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有哪些医学知识已经更新或改变,但不为大众所知?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1-31.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IMG] 米调炫枫,生命潦草,我在弯腰

    医学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比如最近认为艾滋病、白血病(部分分型)、前列腺癌等以前几乎戴上就等于宣判“死刑”的疾病,通过规范治疗,现在基本可以当做慢性病来管理。

    比如微信疯传的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以前很多业内人士也主张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但今年 FDA 发布报告显示这种用法获益与风险关系不明,应谨慎使用。换句话说就是不推荐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但对于已经发作过心梗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获益是确定的。

    有其他答主提到抗菌药物的问题,就来说一下:

    提醒各位,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自行购买服用并不科学,因为是哪一种细菌,哪一种药品有效,用法用量如何,都不是一般公众容易掌握的。

    常见的称为“细菌”的病原体其实包括好几大类,像这样:

    [​IMG]

    各种不管宣传为“广谱的”还是“窄谱的”,都不能完全包括以上所有细菌,比如青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生素

    [​IMG]

    而标榜为“广谱青霉素”的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其实也只是这样:

    [​IMG]

    而被一些医务人员或公众认为“取代青霉素”的头孢菌素,也没有好多少,比如一代头孢是这样:

    [​IMG]

    三代头孢是这样:

    [​IMG]

    而最近研究较热的,在中国尚未上市的五代头孢,也是这样:

    [​IMG]

    β- 内酰胺类药物中抗菌谱最广之一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是这样:

    [​IMG]

    而曾被誉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及同类药物,是这样:

    [​IMG]

    曾经在大陆用得十分火爆的喹诺酮类,是这样:

    [​IMG]

    升级换代产品增加了一些特技,哦不,增加了一些抗菌谱,也只是这样:

    [​IMG]

    而一直以来上面那一块“真菌”都无人可及,抗真菌药物是专门的一大类,现在抗菌谱比较广的伏立康唑,是这样:

    [​IMG]

    当然还有卡泊芬净等,但是仍不能完全避免耐药菌株。

    有些时候,一些患者感染很重,但一时又无法获知是哪种细菌,为了抢时间,就必须第一时间包括尽可能多的细菌,像这样:

    [​IMG]

    但是这个方案的价格极其昂贵,光是这几种药物,加起来一天在 2000-3000 元。

    此外还有比较新的四环素类的衍生物,替加环素,抗菌谱算是很广了,像这样:

    [​IMG]

    但这种药物价格也极其昂贵,一天接近 2000 元,并且适应证仅限于复杂性腹腔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单用于肺部感染会增加死亡率,需要联合治疗。

    所以抗感染治疗药物的研发仍然任重而道远,因为使用受限,抗菌药物的研发对于公司而言利润不大,因此现在鲜有公司愿意投入。现在也有公司试图开发单克隆抗体用于对抗感染类疾病,希望能够早日获得上市。

    4.27 再来更新一组

    [​IMG]

    上图是胃酸分泌的原理,几种化学物质作用于胃壁细胞,经过信号转导,进入下一步,其中组胺受体占据主导地位。在下一步,氢 - 钾 -ATP 酶将氢离子泵入形成盐酸(胃酸)。

    [​IMG]

    阻断胆碱受体,胃酸分泌将受到影响,代表药物哌仑西平,然而效果并不很理想。

    [​IMG]

    阻断胃泌素受体,胃酸分泌将受到影响,代表药物丙谷胺,然而效果也不很理想。

    [​IMG]

    阻断组胺受体,胃酸分泌受到影响,因为组胺受体占主导地位,所以效果比较显著,代表药物西咪替丁,效果不错,现在常用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IMG]

    阻断三条通路共同的第二步 -- 氢 - 钾 -ATP 酶,胃酸分泌会大受影响,可以让胃内 pH 在几个小时内变成接近中性,并且 24 小时左右胃酸分泌才恢复。代表药物奥美拉唑。

    然而虽然这类药物阻断胃酸效果最好,却并不适宜过度使用,因为胃酸分泌过少会减少胃口,影响消化,并且有可能肠道内寄生的细菌会“游移”到其它部位,引发感染。现在很多医疗机构有过度使用该类药品的倾向。

    [​IMG]

    胃粘膜是一个攻守平衡的系统,攻方有胃酸、咖啡因、酒精、幽门螺杆菌(hp)等,守方主要是粘液 - 碳酸氢盐屏障。

    当攻方太强的时候,胃粘膜就可能遭到破坏,导致胃溃疡,甚至出血、穿孔。

    [​IMG]

    所以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使用两种抗生素、铋剂、抑酸剂同时对抗胃酸和 hp,使 hp 离开其比较舒适的酸性环境,再用抗生素杀之,然而根除率并不太高,现在约在 60-80% 左右,而且有些人会复发。

    [​IMG]

    另有一类使用很广的,叫做粘膜保护剂,比如什么氢氧化铝、磷酸铝、铝碳酸铋等,这些两性物质可以中和一些胃酸,并且可以在胃粘膜形成一些胶冻状物质,从而保护粘膜。

    以上有些在医学界看来已经不能算是新知识,只是公众有些理解偏差,所以就稍稍科普一下,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谅解。如果持续关注的人多,我就持续更新。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