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你被哪个当代艺术作品感动过或者震撼过?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7-13.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不需要任何知识,只要你真心爱过,就会被这件艺术品震撼

    [​IMG] 了不起的苏小姐,《布林客》杂志创始人/主编(公众号:blinkzine)

    这可能是我在知乎上写得最鸡汤的一篇文章了。

    因为现在问我“被哪个当代艺术作品感动过”,我的第一反应还是这个作品。

    虽然现在她已经被众人皆知,成为了艺术明星,光环四射,商业气息浓重。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当年的这个作品,真真切切地感动了我。

    偶像的力量不仅在于当年爱得义无反顾,还体现在多年后回首时的幡然顿悟。

    ——我说的。

    在我最初接触到当代艺术的时候,在我昔日的偶像名单里,有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现在被炒作过了头的——Marina Abramović。

    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是把我引入艺术世界的人。

    “行为教母”的早期艺术作品每一个都能被称为经典,而最打动的我的就是她和男友艺术家 Ulay 的世纪分手秀——那个堪称史诗般的作品,“The Lovers(情人)”。

    [​IMG]

    那时的他们已经相爱了 12 年,也一起在艺术上合作了 12 年。但可能是两个艺术家的理念不同,加上 Ulay 的出轨,他们的 partnership 无法再继续下去。

    于是,这一对艺术界的金童玉女决定分手。

    而且,是千里迢迢,来中国分手。

    [​IMG]

    1988 年,这一对决定分手的男女一个穿红,一个穿蓝,从中国长城的两头开始朝彼此的方向行进。

    一边是嘉峪关,一边是山海关;一边是戈壁,一边是海洋。

    两个人独自出发,约好在长城中间的,不知具体在何处,相遇。

    [​IMG]

    [​IMG]

    [​IMG]

    两个人分头开始走,整个徒步行走的过程用了九十天,除了当地的向导之外,他们就是独自一人。我不能想象他们在三个月独处的时间里都想了些什么。

    独自行走 90 天,一路上两个人都分别是什么心情,他们都回忆了哪些过去的美好,一同创作的作品,未来应该怎么样;Ulay 是不是对自己的出轨感到一丝愧疚,Marina 是否又在行走的孤独感中决定原谅 Ulay。我们作为局外人都不得而知。

    他们独自徒步三个月,是否心里在怀念彼此。是不是在期待相遇的那一刻。

    但是,游戏规则已经定好。

    就在两人在长城上遇到彼此的那一瞬间,宣告着他们的正式分手。

    所以,中间独自行走的这 90 天里,他们到底是想相遇还是不想相遇?

    人心是很复杂的,我觉得每一个真正爱过的人都应该懂得这种心情。

    [​IMG]

    90 天后,他们在长城的中间相遇。

    见面时兴奋地拥抱,亲吻,相互祝贺。

    然后,一阵寒暄。

    最终,正式分手。再不相见。

    Marina 在多年后的采访中说,她和 Ulay 分手的那天,也是她离开中国的那天,她在长城上的向导告诉她,刚刚在今天得知,自己怀孕了。

    Marina 很替她感到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

    有一些东西注定要结束,而有一些新的生命和奇迹注定要开始。

    以下是 Marina 对这次行为艺术的描述,我觉得没有适合的言语去翻译这些简单而沉重的字句,所以就直接抄出来给大家感受吧:

    “Ulay and I end our relations with this project.

    The concept is to approach each other from the two ends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e begins in the Gobi Desert and I begin at the Yellow Sea; we meet halfway in between.

    We each walked 2000 kilometers to say good-bye.

    Duration: 90 days. Last meeting on June 3, 1988."

    [​IMG]

    那是 1988 年,两个在外国人在东方奇迹上开始的心酸而浪漫的旅行。

    我被这个作品感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也是在 1988 年,我出生了,所以说也许我命中就和这个作品有缘。

    在 20 多年后的一天,我人在美国,看到这个作品的纪录片。那个身着蓝衣的男人在漫天黄沙里一出现,我的眼泪就崩溃了。

    看到 Marina 一边笑一边哭对着那个遥远的影子不停摇晃着手中的红纱巾时,我想,这才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沉痛而完美。

    [​IMG]

    如今,Marina 的名气让她俨然成为了一个品牌,近年来的大作也都是在重复过去的故事。

    只是这些故事少了份当年的冲动和真挚,总让人觉得缺了一大块。

    这不禁又让人怀念起当年和 Ulay 在一起时的她,那些经典的合作,还有那些我们崇拜的眼神。

    但是,话说过来,一个人和另一人在一起度过了人生中的 12 年,还一起创作过那么多挑战身体和心灵的行为作品。

    我相信,他们当年的爱,是绝对真实的。

    [​IMG]

    这两人的爱情故事跨域了半个世纪。

    曾经一起逃离城市,开着一辆小卡车周游欧洲,一去就是四年,吃喝拉撒都在车上和路上,过得像纯真的吉普赛人。

    1988 年,决定来中国的长城分手。

    22 年之后,在世界艺术的中心,纽约,现当代艺术最耀眼的舞台上重逢。

    Marina 那天正好还是穿红。

    而 Ulay 还是那样高挑、细长,穿着板鞋好可爱。

    两个年过半百的艺术家爱过、恨过,现在在众目睽睽之下,相视而笑,不言不语,只是流泪。

    我相信这种故事和眼神里流露出的真情和复杂是任何艺术形态都无法去描述的。

    [​IMG]

    [​IMG]

    所以,我还是要感谢昔日的偶像 Marina。

    因为你的人生中永远给我留下过一个让我真正感动的作品。

    一个真的可以被称为 epic 的作品。

    它自身经历中所涵盖的伟大,和人类情感的复杂,我很难在其他某一件作品中找到。

    [​IMG]

    《情人,1988》这种作品,不需要任何艺术知识,任何审美经验。

    只要一个人真心的爱过一个人,只要他还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这个作品的力量就是存在的。


    希望你们觉得有用。

    如需转载,请务必私信获得我的同意。

    [​IMG] 庄泽曦,知乎最萌艺术类回答者

    我要讲一个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意大利艺术家 Alighiero Boetti(阿里吉耶罗•波提)。

    [​IMG]

    这是他的颜值巅峰

    波提是意大利贫穷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作品的材料主要是阿拉伯手工地毯、邮政信件、杂志封面、照片和拼装雕塑。作品讨论的重点是二元性(冷战思维下的二元对立);无序性和有序性(自信息论、熵的概念被人们熟知后出现的一种讨论);艺术和诗性的本体论(这是艺术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位经济学出身的艺术家,用其一生诠释了艺术的概念,而这个是我感触最深的。

    在波提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作品叫做《用左手写字就是绘画》(Scrivere con la sinistra e' disegnare)。这件作品就是波提用两只记号笔在一面白墙上同时书写一段话:

    [​IMG]

    [​IMG]

    [​IMG]

    [​IMG]

    这就是让我最震撼的那件作品,他明确又直白地告诉我“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用左手(不用惯用的手)写字;艺术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又是源自一种本能和无意识的动机。

    这种观点几乎贯穿波提的所有作品。在一系列由阿富汗女工制作的手工字母地毯中,波提讨论了诗性的概念。这些用拉丁字母写成的诗歌其实对参与制作的阿拉伯女工并不能彰显自身,是无意义的符号组合。他要求女工在不改变符号结构和排列顺序的前提下自行填色,从而制作的这些地毯以一种不可预知的形式“着重”划出了诗歌中的个别字眼,形成一首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诗歌。

    [​IMG]

    [​IMG]

    [​IMG]

    在这框架内,看似无意识的行为,其实是由诸多对字型、符号有意识的填色行为组合而成的。阿富汗女工通过他们对符号的辨识与安排,创作出一首首图形诗。从这种元行为中,诞生了重读音节,诞生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从而诞生了艺术。

    在邮政艺术中,波提讨论了艺术风格的问题。在反复寄出又收回的信件中,邮局前台人员需要决定邮票粘贴的方向;而邮局的工作人员需要决定敲章的位置。这些看似无意识的行为也都是在分析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做出的有意识的行为(不能覆盖之前的邮票、也不能覆盖之前的印章)。通过对这些不同信封进行分类,行为的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人把邮票贴的很靠近,有人则是分散黏贴)。而这正是艺术的根本,即对一件事物有意识的、习惯性的、有风格的行为模式。

    [​IMG]

    [​IMG]

    [​IMG]

    波提通过游戏的形式,向世人皆是,有序性和无序性之间的关系;生活和艺术的间隙;以及什么才是艺术的本体。相对于枯燥的史论与著述,对于一介艺术学生的我而言,波提一生所讨论的这个“艺术是什么”的命题,真正感动了我。他不说艺术就是生活,而是用生活揭示艺术的本质。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这也是我感谢他的原因。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