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人前教子」的教育方式合理吗?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10-03.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故意当众教育孩子,效果也不会更好啊

    [​IMG] 范平雨,香港注册社工/儿童游戏治疗/幼儿教育

    首先表明我的态度,我非常不赞成人前教子这种方式。

    人前教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前教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家长没有人前人后的概念,想起来就教育孩子,并不会避讳场合。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孩子做了一些事情。家长认为 TA 做的不对、不好,于是不回避外人就开始教育孩子。

    2.家长认为在人前教子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或者特别喜欢在别人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在公众场合或者在外人面前,孩子没有做什么事,但是家长想起孩子私底下做过的一些事情,直接就提出来一通教育。

    显然题主问的是属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说家长是有意识地利用在人前这个机会教育孩子。相比起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更值得我们深思。

    传统意义上的人前教子,其本质的逻辑是希望通过让孩子产生羞耻感、羞愧感(shame),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变不好的行为或者想法。

    原本羞耻是用于帮助人们建立社会规范、社会道德的,当有人违反社会规范或道德时,来自周围人的谴责就会令人产生羞耻的情绪,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人前教子时,家长借助外人的眼光,人为地令孩子产生了羞耻感、羞愧感(shame)——虽然这事情的起源可能与周围人无关。一个感觉羞耻的孩子大多是不会反抗的,即使反抗,往往也是因为受不了了情绪爆发,那么家长就更有理由继续教育一个情绪爆发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在人前教子时,感觉效果立竿见影。所以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好的方法。

    那么人前教子这个逻辑到底对不对呢?羞耻感是不是能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答案是:并不是。

    真正会让人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情绪,是内疚(guilt)。有些人分不清内疚(guilt)羞耻(shame)。内疚是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的情绪,是出于对自己曾经的行为的反省之后产生的感受,是个人化、内省的情绪;羞耻则不一定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也不一定出于任何反省,而更多地与他人的目光有关,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情绪。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有反思,认识到自己错误,那么他会产生内疚感,这与是不是在人前没有关系。如果在人前对这个人的错误横加指责,这个人会产生羞耻感,但是他内心不一定是真的认识到自己有什么错,他感受到的更多是丢脸。而人在感受到羞耻的时候,他反而不容易去反省,因为羞耻这种情绪令他的关注重点在外界,而不是自己的内心。当你感觉丢脸时,你只会想着如何逃离这个丢脸的情境。

    所以,从逻辑上来说,人前教子并不是一个有效的让孩子成长的方式。

    但是,确实有很多家长喜欢人前教子。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有家长喜欢人前教子?

    有些家长潜意识里把在别人面前教育孩子,当成对自己能力以及权威的一种展现,并不纯粹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也许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不够自信,于是希望得到外界肯定,并借助外界的力量帮助自己教育孩子。比如题主的例子,当题主的母亲在亲戚面前教育她时,有亲戚帮着说话。

    这么一想,其实用这种方式去教子的家长,也挺可怜的。因为他们连独立教育自己子女的信心和能力都没有。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