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孩子们认为的「不公平」和「偏心」? Cecilia,育儿微信:萌妈小教室 如何对两个孩子『一碗水端平』,其实和平权主义的精髓差不多。所谓平权主义(女权主义)提倡男女平等,并非要求女性和男性从事同样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者要求男人就不能做护士、幼儿园阿姨等传统上认为是女性专属的职业等等;恰恰相反,平权主义的精髓是让男女都有同样的机会去做适合自己的事。它所倡导的并非对男女群体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和社会规则,而是从每一个个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并作出相应的行动。 对孩子的养育也应如此——那就是『因材施教』——不论有几个孩子。我做母婴类公众号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除了每天都收到读者的倾诉和询问以外,还接触到了很多育儿大 V 本人。有很多事,是这些育儿大 V 不会告诉你们的:有人强调要给孩子断夜奶、不可哄睡,结果自己的孩子到 3 岁还喂夜奶;有人分享并撰写了很多如何处理孩子『不听话』的文章,结果常常在朋友圈就孩子又不听话了寻求大家的帮助;有人给你们展示完美的照片和视频,结果私下询问的时候告诉你,这是几百张照片和多次尝试以后才成功的……我并不是想批驳这些育儿大 V 表里不一,恰恰相反,我想说的是,这些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养育好,恰恰在于他们在了解书本以后,并不迷信书本,而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和孩子的养育办法。这也是普通父母和育儿达人的最大区别:前者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应该……』;后者在养育方面更有实验精神,他们尝试不同的育儿方法,并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而非按着书本折腾孩子也折腾家人。 实际上,每个孩子的需求都是不尽相同的,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即可。哪怕是月龄完全相同的双胞胎。这些双胞胎在小时候被父母分配了同样的衣服、用具等等,但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两人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出现天差地别的不同。对于兄弟姐妹而言则更是如此:每个孩子的年龄不同、兴趣不同、要求不同,又怎么能予以同样的对待呢?例如,大孩子可能愿意去踢足球、吃冰淇淋、画画,而小孩子还只能在地上爬,此时要求大孩子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照顾小孩子就是不公平;例如,大孩子可能想要漂亮的书包,而小孩子可能想要吃糖果,此时给他们都买了漂亮的书包就是不公平。当然,最常出现的状况是大孩子和小孩子都想吃桃子,于是父母将桃子一分为二,导致大孩子吃不够、小孩子吃到饱,这也是不公平;以及孩子们都希望爸妈陪伴,那么将陪伴的时间一分为二也是不公平:毕竟大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地玩一阵了,而小孩子还亟需父母全方位的照顾。 养育多个孩子而不令其认为『不公平』,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每个人(包括父母自己)的相处之道。一个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满足能力出现不匹配时,我们都知道要尽量寻求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养育孩子并非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也并非无止境地由父母去给予,而是亲子双方都应协商和妥协,最终得出解决方案。几个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满足能力出现不匹配时,也同样需要尽力寻求多方都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同样要求父母和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协商和妥协——只不过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退让可能多一些;而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可能会要求某个孩子的退让多一些。当小孩子还不会沟通和表达时,可以让大孩子多等待一会;但是当小孩子开始学会沟通时,就可以大家一起来商讨解决方案了。但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哪一方做出了让步(例如多等待了一会的大孩子,甚至是因此变得更累的妈妈 / 爸爸),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乃至奖励(例如给大孩子一小块奖励的巧克力,或者给疲惫的妈妈 / 爸爸以略夸张的表扬、拥抱甚至礼物)。 要记住的一点是,你给予每个孩子的都是全部的、独一无二的爱,尽管你所分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不同;并且,你也不应当用传统的观念(例如性别观念、长幼观念等)去束缚自己的孩子。如果女孩子像要玩具枪,不必以『哥哥 / 弟弟』才能玩来拒绝她们;如果男孩子想要布娃娃,也不应以『女孩子才能玩』来拒绝他们。如果孩子们都想吃苹果,不必让大孩子把大苹果留给小孩子,也无需让小孩子把大的让给大孩子——这些都是结果、是定势思维,关键还是上文所提到的,你要教会孩子们之间互相协商:例如大孩子可以把大苹果留给弟弟,但是小孩子需要把巧克力分一块给哥哥;或者小孩子可以把大苹果让给大孩子,但大孩子需要带小孩子出去踢足球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要做的,是维持最低层度的底限(例如不允许欺负及坏习惯等),是教给孩子如何处理彼此的矛盾和争端——而不是由大人来定标准和裁决。这要求父母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从心底里相信孩子;虽然一开始做起来很难,也可能有反复,但这是对孩子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等诸多社交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将让他们受益终身。 其实啊,那些让两个孩子觉得偏心和不平等的父母,在自身的时间精力分配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毕竟父母只是人的社会角色之一,我们还兼具丈夫 / 妻子、上司 / 同事 / 下属、父母 / 兄弟姐妹 / 子女、公婆 / 女婿 / 儿媳、老师 / 学生、朋友等诸多社会角色;维护每一个角色都会占用时间和精力,而每一个角色从理论上来说都同样重要。很多人是根本处理不好这些关系的,所以我们会发现有的人在配偶关系方面,对外人很好、对家里人发脾气;在上下属关系方面,前倨后恭,擅长溜须拍马,对下属颐指气使;在家庭关系方面,亲子女、远父母;在婆媳关系方面,难以调和甚至激化长辈和配偶之间的矛盾;在师生关系方面,善学不善教,或者善教不善学;在朋友关系方面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再往上看,甚至可能出现因为某方面关系投入过多,进而使其他社会关系变得非常脆弱的情况:例如有的人虽然事业红火,但是家庭不睦、几乎没有朋友;例如有的人家庭美满,但是事业不见长足进步;例如有的人和朋友关系非常铁,但是和家人却缺乏交流甚至矛盾重重等等。 当然,一些家庭之所以要『二胎』甚至『多胎』,就是因为想要儿子——一旦『传宗接代的命根子』诞生了,绝对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偏心』或者『不公平』是必然存在的,甚至要求和榨取女孩们努力拼搏换来的一切,变成男孩成长的资源和垫脚石。如果遇到这种直男癌家庭,女孩们还是认清现实,早日脱离深渊最为明智。 更多讨论内容,查看 知乎圆桌 · 二胎养育方法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