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中国游戏曾经让韩国玩家疯狂过,但那是 20 年前的事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7-03-22.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IMG] 游研社

    文章来自机构帐号游研社


    文 / Windleaves

    韩国大规模引进中国游戏,玩家蜂拥抢购好评如潮 —— 这可不是业界大佬的未来展望,也不是社交媒体的洋葱新闻,更不是普通玩家的私人 YY。

    [​IMG]

    这是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时间就发生在 20 年前。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被引进到韩国的中国游戏又有哪些?韩国玩家喜欢这些游戏么?这对韩国本土游戏业造成了什么影响?

    一切的一切,都得从韩国武侠文化的沉积聊起。

    谁送金庸来仙乡 —— 韩国武侠文化的源流

    早在 1961 年,中国作家尉迟文的《剑海孤鸿》就由韩国小说家、翻译家金光渊译为《情侠志》在报上连载,成为第一部被译介到韩国的中国武侠小说。被国人誉为“武侠泰斗”的卧龙生更成为 6、70 年代最受韩国读者欢迎的武侠作家,同期有许多作品假其名号在街坊贩售。

    但真正在韩国掀起武侠热潮的人物,还得属通俗文学大家——金庸。

    此前的中国武侠小说在韩国惊鸿一现,旋即蛰伏。直到 1986 年,有当时出版业龙头老大之称的고려원出版社将金庸小说引入韩国。随后短短三年光景,金庸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外加《越女剑》就已全部翻译付梓,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不过韩国人翻译中国武侠小说有个毛病,那便是爱自个儿瞎改。文章开头提过的韩国第一部武侠翻译小说 《情侠志》 就已是如此,原作不到 50 页,译者金光渊却大幅注水加戏,在报纸上足足连载了 810 回。金庸被引入韩国的首部武侠小说也同样遭此毒手,不仅书名面目全非,字数更直逼 300 万。要知道,金庸小说里最长的 《天龙八部》 也才 150 余万字。

    这部金庸作品的韩文名是三个简洁有力的朝鲜汉字 —— 《英雄门》。小说分为蒙古风云、英雄归来和逐鹿中原共三卷,合计十八本。金迷们想必已经瞧出端倪了,所谓 《英雄门》 就是我们常说的 “射雕三部曲” ——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

    其中,卷二的封面人物为小龙女,卷三的封面人物为男装赵敏,卷一的封面人物则众说纷纭,韩国读者有猜黄药师的,有猜丘处机的,还有猜中老年郭靖的,出版社也不曾出面澄清。

    [​IMG]

    这种擅自三拼一又胡乱取名的行为,当然不可能得到金庸的首肯。实际上,고려원出版社压根就没向金庸或明河社申请过正版授权。不过大家也别急着开骂,毕竟韩国直至 1996 年方才加入国际版权保护协定 《伯尔尼公约》,比中国还要晚上四年。不在体系内,当然不用遵守规定,大可随意翻译和印刷,其行为本身固然是钻了空子,但也算不上违法。

    1997 年,国际版权公约生效,고려원出版社失去了金庸小说的出版资质。“射雕三部曲”也分别于 2003、2005、2007 年由其他出版社重新翻译印刷,书名亦恢复原样。

    据韩国方面的书评,官方授权的新版本在译笔上远不及旧版圆融,文采颇受非议。三部曲的装帧风格也天差地别,压根凑不齐一套,令读者购买欲大跌。业已绝版的 《英雄门》尽管有大量删节,原作内容十不存六,却被韩国的老书虫引为经典,卖价日增。

    [​IMG]

    你能看出这是同一套书?

    随着 《英雄门》等一系列金庸小说的翻译出版,以及大量港台武侠影视剧的引进播出,6、70 年代昙花一现的武侠热潮开始在韩国中兴,在 8、90 年代更是达到了顶峰,这就是为接下来发生的中国武侠游戏进军韩国一事,奠定了文化基础。

    玩家可欺之以方 —— 中国武侠游戏的引进

    血气方刚的男性青少年历来是武侠小说的主要读者,各国皆然。对于 8、90 年代的男孩来说,他们又找到了新玩具 —— 电子游戏。要是有武侠题材的电子游戏,那岂非好事成双?

    此时的韩国尚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电竞和网游强国,游戏研发实力也不甚强劲,中国玩家较为熟悉的韩国单机游戏 《西风狂诗曲》、《真名法典》 都已经是千禧年前后的作品了。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及港澳台地区,拥有大宇、智冠、昱泉、弘煜、宇峻、汉堂、西山居等众多优秀的游戏公司。在许多人看来,那是中国距离世界游戏研发水平最近的时代。

    一般提及被海外引进的国产游戏,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 2001 年的 《傲世三国》、2002 年的 《秦殇》 和 《刀剑封魔录》,至于风靡东南亚的各路国产网游和众多手游还要更晚一些。可很少有国内玩家知道,早在九十年代,就有大批中文武侠游戏出口韩国了。

    [​IMG]

    来自台湾的智冠科技是进军韩国市场的急先锋,该公司于 1992 年在韩国设立了分公司,1993 年又获得了金庸小说的游戏改编权。面对韩国的金庸热,他们自然不会熟视无睹。在韩国的武侠游戏之中,金庸小说的改编作品占据了很大一块份额,如:

    《笑傲江湖》( 韩文版为借力同名电影,译为 《东方不败》),1993 年

    [​IMG]

    左为韩版,右为中版,下同

    《射雕英雄传》,1993 年

    [​IMG]

    《倚天屠龙记》,1994 年

    [​IMG]

    《神雕侠侣》,1997 年

    [​IMG]

    《新神雕侠侣 2》,2001 年

    [​IMG]

    与此同时,众多非金庸题材的中国游戏也借着这股东风,陆续被引入韩国。反倒是被推崇为国产 RPG 巅峰的《仙剑奇侠传》始终未推出韩文版,《轩辕剑》系列也只有二代进入过韩国玩家的视线。总体而论,韩国所引进游戏的水准颇高,其中不乏小众精品,如:

    《天外剑圣录》,1992 年

    [​IMG]

    《轩辕剑 2》,1994 年

    [​IMG]

    《侠客英雄传 3》,1995 年

    [​IMG]

    纵观整个市场,当时最受韩国玩家瞩目的武侠游戏还是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及 《倚天屠龙记》的改编版,一则是金庸原作水平高妙,二则是占了小说 《英雄门》先入为主的便宜。黄蓉、小龙女等角色更成为不少韩国玩家的春梦女神。

    [​IMG]

    游戏圈有云:没有被人盗用过的 IP 就不算大 IP。当时的韩国虽然未必有 IP 这个概念,但也发生了下面这则发行商移花接木、致使韩国玩家被骗 20 余年的奇闻轶事 ——

    河洛工作室于 1996 年推出的《金庸群侠传》是国产游戏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游戏将十四部金庸小说的故事串联起来,开放式的游戏流程更开创了武侠沙盒的风气之先。玩家可以周游各地名胜,学习各派武功,结识各路高人,其自由度足以让如今的国产单机游戏汗颜。

    这款游戏在韩国由世界 500 强的韩国斗山集团、네스코社和智冠联合发行,推出后风评极佳,至今还有不少韩国玩家在 YouTube 上发布韩文版游戏实况视频。我们先来看看韩文版的截图:

    [​IMG]

    倘若由不识韩语的人胡乱揣测,兴许会猜韩文标题上的“의천도룡기”五个大字分别对应“金庸群侠传”,至于小字“외전”看起来和“의천도룡기”开头俩字笔画相似,意思必是金庸无疑。

    那可真是彻底想岔了,标题上的七个字分别是:倚!天!屠!龙!记!外!传!

    是的,各位没有看错,《金庸群侠传》在韩国是以《倚天屠龙记外传》的名义发售的。剧情倒是没太大更改,讲的依旧是主角误入 VR 游戏世界,寻找高人留下的十四本天书,最终重返现实的故事。只是主角的默认名称从小虾米变成了李小龙。

    如果是只读过《英雄门》的韩国玩家,说不定真会以为这是小说的科幻版番外篇,毕竟张无忌、杨过、郭靖等人都有登场,故事里又有各大派云集。即便是精通中文、普通话 10 级的韩国友人,也有极高的几率被糊弄过去,因为游戏包装上赫然写着五个汉字:

    [​IMG]

    韩国玩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玩了 20 年的 “假倚天屠龙记” ,哪怕后来知道真相的人也很难改过口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英雄门》三部曲在韩国的江湖地位。

    遗憾的是,2001 年《金庸群侠传》的续作《武林群侠传》并未推出韩文版。这当然难不倒勤劳朴实的韩国玩家,他们自发制作了韩化补丁,在游戏发售的第五年推出了第一版。游戏译名也不再张冠李戴,改用音译。前代主角依然被译做李小龙,以符合韩国玩家的习惯。

    2015 年《武林群侠传》又推出了 3D 复刻版《侠客风云传》。如果你打开《武林群侠传》的 Naver Cafe(姑且可以理解为韩国的贴吧),还能看到韩国玩家跪求 Steam 版韩化补丁的帖子。尽管 Steamspy 没有统计韩国玩家占了多少销量,但 Steam 游戏评论里足足有 1/10 是韩国玩家发布的,其中好评居多,差评主要集中在游戏 BUG 和英语翻译质量上,因为没有韩语而怒打差评的,倒是没怎么见着。

    不识传奇是传奇 —— 韩国武侠热潮的余波

    进入网游时代后,韩国游戏市场大洗牌。占据主流的,一类是《星际争霸》、《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等西方游戏,另一类是《天堂》、《永恒之塔》、《仙境传说》等西洋奇幻背景的韩国自研网游。来自中国的单机武侠游戏早已不复当年之勇,集体失去了踪影。

    然而,武侠文化的根并未在韩国断绝。1997 年推出的《英雄门》同名 MMORPG (或者说图形 MUD),正是韩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武侠题材网络游戏。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游戏在西方奇幻题材所统御的韩国游戏业土壤,埋下了一颗武侠的种子。

    [​IMG]

    时至今日,《英雄门》仍在运营,在网游圈算得上老前辈。在其之后,韩国网游厂商也陆续推出了《千年》、《热血江湖》、《剑灵》等为数不少的武侠风网游佳作。这和中国武侠小说、影视剧和电子游戏在韩国的传播,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些韩式武侠游戏的开发团队里,兴许也有人玩过当年那些中国武侠游戏吧。

    在韩式武侠游戏里,有款不得不提的作品。那就是 1998 年由액토즈소프트社运营的《米尔的传说》。作为最早的武侠网游之一,游戏设定同时融合了古典武侠和洪荒幻想。游戏里的三大职业各分为阴阳两系,形成六种不同风格,不同职业还能相互学习技能,在当时算得上创新。游戏名称里的所谓“米尔”,是游戏里虚构的大陆名称。

    可惜的是,其游戏画面与竞品相比实在太过朴素,这是《米尔的传说》的游戏画面:

    [​IMG]

    这是同年网游《天堂》的游戏画面,看起来要比前者足足高出一个世代:

    [​IMG]

    落伍的画面并没有带来满屏的游戏性。在当年,《米尔的传说》的运营状况并不算好,据说只在韩国京畿道部分区市受欢迎,如今互联网上甚至都找不到多少资料,只能从少数玩家的回忆文章中找到只言片语。《天堂》则就此开启了近二十年的韩国本土网游霸主之路。

    到了 2000 年,액토즈소프트社卷土重来,他们一方面更新了《米尔的传说》资料片,另一方面则找了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负责开发《米尔的传说 2》。该研发团队由《米尔的传说》原班人马构成,从公司注册到续作封测,只隔了短短六个月时间。

    很难说有多少人看好这款新作的前途。毕竟前作已经少人问津。实际上,《米尔的传说 2》就连继承性都显得不足,在背景、职业、玩法、界面设计上都和前作颇有差异。冲着《米尔的传说》名头而来的老玩家会不会买账,本身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幸 2001 年正是中国公司疯狂引进韩国网游的年头。《米尔的传说 2》也被一家上海游戏公司引进了,咱们中国人当然不会用《米尔的传说 2》(Legend of Mir 2)这个奇怪的名字 —— 米尔听着就不够武侠,没玩过一代直接出二代也很怪异,统统去掉。

    他们给游戏起了个好记的中文名——《传奇》。

    [​IMG]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游戏研究社 (yysaag)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