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电梯是如何自动控制的? 赵鑫,只回答电梯类问题,其他请勿邀,谢谢! 太核心的东西不能说,简单说一下: 从电梯使用方法上来区分,可以分为目的楼层呼梯系统和非目的楼层呼梯系统; 按照处理器运算能力分为廉价版、全配版; 按照配套功能又可以分标准版和非标版…… 对于非研究电梯的人来说,知道第一类就行了。(然而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机会乘坐目的楼层呼梯的电梯,所以知道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按照目前的科技,算法可以采用的参数有: 1)每一个乘客,从哪一层出发,去哪一层 2)成组运行的电梯台数 3)每台电梯的额定载重(转换为假想满载人数) 4)电梯的额定速度 5)建筑有多少层,每台电梯服务层是否一致,不一致的话分别是哪几层 6)每个候梯厅,有没有上行呼叫,有没有下行呼叫 7)每个轿厢,有没有选层按钮的呼叫,有的话分别是哪些层 8)每个轿厢,当前的负载百分比 9)每个轿厢,当前的运行方向(上、下、无方向) 10)每个轿厢,当前的运行状态(静止、加速中、匀速中、减速中) 11)每个轿厢,当前的门状态(关到位、开到位、关门中、开门中) 12)每台电梯是否故障,故障电梯自动脱离成组控制 13)其他功能 当电梯不是目的楼层呼梯时,那么 1)的数据来源缺失; 当电梯没有安装测量轿厢负载的装置时,那么 8)的数据来源缺失; 所谓廉价版,就是该有的参数没有,或者根本不计算; 所谓非标版,就是客户提出各种要求(比如我做过的一个项目,要求电梯要尽量服务领导办公室的楼层,但是又不能让别人看出来。狗屁算法,食我特权!); 等等等等。 根据以上所有条件,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算法。比如我就职的公司,就是给一组基础参数,然后利用神经元网络算法,在电梯的使用中逐步将各个参数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其他公司的算法不明,因为没有“权威机构”去真的在完全公平的多组环境下测试,谁也不能说自己是最好的。 举个栗子,你丢了钱包,里面有一百块钱、身份证,那么根据你大脑里的神经元网络计算,可能你下次不带钱包了,也可能你下次带钱包但是不带身份证了,还有可能你认为丢一次没什么不需要改变……哪种是最优的“算法”?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