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农行爆发 38 亿元票据窝案,作案人员是怎么操作的?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1-24.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IMG] 匿名用户

    先交代一下我自己的背景吧,某国股行票据部成员,个人每年交易量上千亿(同行里真不算多),长期和各类中介合作,觉得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首先,农行应该做的是票据买入返售业务(逆回购),38 亿的票应该都是票据中介的。票据中介以 自有资金及错配的远期利息或资金掮客借来的钱(一个亿一天 5 万)从企业收上来的银票,以村镇银行、农信社(监管较松,高层与中介分红)等同业户(费用大概是一天 10 万)来直贴(第一手直贴行肯定是村镇银行或农信社)。中介以银行短期低价格回购资金套取它长期资金高利率换来的票据利差(有风险会赔钱)比如说 10 亿 6 个月纸票,年利率 5% 收进来的,第二天套取银行 1 个月回购资金,银行回购利率为 4%,利差为 1%。一个月后回购到期,银行续作利率为 6%,利差为负 1%(回购利率为市场利率取决于 shibor),就这样短配长来赚取高额利息。

    继续说正事,某中介联系农行出逆回购,答应给农行经办人员一些好处,农行允诺出回购资金,然后农行买入返售某过桥银行票据,某过桥银行买入返售中介的票据(交易对手应该是村镇银行),一些时日后,某中介联系农行经办人员答应给很多好处想提前拿走票,等回购到期后钱一定返还。经办伙同银行会计人员,库管人员将票据提前出库交给中介,中介又将此批票卖给了另一家银行,扣除利息套取了至少 35 36 亿的资金。中介拿这资金干嘛就不知道了,反正是资金链断了,农行回购到期的时候钱没有回来,票也不见了。其实如果票在农行手里的话,最多赔一些利息,等票据到期后托收回款就行了。但是票也没了事情才闹得这么大,据说事情已经报道国务院了。

    再说一下中介如何空手套白狼(你有人脉你也可以)!票据中介分转帖、直贴中介,分别对应的客户是银行,企业。比方我就是转贴为主中介公司,手里没有钱。我先从别的有钱的中介公司拆借资金 5 亿元,一天 0.05% 的利息 25 万,我那 5 亿资金找直贴为主的中介去收企业想要贴现价值 5 亿元的票据。利率为 5%,利息为 50000 万 *5%*180/360 = 1250 万(这是我账户里剩下的钱),实际付给企业为 50000 万 -1250 万= 48750 万元。同时联系一家银行,让银行 A 出年利率 4%的 2 个月回购资金给我,银行 A 为什么会出资金给我呢?因为我答应给你 2 个 BP 的好处(16666.00)。第二天交易银行 A 付给我同业户(我借的别的中介的同业户,允诺给 10 万)金额为 50000 万 *4%*60 天 / 360 天 = 49666.66667 万元,我的钱回来了,我现在账户里有 49666.66667+1250 万=50916.66667 万元,我要还给借我钱的公司 50025 万、租我同业户的中介 10 万、银行员工的好处费 16666.00,那我的账户还剩 880 万元。你以为这八百多万都是我赚的么?不对,这八百多万都是剩下的远期利息,后面 2 个月后回购到期我是要还给别人的,那我怎么赚钱呢?假设这两个月中央行放水(降准啊,MLF 什么的),市场利率大幅走低,我在回购到期的前一天联系一家银行 B 来买断(注意哦是买断不是回购)我 5 亿的票以 3% 的价格(我票的期限还剩 4 个月),回购到期当日银行 B 买入我同业户票据(这个票在银行 A,我叫他送到银行 B 去验票)给我资金 50000 万 *3%*120 天 / 360 天 = 49500 万元,此时我的账户里有 50380 万,我还给银行 A 回购到期资金 50000 万元,账户里还有 380 万元(过桥行有一定交易成本没算进去,大概买断 1-2BP、回购 7BP 吧)。一笔业务结束了两个月我赚了 380 万。哈哈哈简单么?空手套白狼容易么?是不是有种想要试一试的冲动重点是这是在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做的,万一上涨了呢,你就赔了好几百万,你上哪赔这些钱呢?我见过好几家中介一年赔个几千万的,也见过中介 1、2 个月赚几千万的,某联(著名中介)据说一年赚过 10 亿,但是某联因为拿远期利息去炒股,公司已经破产了。一般小中介盘子都有几十、上百亿的票据在各个银行套着短期利息转着。 我说的只是最简单的一种模式,玩法太多了,牵扯的利益太多,整个票据市场规模太大了,几万亿吧。尤其是一些中介的交易模式和道德水平属实胆子太大,不敢再多讲了,妈蛋,知乎第一次回答还得匿了。

    PS. 提前出库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入库时就已经调包了,参考 @萧里德 的答案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