个选择,邮递员既可以一次学两小时,也可以分两次学习,每次一小时;最后,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每天只学习一个小时。 下面是学习效果对比图:

    [​IMG]

    来源:Baddeley and Longman (1978). Copyright © 1978 Taylor & Francis.

    水平的为 x 轴,表示练习的时间;垂直的 y 轴代表输入的正确率。1*1= 每天一次练习一小时,2*1= 每天两次各一小时,1*2= 每天一次两小时,2*2= 每天两次两小时的练习。

    可以明显看出,在总练习时间为 55 个小时左右的时候,每天一次只练习一小时(1*1)的员工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选择其他练习方式的员工。并且在往后的练习里,每天分两次练习一小时(2*1)的效果也略好于一次练两小时的员工(1*2)。

    当然,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就不得不说一下 测验(Testing)的重要性。在 Karpicke & Roediger (2008) 的一个实验里,记录了学习后的测试(也可以理解为小考试)对参与者学习斯瓦西里语的影响。参加者被分为四组,

    1. 学习一组斯瓦西里语单词以后,不仅重复学习,还接受测试

    2. 学习一组斯瓦西里语单词后,不再重复学习,只接受测试

    3. 学习同样的一组斯瓦西里单词后,重复学习,不接受测试

    4. 学习一组斯瓦西里单词后,不重复学习,也不进行记忆测试

    下图为一周以后的记忆测试结果:

    [​IMG]

    来源:Karpicke & Roediger (2008). Copyright © 1980 AAAS.

    ST 对应第一组,也就是重复学习并测试, SNT 对应第二组,不重复学习只测试,STN 和 SNTN 分别对应只重复学习不测试和不重复学习不测试。

    结果十分明显,虽然第一周四组参与者的学习效率都是近似的,但是一周结束后能回忆起的内容就有很大差距了。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重复学习并测试,和不重复学习只测试的,都能回忆起 80% 左右的内容;只重复学习不测试,和不重复学习也不测试的,只能回忆起 30%-40% 的单词。

    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生成效应(Generation effect),“producing the answer from memory rather than being given it”,用记忆主动生成一个答案而不是把一个答案添加到记忆里,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的记忆。

    那么,如果在一段时间后有一个重要考试,怎么安排学习周期比较好呢? 作者提出,如果 10 天以后有一个测试,那么学习间隔应该是 1-2 天, 如果 6 个月以后有一个测试,那么学习间隔在 20 天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总的来说,就是先计算从开始学习到测试的时间,然后乘以 10%-20%, 得出最合理的学习间隔。

    当然,正确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学习和测试的同时,特别是自我测验使用生成效应的时候,也可能一开始就产生错误的答案,所以不断接受 correct feedback 并且更正自己的答案,才能更高的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未来错误的发生。同时,作者还提出,动机(motivation)的重要性,因为有比较高的动机和专注是有联系的,而专注度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说,大家不要反感各种周考月考啊,因为真的对巩固记忆有很好的帮助。

    最后再说一点,就是多花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对一万小时定律的看法,确切的说,时间不仅要分配的合理,大量练习,还要注意不断察觉自己的弱点,并且持续弥补纠正,才能提高最终的表现。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Memory 这本书,对记忆会有更深的了解。

    查看知乎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