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名字里有「莲」,长得也很像莲,但睡莲真的不是莲 小铖,只去掉头还不可以吃 睡莲不是莲 其实这个「冷知识」并不算太冷,却被误会了很久。 莲花跟睡莲当然不是一个物种;但无论是 Engler 还是 Cronquist,都还是把它俩放在一个类群,前者都置于睡莲科 Nymphaeaceae,后者则提升为睡莲目 Nymphaeales,单独划出了莲科 Nelumbonaceae。大概就是 Engler 认为莲花跟睡莲是表兄弟,Cronquist 则认为它俩是远方表兄弟。 然而 APG 系统根据测序为主的手段,却告诉睡莲科的各位: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呃,这么说起来,其实应该要说「莲不是睡莲」咯…… 言归正传,睡莲目仍然(为什么要用仍然?)是位于被子植物基部的类群: Engler 系统放在毛茛目,Cronquist 系统放在八角目和毛茛目之间(对于植物系统比较熟悉的童鞋大概明白这个位置意味着确实比较「原始」,准确地说是分支更早),而在 APG IV 当中,睡莲目是仅次于最原始类群——互叶梅 / 无油樟的一类。 而莲科呢?扔到了八竿子打不着的山龙眼目;而且是从第一版的 APG 开始,就做此处理。 诶,啥是山龙眼?没听说过啊…… 山龙眼在国内有的原生种比较少(2 属 11 种),分布中心在南非和澳大利亚。 并且这东西跟龙眼 / 桂圆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只是借用了名字罢了。 上图是小果山龙眼 Helicia cochinchinensis 比较好看的还是模式属的东西,帝王花属 / 海神花属 Protea 譬如帝王花 Protea cynaroides (作者 A. Roupell) (图片来源:Flickr 拍摄者:Forest and Kim Starr) 嗯,是不是很有「枝头莲花」的感觉? 当然,相比于外观和感觉,决定性的证据是基于多个序列的系统树构建。 APG IV 中,山龙眼目位于「真双子叶分支」的基部,一共包含 4 个科,清风藤科、莲科、悬铃木科、山龙眼科。 关于它们的一些冷知识: 清风藤属的属名是 Sabia,「你是一阵清风藤」也是个冷笑话。 悬铃木科就是法国梧桐、英国梧桐、美国梧桐所在的那个科,它们都不是梧桐。 山龙眼科最接近大家生活的东西,其实是「澳洲坚果」Macadamia ternifolia(你看前文提到过,山龙眼科的分布中心就有澳大利亚,我没有骗你)。 正巧最近是莲蓬上市的时节,你可以指着莲蓬,一本正经地跟朋友介绍: 莲子跟澳洲坚果的关系,比荷花跟睡莲的关系都要亲。 另外,莲其实是非常孤僻的类群,整个科只有 1 属 2 种,一种是大家见到的荷花 Nelumbo nucifera,另一种是美洲黄莲 Nelumbo lutea 。 (图片来源:wiki 作者 http://www.flickr.com/people/66727626@N00) 简而言之,没有莲蓬的荷花都是假冒伪劣的流氓。 其他长在水里像是莲花的东西,统统都不是莲花。 什么王莲啦,萍蓬草啦,都不算的。 Victoria amazonica 王莲(传说中叶子上能坐人的主) Nuphar pumila 萍蓬草 包括鸡头米——芡实,也是睡莲科的植物,而非莲花一类。 (图片来源:wiki 作者 京浜にけ) 不要弄错了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