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票少人多,抢购和拍卖哪个更好?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7-03-19.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IMG] 司马懿,《穿越历史聊经济》作者

    最新的一期『知乎盐 Club』还有不到两周就开始了,因为票的数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必然要设计一个竞争的机制,不外乎两种:

    • 明码标价的卖票
    • 拍卖

    其中抢票是卖票的一个特殊形式,可以看作是当价格为 0 的时候大家去买票,先到先得。这两种机制有什么利弊呢,我们来『严肃』的分析一下:

    • 拍卖

    拍卖看起来是最公平的。日常的英式拍卖(升价拍卖),荷兰拍卖(降价拍卖)和一级价格密封拍卖,二级价格密封拍卖都能保证最想要的那个人获得商品。但是这只是理想化的情况,如果考虑到腰包的话,我们要给每个人加一个预算约束,情况是否还是如此呢?

    首先想到的就是,预算约束会约束每个人能够付出的最大值,毕竟我们无法付出超越自己支付能力的金钱,如果你的最优策略算出来你应该拍 100 元,但是账户上只有 90,那么压根就无法实行这个“最优策略”。这是预算约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但是却不是唯一的。

    更策略性的影响是,如果你很富有,你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大概率是没有你富有的,那么当你的竞争对手被预算约束卡住的时候,即便他对这件商品的估值很高,他也无法再继续增加了,那么这个时候哪怕你的估值不那么高,你也愿意更加激进的多加一点钱超过对方的预算上限,因为你加的这一点点钱,就意味着那些被预算约束卡住的,而实际估值高于你的人是永远没有机会战胜你了。一句话,当你很有钱的时候,你会比无预算约束的均衡策略出更高的价格,来获得更大的卡掉你的竞争对手的概率,这个激励姑且称之为“卡预算”。

    最隐蔽的是第三个影响——当出价人不是风险中性而是风险规避,并且其风险规避的程度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递减的时候,因为按照常理,财富越高,风险规避程度越小,这个时候出价人的均衡策略则是财富越高,出价越少!

    背后的原理仔细想想倒也可以理解,当自己的口袋里面没有很多钱的时候,你知道自己一旦被预算约束卡住,根据上面的分析,赢的概率就不大了,所以在没有被预算约束卡住的时候(也就是估值比较低的时候),因为自己的风险规避度很强,很怕失去这件商品,所以自己会更倾向于激进的出价——这是自己胜率相对最大的区域,而当自己很有钱的时候,因为风险规避度下降,所以自己反而没有那么在意这件物品的得失给自己带来的效用变化,所以出高价的激励反而变小了。这个姑且称之为“反向风险激励”。

    卡预算的激励和反向风险激励互相对立,导致整个均衡的出价策略变的非常的诡异,见下图:

    [​IMG]

    横轴 s 是估值,蓝线是『穷人』的最优策略,预算卡在 1/4 的位置,红线是『富人』的最优策略,有三倍于穷人的财富,所以没有卡。这个策略看起来就很有意思:

    当估值很低的时候,富人们倾向于出低价,而穷人们倾向于出高价,因为穷人知道这是自己胜率最大的地方,反向风险激励占主导;而当估值逐渐增加,到 1/4 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跳跃,因为富人知道自己只要卡住了 1/4, 那么如果对方是穷人,对方则永远没有胜利的机会,卡预算的激励超过了反向风险激励;而超过了 1/4 之后,则是富人们之间的正常游戏了,所以拍卖曲线回归平滑。而穷人的心理价位再高,也只能出到自己的最大值 1/4.

    这个均衡拍卖策略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并不是单调的,所以在大家估值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并不有效——即便富人的心理价位超过了穷人,但是因为风险偏好所带来的反向激励,富人反而可能输给穷人。

    • 抢票 / 卖票

    抢票其实也是拍卖,就是大家花耐心花时间,有耐心有时间的有更大的概率获胜。这里面其实依然是两维的,一个维度是时间,相当于上面的心理价位,也就是你最多希望花多少时间来抢一张票,另一个维度则是每个人的时间成本,时间成本高的人相当于上面游戏里面的『穷人』,时间成本低的人相当于上面的『富人』。

    通过上面类似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当大家心理价位普遍不高的时候,时间成本较高的人反而会非常的激进,而时间成本较低的人则相对保守;当大家心理价位普遍很高的时候,时间成本较高的人会卡在时间上,而时间成本较低的人总是能赢得抢票——当然这个分析依赖于一个假设,也就是人们针对时间的风险偏好也随着自己时间成本的增加而上升——更通俗的说,时间很金贵的人,更害怕自己花了时间而一无所获,是不是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回到票务分析上来,取决于大家对这张票的估值普遍是高还是低,不同的机制的赢家是不同的:

    如果普遍比较低,采用拍卖的形式会更大程度上吸引来预算约束较紧的人,而采用抢票的形式会更大程度上吸引来时间成本较高的人。

    如果普遍比较高,那么采用拍卖的形式会更大程度上吸引来预算约束较松的人,而采用抢票的形式则会更大程度上吸引来时间成本较低的人。

    Kotowski M H. First-price auctions with budget constraints[J]. working paper, 2016.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