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他们把一副扑克玩出最高境界,各种花式都有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5-11-25.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瀑布洗牌的最高境界能到什么程度?

    [​IMG] 谭天成,Card Flourisher / Cardist / 纸牌花式

    首先提问者问题中提到的瀑布洗牌这几个字,我相信楼主一定不是业内人士(纸牌魔术或纸牌花式相关),很多大众将垂直下落方式的用瀑布这种喻体来描述,而横向方式则用机枪洗牌来命名。其实业内人士更多的俗称为拉牌和落牌。不难看出外界更喜欢用具象的事物比喻来表述区分动作,而业内更倾向于动作原理来表达。当然最重要的其实是洗牌二字,其实不存在大众普遍理解意义上的将牌打乱后整理,只是借助纸牌自身的弹性进行一个纸牌间的花式动作,当然如果你理解为从一直手整理到另一手也不为过。在我的认知内这种来类型的纸牌花式大致分为三大原理类,Card Spring,Dribble 以及 Waterfall。

    Card Spirng

    [​IMG]

    [​IMG]

    俗称的拉牌,机枪式洗牌多见于赌神类电影。其原理也就是以整幅纸牌长边弯曲,借助自身的弹性从手的某一方向将纸牌一张张弹出直至手掌内最后一张牌。之所以说某一方向归结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背景下的 Card Spring 虽然原理相同但是操控的方式不尽相同,早期这个动作起源于魔术,所以魔术时代的拉牌则是从纸牌前端弹出,也就是拇指以外的四指方向弹出,虽然现在纸牌花式玩家中并不多见,但我还能看到很多魔术爱好者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拉牌。后从 XCM(初代纸牌花式) 时代开始从拇指方向也就是后侧弹出,不难发现这种变革对现在的纸牌花式艺术的影响。这之间的差别我放在后面说。

    Card Spring 视频教学来自 Dan & Dave:http://pan.baidu.com/s/1mgF7Eli

    Dribble

    [​IMG]

    [​IMG]

    [​IMG]

    在近几年因为 Anaconda 效果被很多人所关注。其原理类似于 Riffle Shuffle 也就是普罗大众都会的鸽尾式洗牌的延伸,针对整幅纸牌最上层实施压力使之以长边弯曲(这与前面的 Card Spring 的原理刚好相反的弯曲方向)借助拇指拨动将最下层的纸牌一张张自然下落。

    Waterfull 视频教学来自 Dan & Dave:http://pan.baidu.com/s/1hq2iC0s

    ps:由于 Anaconda 蟒蛇落牌属于市售教学范畴所以不在此提供链接,尊重版权也是对原创者的尊重。

    Waterfall

    [​IMG]

    [​IMG]

    真正意义上的瀑布。正副纸牌通过虎口发力将纸牌侧面挤压形成半圆形,再通过手掌释放纸牌从外侧一张张下落,从侧面观看恰似瀑布。

    Waterfull 视频教学来自 Dan & Dave:http://pan.baidu.com/s/1c0v5jji

    通过前面的描述希望大家对这类长距离花式的原理有所了解,我暂且说长距离类花式好了。接下来在这里来分析一些知名变革,首先是 Jerry Cestkowski 也就是纸牌花式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of Playing Card Flourishes 的作者。对于 Spring 时双手空间位置进行运动而非静止的表达方式,包括头顶和斜向的运动方式。当然现在知名的 Andrei Jikh 也是深受他的影响。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Brian Tudor 在 2001 年发售的 show off 2 中 Upside Down Spring 对 Card Spring 方向方面的尝试,这也是 Dave Buck 在 Time Warp 中展示的动作。

    [​IMG]

    [​IMG]

    2009 年 Bone Ho 发布的 Anaconda 则是对于 Dribble 这个动作距离上的改革。从宣传片的介绍也不难发现这是世界上最长的 Dribble。当然只要熟练 Dribble 的人一定不难学会,这个动作因为距离的效果也成为了各大视频常见的动作之一。

    [​IMG]

    [​IMG]

    [​IMG]

    同年我的老友杨国涛也就是狼,发售了中国首部纸牌花式教学 《狼道》向前辈 De‘vo 致敬,其中侧向拉牌着实眼前一亮,不可否认难度方面确实非常之高,这个动作也是对 Waterfull 方向上的改革。可惜家里的电脑已经没有光驱,这教学还是光盘格式。

    [​IMG]

    好了比较知名的长距离类纸牌花式的变革就大致介绍到这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变革基本属于对原有原理的延伸,例如在 Anaconda 是在原有 Dribble 原理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距离变成最长的 Dribble, Upside Down Spring 和 狼 的横向 Waterfull 则是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在方向方面进行改变,这也是前面老友和普罗大众对于纸牌花式变革层面的理解,境界也都有赖于距离和方向中的难度而定。但我认为对于动作思考上的深度变革要比难度层面境界更高。

    我在前面 Card Spring 介绍时特意强调了两种方式的差别以及变革对后来的影响。不难发现在魔术时代,这种以纸牌前端进行弹射的方式,由于原理注定只能将牌向前侧进行横向弹射也就是除拇指外四指的方向,而非纵向弹射也就是掌心所对的垂直方向。这迫使了那个时代的魔术师在 Card Spring 时候接收弹射的手只能处于弹射手的前侧。当然也有不少魔术师将弹射手的四指对向接收手一侧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从 XCM 得到改变,因为拇指弯曲后刚好处于掌心所对的方向,所以纸牌的弹射方向问题得到了解决,从这个时代也就是纸牌花式的初期,手掌间的距离和位置得到了改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智力”思想上的改变解决前人通过“武力”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才是一种思考上的境界。

    [​IMG]

    [​IMG]

    在纸牌花式繁荣发展的今天,Card Spring 的方式都以拇指方向弹射的方式进行,那么无非又进入了距离,方向,难度层面的衡量。但进化的脚步还没有停下,我先放上一波纸牌艺术家 Cad Spring 的图片看你们是否能从中发现些什么共同特质。

    Jerry Cestkowski

    [​IMG]

    因为前面有这位老前辈的截图在这里发一张他还年轻的 Card Spring 展示。

    Fatz 林荣勋

    [​IMG]

    [​IMG]

    这位是来自我们宝岛台湾绰号鬼手的林荣勋,曾在 XCM 时代荣获冠军殊荣。

    Brian Tudor

    [​IMG]

    这位是创造 Revolution Cut 开启 Flourish 时代标志性的人物 Brian Tudor,Card Spring 截图来自于他的 Show Off 2 教学中。

    Dan & Dave

    [​IMG]

    开启 Flourish 巅峰时代的人物,图中为 Buck Twins 兄弟中的弟弟,也就是 Dave Buck。

    Andrei Jikh

    [​IMG]

    扎实的 XCM 功底,作为 Cardistry 时代标志性的纸牌艺术家之一。这视频光线问题牌都看不见了不过我们依旧能够看清他手的方向。

    Virts

    [​IMG]

    这是一部 Virts 早期的视频,因为没有露脸,我猜是 Daren,总之看动作就可以了。

    Dan Buck

    [​IMG]

    之所以再给他单列出来一会就是要说他,先看图好了。

    我们不难发现在方向和距离相类似的 Card Spring 中,大部分的艺术家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手指操控特点。因为拇指弹射的方向致使所有 Card Spring 的效果呈现长方形,手掌的操控也有着相同的共性那便是掌心与掌心的相对,由于拇指的弹射纸牌接近垂直方向的弹射,所以接收的手掌必须与弹射的手掌所相对。即使是 XCM 时代的大神 Jerry Cestkowski 虽然将双手的移动,但移动的过程依旧保持掌心相对的状态。

    [​IMG]

    我们再来看一下 Dan Buck 的 Card Spring,在 Card Spring 过程中的形状有着细微的不同,手掌也并非相对的状态。

    [​IMG]

    我相信很多爱好者并没有注意到这小小的差别,也并不知其中最大的变革在哪里。我们换个角度来观赏其中的差别。

    [​IMG]

    我们从图中不难发现拉牌的轨迹呈现斜向平行,在最低的垂直距离内可以创造出水平方向的距离,而掌心不用再相对。从下面这个图角度我们便能看到水平方向的距离。

    [​IMG]

    [​IMG]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尾指的一点点变化便改变了 Card Spring 的效果,就像 XCM 前辈一样仅仅是改变了弹射的方向。我认为表面的距离,方向以及操控的难度并非不是境界,只是太低估了这门艺术,我认为真正的境界在于思考深度上的变革。

    附上我个人 12 年的 Card Spring 视频向这位深度境界的前辈致敬。

    [​IMG]

    CARD SPRING by TianCheng Tam

    查看知乎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