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从小在讲方言和普通话的环境里长大,为什么不会像在双语环境中长大一样有语言发育迟缓或混乱? 青格乐,心理语言学博士在读 首先双语环境中的小孩儿不是都有语言发育迟缓或者混乱,但是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以下的回答解释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简单来说,混乱不混乱跟儿童所处环境有关,在双语环境中,大多数人也会双语,所以小孩儿说 A 语和 B 语对方都能理解,小孩儿就糊涂了,也混乱了。但是在双方言环境中,大多数人不会普通话方言混着说,所以小孩儿固定和某些人使用方言另外一些人使用普通话——这样一种单纯的靠区分沟通对象的方式带来了不混乱。 龙应台第一次带六岁的儿子安德烈第一次回台湾时,儿子在飞机上发现好多人在讲“妈妈的话”觉得非常惊讶,后来在台湾和他的妈妈还会用只言片语的中文交流,可是和小表兄一起玩的时候一直在用德文,虽然小表兄始终都是在说中文,原因可以推断为安德烈在德国读幼儿园的时候和小朋友都是说德文,所以他可能认为和小朋友就应该说德文。 很多人觉得儿童在双语环境中语言能力会发育混乱,现实中我们看到的现象也似乎的确如此,但是也有研究者明确指出,这样的混乱仅仅是一段时间。我对这种现象的推测是:儿童的语言能力伴随着认知能力在自身与外界不断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儿童通过参与生活中的活动,确定他们做事情的方式,并不总是奏效,会出现矛盾,儿童必须相出新的方式解决矛盾,所以儿童的行为是源源不断的辩证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于是形成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同理,语言认知能力也经过相同的过程。在单语环境中,他们的语言伴随普遍认知能力的发展越来成熟,在双语环境中,他们同时在建立两种语言认知方式,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会使他们认知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变多,所以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但是他们仍然会通过源源不断的实验、problem-solving 来把两种语言区分使用。比如,他们学会用中文“苹果”指称那个红红圆圆的水果,可是又有人叫那玩意儿“apple”,他们很纠结,可能会出现混用的情形,有时候行得通有时候行不通,试验的次数多了,发现跟爸妈说可以,跟老师说不可以,再大一点儿建立了中文和英文的概念,他们就知道应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什么了。就像前面的安德烈,相信他过不了几天会发现跟小表兄说德文并不奏效,他会试着用另一种语言中文,发现好使很多,慢慢就区分了两种语言 ---知道了世界上有中文和德文两种不同的语言。针对使用对象的混乱是一种简单的混乱,有时候会因为两种语言语序、语法功能不同的混用可能会更加混乱一些。至于这个混乱停止的时间,我大胆的猜测一下,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完成,大脑两半球都有语言的潜在能力,从两岁到青春期,是大脑语言功能向左侧化时期,左侧化完成,语言区域固定在左脑半球。 但就算成为双语者,他们 code switching(语言切换)的现象也很多,这跟语言使用习惯和习得环境有关。还比如,英文口语使用中经常使用 somehow 这个词,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中文中找到一个简洁、贴切的替换词。而对于方言和普通话,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调、语音和词汇上,而在主要反应思维的语法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两种语言认识世界的思维是基本相同的(此处对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纯粹基于个人经验),所以对儿童不会造成太大的混乱,但也不是说没有,我从小说方言,后来上学以后经常用普通话语调套用方言词汇,自己都觉得别扭,而普通话中前后鼻音、ie 和 ian 都花了我不少功夫区分和练习发音。 关于儿童双语教育,可以参考下这两个问题,基本可以把儿童双语教育的现象和问题穷尽了: 有没有正在尝试双语养育的父母?@叶壮 的回答 同时学习两种语言的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效率是否有影响? 还是 @叶壮的回答,以及 @争气花 的教学建议都很具有参考性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