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屏蔽门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知乎用户,EE在读学渣,闭关修炼。 防止乘客误入或有意闯入轨行区与设备区,同时也可以避免异物掉落进入轨行区,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东莞地铁 2 号线蛤地站,屏蔽门安装完成后从轨行区拍摄照片的效果。 避免乘客被不停靠上下客列车高速驶过时产生的强大负压吸住酿成惨剧。由于安装屏蔽门后无需设置近一米的安全黄线距离,可以为地铁站台腾出一些空间。 没有屏蔽门的例子,注意黄线外的空间 设立了屏蔽门后理论上整个站台空间都可以供乘客候车用 将隧道和车站隔离开来,使二者互不影响。 一方面可以减少车站空调制冷的负荷,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另一方面方便对隧道空间内气流进行组织,可以减少列车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并保持隧道内空气“新鲜”。 给车站高峰期客流控制与车务调动提供方便。如空车救火时列车会飞站,而很多人看到列车进站会习惯往前靠,人太多会发生第一二点所述的意外。 屏蔽门具有隔音效果,可以减轻站台上听到的噪音响度,尤其是列车在进站前弯道的行驶噪音。但是部分精心设计的屏蔽门能够在隧道活塞风的作用下发出不同的声音,给正在站台候车的乘客带来“愉悦”的身心体验。广州地铁某些线路上的车站普遍存在屏蔽门漏风的问题。 有一些特殊的屏蔽门设计能够给车站提供结构支撑。如 @陈广骏前辈回答下圣彼得堡 2 号线马雅可夫斯基站 是不是很多国外地铁站台都没有屏蔽门而国内都有?为什么国内地铁会设置而火车(动车高铁)站台没有? - 陈广骏的回答的“铸铁屏蔽门”。刨除糟糕的乘客体验,这其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 在一些地面上的或者高架车站,有半高式和全高式屏蔽门之分。 半高式屏蔽门除了具备上述的优点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了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极大地减少了车站日常运营的能源消耗。但是这种开放式的车站结构也有非常大的问题,冬天风刮起来车站里冷成狗,夏天不加辅助通风措施会非常闷热,而且刮台风时雨会直接灌入站台。典型如广州地铁 4 号线南端地上段的各站,许多车站周围一片旷野,暴雨天气下乘车体验让人捉急。 东莞地铁 2 号线的虎门火车站“站”的设计,也是开放式高架车站的典型设计。 因此相对的就有了一种使用和地下车站一样的全高式屏蔽门的地上车站。通过全高式屏蔽门对付费区进行封闭,配合空调解决上述恶劣天气下的问题。如北京地铁 15 号线的高架车站。找不到很清楚能够显示出封闭式高架站的图片,所以这里就不贴图了。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答主删除处理。 感谢 @hat600 前辈的支持。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