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坚持不退的桑德斯,会让民主党分裂吗?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5-27.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特朗普锁定了共和党的提名,对面的桑德斯却还不肯退选

    [​IMG] 华思睿

    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今年混乱的初选,共和党竟然先于民主党收场,川普比希拉里更早锁定了党内提名。

    在 5 月 3 日川普拿下印第安纳初选后,再也无望阻挡川普的克鲁兹和凯西克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先后退选,将川普提前送上了共和党提名人的宝座。但民主党一边,桑德斯却接连拿下了印第安纳、西弗吉尼亚,5 月 17 日,他又毫无悬念地赢下俄勒冈州,在肯塔基州以不到 1%的劣势落败。尽管已经有了裁员等举措,但桑德斯坚持表示会一直战斗到党代会。这对于距离锁定提名仅一步之遥的希拉里来说很难受——无法迅速结初选战斗的她不得不两线作战,一方面确保在接下来的初选中不出意外,另一方面,为大选中与川普的搏斗提前做好准备。

    而意外提前锁定提名的川普,在争取共和党内大佬们的支持的同时,也试图给民主党的内斗“火上浇油”:他在推特上为桑德斯鸣不平,鼓动桑德斯独立参选;在接受采访时,川普声称会在大选中利用桑德斯攻击希拉里的手段来对付希拉里……

    这一切,不得不让一部分民主党人开始担忧,桑德斯如此竞选下去,会破坏民主党内的团结,让希拉里在大选中的表现受损,最后反倒为川普做了嫁衣裳。

    从现实角度考虑,桑德斯早已出线渺茫:他必须要在接下来的初选中拿到 66%以上的选票,超级代表也几乎不可能轻易就从希拉里的阵营“叛逃”。在这样情况下依然坚持不退,这样的举动到底会不会伤害到希拉里呢?

    从传统观念上上来说,初选党内竞争越激烈,两方分歧越大,将会导致获胜者一方在初选中消耗过大而影响最终大选的发挥,而失败者一方则会有支持者因为不满而不会为获胜者投票,甚至转而支持另一党的候选人。

    的确,随着桑德斯出线无望,一部分桑德斯的支持者甚至已经喊出了诸如#BernieorBust(要么伯尼要么毁灭) 或者#NeverHillary(绝不能是希拉里)之类的口号。在内华达州代表分配上希拉里和桑德斯支持者也发生了严重分歧,甚至有媒体报道有桑德斯的支持者向内华达州的民主党主席发出了死亡威胁。但根据目前的民调,这部分人的比重并不大——5 月初 CNN/ORC 的民调显示,86%的桑德斯支持者表示会在大选中为希拉里投票,而仅有 10%的人表示自己会投票给川普。而在八年前,在希拉里宣布退选并为奥巴马背书后,CNN/ORC 的民调显示有 22%的希拉里支持者表示不会在大选中投票,而有 17%的支持者表示会给共和党的麦凯恩投票。由此可以预见,大部分桑德斯的支持者并不大可能因为希拉里最终获得提名而去为川普投票。

    对于初选的激烈竞争到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大选,学术界也没有定论。2010 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 Amber Wichowsky 和 Sarah E. Niebler 根据 2008 年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初选中的竞争分析认为,并没有证据表明初选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民主党的分裂,相反,作为挑战者的奥巴马实际上因为初选而获得了更多的媒体曝光与关注,并在大选中获益。哈佛大学的 Michael Henderson、杜克大学的 D.Sunshine Hillygus 与美联社的 Trevor Tompson 的对 08 年民主党初选的研究则认为,的确存在初选落败的希拉里的支持者不愿意为奥巴马投票、甚至为麦凯恩投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其说是“酸葡萄”心理,倒更有可能是政治观点上的分歧(例如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

    今年 5 月牛津大学的 Alexander Fouirnaies 和斯坦福大学的 Andrew B. Hall 的研究则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分裂性的初选对最后的大选获得的选票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随着选举的重要程度的增加,这种负面影响会更加显著。然而从今年初选来看,共和党一边的分裂程度,显然要远远高于民主党一边。比起民主党与希拉里,更应该担心的显然是共和党与川普。

    正因如此,川普才试图在失去了部分共和党选民的同时,从桑德斯的支持者中找到弥补,但目前来看,这样的效果也不会太过理想。以希拉里与桑德斯的对决中输得最多的就是年轻群体为例——在年轻的“千禧一代”中,桑德斯掀起了一波政治革命,在大学生群体中,对桑德斯的支持几乎变成了“同辈压力”,不断有媒体报道大学中的希拉里或者川普的支持者不敢透露自己的政治倾向、或者在表示对自己候选人的支持后遭到“围攻”。而在这一群体中,川普毫无胜算:哈佛大学政治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在 18-29 岁的群体中,希拉里以 61:25 的压倒性优势领先川普。

    从不少方面来看,川普和桑德斯确有不少相似点——都是“局外人”,都没有 SuperPAC,号称不受既得利益者操控,他们的不少支持者们都对现行体制充满了失望与愤怒,都被人贴上了“民粹主义”的标签……但与此同时,两人也在更多的地方天差地别:一个认为气候变化是人类最大威胁,一个说全球变暖是骗局;一个要求 15 美元 / 小时最低工资,一个则说美国人的工资已经太高了;一个几乎将大量的问题的矛头都指向亿万富翁,而另一个自己就恰恰是亿万富翁……尽管川普最近最低工资、税收等议题上试图改口,称自己在最低工资问题上持开放态度,不在乎自己多交税,但要指望桑德斯的支持者如此健忘,恐怕太过天真。不要忘了,当初川普的集会频频出现抗议者,甚至被打断时,川普可是将所有的锅都甩给了桑德斯和他的支持者。

    对于桑德斯来说,从默默无闻的佛蒙特州的参议员,到现在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把对手希拉里拉的频频“左转”,这已经是莫大的成功了。尽管无法改变整体局势,但桑德斯仍然在每周的初选中都能或多或少有所斩获,走到这一步之后,当这场一个人的竞选变成了一场“人民的运动”时,对桑德斯和其团队来说,退选从心理上就不是一件易事。而民意也没有给桑德斯退选造成足够的压力,YouGov 五月初发布的民调显示,仍然有高达 45%的民主党选民认为桑德斯应该一直坚持到民主党党代会。

    之前一直作为无党派人士的桑德斯,加入民主党参选,更多的是因为第三方独立党派的参选人在大选中不会有任何机会,作为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他并不会顾及太多来自民主党内的压力,考虑“党内团结”对他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与 2008 年输给奥巴马的希拉里不同,已经 74 岁高龄的他,也不需要靠退选妥协来换取任何政治资本:他几乎不可能再次参选,也不需要一个副总统或者内阁的职位。

    现在对桑德斯来说,现在的目标不是为了赢,而是让自己所掀起的这场社会运动不只是昙花一现,而能够延续下去;是为了让自己所倡导的议题被更多人听到,甚至成为民主党所倡导的主流。具体一点,他要争取的是能够在大量选民关注的 7 月份的党代会上,获得最佳的发表观点的机会。

    桑德斯及其支持者所倡导的议题,要想在美国成为现实,并非一次大选就能完成,而更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努力,要向让这场社会运动最终开花结果,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桑德斯一个人。不少桑德斯的支持者也为桑德斯竞选后提出了多种方案。有支持者提议建立一个独立于民主党、以打败川普为目的的组织,继续在大选中发挥能量;还有人认为应该化整为零,回归地方草根运动。

    回到 2008 年,希拉里同样也几乎战斗到了最后一刻,直到 6 月 3 日才最终退选。在今年的选举中,一胜者姿态出现的希拉里也并没有在退选问题上给桑德斯方面施加太大的压力,更多的是频频向其支持者示好,希望赢得他们的支持。

    何况,无论桑德斯会不会退,什么时候退,接下来的大选对希拉里来说都并不轻松。希拉里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的辉煌履历,放在往年,绝对是光芒四射。但在今年的大选中,这丰富的政治经验却给希拉里留下了沉重的包袱。邮件门、班加西、华尔街演讲,乃至丈夫的克林顿基金会,都必然会成为对手攻击希拉里的重点,这些事件夹杂在一起,让希拉里很难逃脱“不诚实的政客”的形象。今年的大选中,希拉里成为了民主党历史上所有提名人中最不受喜爱的一位,而共和党历史上最不受喜爱的,则恰恰是她的对手川普。

    也难怪,大选激战正酣时,奥巴马的支持率一路上扬,有支持者对奥巴马喊出的“Four more years (再来四年)”口号,可能的确代表了部分美国人的心声。

    本文于 2016 年 5 月 25 日首发于网易回声栏目


    欢迎关注选 · 美微信公众号:iAmElection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