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此片:还能再荒谬、混乱、滑稽、暴力、冷酷一点吗?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2-25.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如何理解科恩兄弟执导的电影《老无所依》?

    [​IMG] 电子骑士,以一知当十用

    已逝、将逝及未来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

    关于犯罪和谋杀,希区柯克有句名言:“杀一个人非常难,非常痛苦,而且需要非常、非常多的时间。”在今天的动作、犯罪题材电影越来越卡通化、平面化的时候(例如《火线保镖》或者《杀手 47》),已经很少有人能领悟这句话中的三昧了。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因此显得格外特别。

    (有剧透)

    影片从一开始就处于混乱和失控的状态:猎人 moss 无意间发现了一笔 240 万美元的巨款,本打算私吞下来,却鬼使神差地因为要给濒死的人一口水喝而被人发现了踪迹——从这里开始,整个故事在荒谬和没有逻辑的前提下展开了。

    说它没有逻辑,并不是导演缺乏对故事线的把握,恰恰相反,影片的故事线是非常清晰的;然而令很多观众迷惑的是,他们无法依据自己已经建立多年的电影逻辑和规则去理解这个故事,所有人物的行为与其结果都充满了矛盾、悖反、不可理喻性:杀手 chigurh 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杂货店老板的生死,然而你完全不知道杀手为什么要杀(或者不杀)他;猎人 moss 漂亮地躲过了多次追杀,结果却因为用妻子当掩护而最终横死;老警察 bell 在杀手和 moss 后面紧追不舍,其实却没有起到一点作用;结尾处搞定了所有人的 chigurh 却被一辆不知哪儿出来的车撞断了手臂——一切因果(这本来是犯罪题材电影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都被打乱了,就像科恩兄弟当年《血迷宫》中的旁白所言:“没有什么东西是有保障的,不管你是罗马教皇、美国总统还是年度人物,有些事总是会出错。”

    这就是科恩兄弟的后现代游戏。也许我们看凯文•史密斯的《怒犯天条》,或者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那种后现代风格显得更加明显:形式拼贴、风格杂合、戏仿与致敬……科恩兄弟的后现代色彩更为内在和纯粹,在《老无所依》中,糅合了西部片、动作片、公路电影、犯罪电影、黑色电影等等元素,但所有元素都既是被致敬的同时也是被颠覆的——西部片中不杀女人的禁忌在这里荡然无存;动作片里猛烈的爆炸场面在这里只是为了吸引人的注意,好让杀手偷东西疗伤;犯罪电影中情节总是随着钱的走向发展的,可是在《老无所依》里,我们根本不知道钱最后在哪里(伊桑•科恩说“我才不在乎那笔钱后来哪儿去了呢”)。

    到现在为止,我们明白了一件事,科恩兄弟想做的就是用这个影片告诉我们:还能够再荒谬、再混乱、再滑稽、再暴力、再冷酷一点吗?从两兄弟的电影中去寻找意义和答案,就好比《冰血暴》里那个家伙要以“正确”的姿势和角度将同伙尸体推进轧木机,注定会变成一个陷入可笑结局的蠢货。不过科恩兄弟影片里,谁又不是蠢货或者白痴呢?所有人不都是在可笑地努力着做出他们自以为正确的事情么?

    那就在这里继续可笑地寻找一下《老无所依》的“意义”吧:影片其实与老人这个形象并无直接的关系,片名(或者说书名)来着叶芝的名诗《航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的第一句。这首诗的主题可以读解为“宿命”与“对永恒的追求”,肉体、历史都会衰退腐朽,精神却永远希冀着一个超越时间的存在之所。科恩兄弟把《老无所依》的故事放在 80 年代,刻意让影片浸润在一种 old style 中,也有对旧时代秩序与理性的怀恋吧。但是千万别忘了,当似乎代表着社会良心的老警察一番感慨之后,犹如死神般的杀手也会被撞断手臂——暴力来得如此凶猛和虚无,以致无人可以避免;万事无序,哪怕是杀手、死神,一般是“老无所依”——一切已逝的、将逝的及未来的,都不过在歌中。

    附:叶芝的《航向拜占庭》(两个译本)

    航向拜占庭

    余光中 译

    那不是老人的国度。年轻人

    在彼此的怀中;鸟在树上

    --- 那些将死的世代 --- 扬着歌声;

    鲑跃于瀑,鲭相摩于海洋;

    泳者,行者,飞者,整个夏季颂扬

    诞生,成长,而死去的众生。

    惑于感官的音乐,全都无视

    纪念永生的智慧而立的碑石。

    一个老人不过是一件废物,

    一件破衣挂在木杖上,除非

    灵魂拍掌而歌,愈歌愈激楚,

    为了尘衣的每一片破碎;

    没有人能教歌,除了去研读

    为灵魂的宏伟而竖的石碑;

    所以我一直在海上航行,

    来到这拜占庭的圣城。

    哦,诸圣立在上帝的火中,

    如立在有镶金壁画的墙上,

    来吧,从圣火中,盘旋转动,

    且教我的灵魂如何歌唱。

    将我的心焚化;情欲已病重,

    且系在垂死的这一具皮囊,

    我的心已不识自己,请将我纳入,

    纳入永恒那精巧的艺术。

    一旦蜕化后,我再也不肯

    向任何物体去乞取身形,

    除非希腊的金匠所制成

    的那种,用薄金片和镀金,

    使欲眠的帝王保持清醒;

    不然置我于金灿的树顶,

    向拜占庭的贵族和贵妇歌咏

    已逝的,将逝的,未来的种种。

    (一九二八年)

    驶向拜占庭

    查良铮 译

    那不是老年人的国度。青年人

    在互相拥抱;那垂死的世代,

    树上的鸟,正从事他们的歌唱;

    鱼的瀑布,青花鱼充塞的大海,

    鱼、兽或鸟,一整个夏天在赞扬

    凡是诞生和死亡的一切存在。

    沉溺于那感官的音乐,个个都疏忽

    万古长青的理性的纪念物。

    一个衰颓的老人只是个废物,

    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

    除非灵魂拍手作歌,为了它的

    皮囊的每个裂绽唱得更响亮;

    可是没有教唱的学校,而只有

    研究纪念物上记载的它的辉煌,

    因此我就远渡重洋而来到

    拜占庭的神圣的城堡。

    哦,智者们!立于上帝的神火中,

    好像是壁画上嵌金的雕饰,

    从神火中走出来吧,旋转当空,

    请为我的灵魂作歌唱的教师。

    把我的心烧尽,它被绑在一个

    垂死的肉身上,为欲望所腐蚀,

    已不知它原来是什么了;请尽快

    把我采集进永恒的艺术安排。

    一旦脱离自然界,我就不再从

    任何自然物体取得我的形状,

    而只要希腊的金匠用金釉

    和锤打的金子所制作的式样,

    供给瞌睡的皇帝保持清醒;

    或者就镶在金树枝上歌唱

    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

    给拜占庭的贵族和夫人听。

    [​IMG] Roc Lee,李弱可。

    -

    片名的翻译确实不太好,因为「老无所依」在中文里就是「老有所养」的反义词。这个译名严重影响了大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科恩兄弟大概也明白,很多观众不会明白这电影到底是要讲什么。所以第二年,他们又拍了《阅后即焚》,把同样的内容,用喜剧再演绎一遍。

    两个关键词:逻辑与秩序。

    其实这两个词是一个字:序。

    科恩兄弟跟「有序的世界」作斗争也不是一两年的事情了。其实科恩兄弟的很多电影最大的主旨就是这一个:

    不可尽信「序」。

    或者说,他们是专治「看电影看多了」病的祖传老西医。

    别信福尔摩斯;别信大侠骑士。

    -

    原著小说致力于控诉优良传统的沉沦,经典价值的式微。而科恩兄弟改编的时候,悄悄把枪口往右移了几寸,转而用一种激进的方式告诉你:

    别信。什么也别信。

    -

    我最喜欢的一个改编细节,是奇哥杀威尔士的时候。

    在弦绷得最紧的时候,刺耳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瞬间把「杀与不杀」的悬疑提升到了「杀与不杀」和「接与不接」的双重悬疑。因为你经历了前面情节的熏陶,已经完全明白,你根本无法预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有人会猜测威尔士会被杀,可是,被杀之前会不会接电话呢?如果接电话,是在接电话时杀他还是接完再杀他?如果不接电话,是等电话铃声不再响起之后再杀他,还是在电话铃声还在响的时候就杀他呢?如果要杀他,在杀之前还有没有对白呢?

    很多人是第一次在看电影时遇到这种悬疑重重可是看不出任何预示的情节。

    [​IMG]

    -

    奇哥让很多人想起了《黑暗骑士》里的小丑。他们都不相信秩序。混沌是他们的信仰。只是奇哥没有把抛硬币的手段教给旁人,而是自己用了起来。

    奇哥与小丑的最大区别,体现在车祸这一幕。

    [​IMG]

    科恩兄弟很细致地展示了交通灯由红变绿的过程。奇哥看到了。然后他被闯红灯还不带刹车的危险驾驶者撞得骨头都从肉里戳了出来。

    这是科恩兄弟在认真地告诉你:我们不是教你们不要秩序。

    冷血的奇哥在这一刻忽然变得有些可爱,虽然是一种诡异的可爱。这样一个玩世不恭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居然因为相信交通规则而中招。

    这大概就像……你在评论区里看到一个满口秽语肆意攻击的评论者,而好奇他是怎样被生活欺骗了,结果进他的微博一看,发现这是一个经常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模范青年。

    很多人都号称遵守规则,但其实只是选择我们自己喜好的规则。你不懂别人为什么不遵守某种基本的秩序时,可能你在别人眼里亦如是。

    大概就像《阅后即焚》里,琳达想出卖「国家机密」给俄罗斯使馆人员结果被无情拒绝后大喊「我是美国公民,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

    -

    熟悉科恩兄弟的人,当然知道那箱钱的下落从来都不是重点。不了解的人,在或焦急或茫然地问出那句「那箱钱呢」的时候,其实也懂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懂了。

    我们其实都看懂了这部电影,用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

    -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