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只要有这种清香,粉身碎骨我也认得它 蔓玫,新书《节气手帖》 http://dwz.cn/27M7dG 抛开条条框框的不谈。艾草与人类进行大规模互动,每年有两个时段:其二是端午,其一是清明。 端午的艾草只需做个样子即可。它的清灼气味与菖蒲的锋芒毕露一并悬于门楣,便叫凡人相信自己有神力护体,可驱避蚊虫,乃至更多瘴气鬼怪。可在清明,却不是这么个用法——鲜嫩艾草绞汁,浇于糯米粉,裹以白砂糖与黑芝麻捣成的馅,揉成青绿光润、糯韧绵软的面团;剪一段平整宽阔竹叶,垫于其下,入锅蒸得热气腾腾,眼见艾草之色从最初的鲜活碧绿转为沉淀郁翠,再郑重其事地一只只装进容器里放凉。这粉身碎骨再创造的过程,有如一个人被时光打磨,被命运大手揉搓,从峥嵘少年彻底改头换面。但它独有的气息,绝无可能因此损耗分毫:清冽,安静,警醒,有人不喜欢,我却觉得是股清香。但凡有这清香在,便无论如何粉身碎骨、改头换面的艾草,再相逢时都不会错认。 (艾叶。正青反白,气味清而辛,长江流域十分常见。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tw/janeleu/article.php?entryid=622555) 这就是我们清明时要吃的艾草青团。虽然大体就是那么回事,但江东江南,来自各地的人都会有些不同的叫法或制法。如艾糍,艾团,艾草粑粑,清明粿,清明团子,凡此种种,有的是将艾叶剪碎直接参与和面,有的则是做成饼或饺子的形状,并以新笋、火腿、梅干菜为馅,吃来不同豆沙芝麻的甜美,而是咸鲜。再有甚者,虽也借青团之名,但用以染成青绿色泽的草木材料,却与艾草并无关系:光我听说过的,就有上海用小麦草,安徽用鼠鞠草,浙江用泥胡菜,此外还有苎麻、菠菜等数种。站在个人立场,虽会暗暗嫌弃它们都不够正宗,但青团青团,能染出足够纯粹天然的「青」,理应知足——毕竟在传统糕点的阵营里,除了它,再没有谁是可以一身翠绿作为标榜的。 (图:鼠鞠草,泥胡菜。另外两种常见用于做青团的野菜。) 对了,同处汉字文化圈的日本,也有类似的食物,他们呼之为「草饼」或「蓬饼」。据说最初以鼠鞠草制作,后来全面改为艾草,「蓬」即日文里对艾草的称呼。起源和做法都与青团高度重合,但食用的时间就不是清明,而是在阴历的三月初三——上巳节。 春光一样是春光,翠色一样是翠色。 (不同风格的草饼,如此微妙的变化与青团也如出一辙。图片来源:知られざる草餅の魅力。東京の草もち6ブランド食べくらべ) 然而我并不太确定青团的名字当真来源于它的青绿色泽。因为艾草就有一个别名叫「青」——青团,也可能是「艾草团」的另一种叫法。说来也有点意思,春日的菜蔬野草里,艾草绝非最鲜浓润绿的那一个,但提及它的诸多别名,如艾青、艾蓬、艾蒿、冰台等,个个都携几分清冷,呼之欲出的青翠质感却是别人所不能的。春日郊野,常见到它们这里那里随意长长,披被细腻绒毛的嫩叶簇拥成独特碧色。《本草纲目》里对之有更细致的记载: (艾)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本草》所用,盖取水生者,故曰生中山川泽,不曰山谷平地也。二种形状相似,但陆生辛熏,不及水生者香美尔。 按李时珍所言,陆生者即为我们做青团所用的艾,水生者却是另一种植物,称水艾,更正当的名字应为蒌蒿或芦蒿。不同于陆艾在古时多为药用,水艾却是很正经的一道菜:茎干修长清脆,顶着一把很像艾叶却更细小光滑的叶子,至于它的味道……要怎么说呢?像是浸润良久后扑面而来的水泽腥气,加上草木萌发的鲜嫩沁人。古往今来的美食家们因此而偏爱——苏轼所谓「蒌蒿满地芦芽短」,及汪曾祺所谓「身上有春来新涨的江水的气味」,说的都是它。 清明的蒌蒿也正当盛时。这之前的江水太寒冷彻骨,之后又长得太茁壮,不复脆嫩新美。买一把择净,洗去根芽上的泥,折断了炒腊肉或笋丝,鲜活得像随时要从盘子里跳出来。 (新鲜的蒌蒿尖。图片来源:搜狗百科) 清明之前一二日,本是寒食节。是日所有人都不得生火煮饭,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名臣介子推。但真正的原因也许未必如此。上古时代,四季取火用的都是不同的木材:春榆夏枣,秋柞冬槐,换季之际即也要更替柴火。春乃四季之首,新火未至,旧火也是不可以再升起来的。有时天地不仁,难免等上数日无薪火可取,大家索性都改吃生冷食物——虽说青团流传至今,乃是假借清明之名,但传统做法里最终都要放凉后食用,反与寒食有关。 莫名想起一句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附青团 / 草饼做法。图片来自The 350 Degree Oven: 1. 采摘新鲜的艾草嫩叶,以色泽鲜绿者为佳。 2. 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艾草汆烫至柔软。放凉。同时可准备内馅:较常见者如红豆沙,此外也有芝麻,或鲜笋、火腿、梅干菜等,不一而论。 3. 取烫熟的艾叶与适量清水,入搅拌机打碎成泥。喜欢艾草气味可直接将之与面团混合,如喜清淡,可将混合物过滤取汁,作和面用。 4. 切成小块(视个人喜好而定,一般我觉得有乒乓球大小就可以了),擀匀,包馅。 5. 蒸熟即可食用。也有另一种做法,将糯米粉调和,先行蒸熟,然后再混合艾草汁液,包成团子。日本风俗中会在做好的草饼 / 蓬饼上再洒一层黄豆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