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请问存在十大毁容食物吗?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7-11.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这 12 种据说会「毁容」的食物,还能吃吗?

    相关链接:12 种食物最毁容

    [​IMG] 初夏之菡,居住在南半球的高“食商”猪

    这个文章显然属于如今夺人眼球的快餐文,十分不可取,轻则让人不解,重则会让一些不明真相的读者去莫名忌讳某种食物或者莫名崇拜某种食物,造成心理上负担和饮食不均衡。对于这种知其然但是完全不知其所以然的拍脑门文章是相当的误导人呐!下面简要分析下所谓的“毁容食物”。

    臭豆腐:臭豆腐本身食材和工艺都是很好的(豆腐发酵制品)但是主要问题在于油炸,以及反复油炸 —— 这个跟薯条,葱油饼,煎堆等是一个道理。并且由于臭豆腐多属于地摊食品,食品安全令人堪忧,所以很无辜的被戳上头条。说唯它毁容还不如说所有油炸食品都是如此,并非只有臭豆腐。并且如果是传统工艺发酵的臭豆腐,并且用新鲜油炸,其实并不算营养很差的食品。

    味精:就是谷氨酸钠,这个没有什么毁容之说,而且作为食品添加剂也是非常安全的。如果说真毁容,应该直接把过量摄取"钠"列为主要诱因,过量摄取钠会造成身体水肿可能会有肿泡眼的嫌疑。但是味精并非生活中钠主要来源,与其直接避开味精,倒不如看看自己做菜放盐是不是过多,口味是不是偏重,以及自己的面包,加工食品,还有酱料里有多少的钠。初夏提示一个小常识:如果做菜喜欢放点味精,那就要减少盐的使用量哦!鸡精也是类似的道理。

    葵花子:这个是极其误导的项目!葵花子是非常健康的食品,尤其是未经深加工(不含香精)的葵花子。植物的种子,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优质的脂肪酸,是非常好的食品。万不能因为市面上某些加工食品添加非法添加剂或者食品安全事故,就直接打死一种优质的食材。

    补充:有聪明小朋友提出葵花子“毁容机制“是由于嗑瓜子!实在是太对了,因为我这里的瓜子都是剥了壳卖的……所以第一时间完全联想不到。所以说不仅葵花子,那么所有带壳的种子类和坚果类都有伤牙毁容风险,这个不是食品问题,是食用方法问题。同理吃甘蔗也是一样的。

    猪肝:猪肝营养丰富,并且是最好的补铁食材之一,不仅含量丰富而且好吸收。说它毁容个人觉得非常无稽之谈,如果说猪肝有禁忌,那也许由于其较高的嘌呤含量,不适合痛风病人食用,但是正常人适量食用猪肝没有任何坏处的。食源性胆固醇那一套早就被很多研究证明并非导致人体高血脂和高胆固醇的的原因了。

    咸菜:和盐类似的道理,并且部分咸菜由于腌制方法不当产生不少亚硝酸盐会致癌,所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爆米花:主要原因在于烹制过程中大量的糖和奶油(或者人造香精,奶油)把其变成了高热量,高(反式)脂肪,高糖分的“垃圾食品”。但是爆米花其实是由整颗玉米粒制作的,如果自己在烹制过程中,仅仅加入少量糖和健康油脂,其实爆米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健康“全谷物”食品。可见一种食材的好坏,与烹饪手法有很大的关系。

    鱼干片:估计又是由于高糖 / 盐,防腐剂等原因引起。但是深加工的食品大多都有这个问题,鱼干片并非最差的一种,不过劣质的鱼干可能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但这属于食品安全问题,不是食材的原因。

    油条:油炸食品都是如此,此外油条还与过量的铝有关系,确实应当避免。

    咖啡:难道喝咖啡的人都很丑么!大多研究咖啡在一定量内(正常成年人咖啡因摄取低于 400mg)是利大于弊的。而且咖啡是个很广义的词,你说那种奶精,香料,糖各一大把也叫咖啡;而高质量的鲜奶冲现打阿拉比卡咖啡豆冲出来的也是咖啡 -- 还是那句话,食品加工手法决定了一种食材最后的质量。鲜奶 + 无糖咖啡在适量的情况下,是一种不错的饮料。

    泡泡糖:与其说泡泡糖差,其实所有的糖果类都是可以说“毁容”的,原因在于而不是在于泡泡。糖类毁容机制与血糖波动和身体内糖化反应有关在此不详细说明,但是限制所有糖果摄入是必须的。无糖泡泡糖对口腔卫生其实是有好处的,此处说泡泡糖“毁容”莫非由于把咬肌练得太发达从而变成方块脸?(这个需要多少想象力哟~)

    加糖鲜榨橙汁:还是糖的问题。即使不加糖的橙汁,也不是那么好的饮品。

    松花蛋:优秀工艺的松花蛋已经不含铅了,而松花蛋本身营养价值并不低。

    总了个结:此类“毁容”食品文章非常不负责任,没有任何解释没有任何来由但是斩钉截铁只让人一味避开。真正分析食品的好坏要从食材,烹饪手法和适宜人群以及摄入量来科学分析。不能听信那些几个字就总结出来的”健康饮食教条”。


    想明辨更多的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吗?欢迎关注初夏的帮助各路吃货提高智商公众号 --“食商”。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