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美国投资者们也都在机场买了《跟着巴菲特学投资》吗? Sunpot,你说相思赋予谁 “价值投资”的意思是基于能够体现“Value“的这一类投资因素来选择股票。而“Value”这个投资因素的平行概念应该是 “Growth” 以及“Momentum”等。所以更好的分类方式如下。 传统的投资组合选股票的主流策略主要分为以: 1)Value Investing 顾名思义按照股票的应有价值投资,按照某些反应价值的比率选择便宜的股票。比如,市净率=股票价格 / 每股净资产(净资产值的账面价值)。市盈率小的说明这个股票便宜,值得投资。 2)Growth Investing 按股票一年的增长率来投资。比如某个公司一年的盈利增长率,或者预测的未来增长率,买入增长率高的股票,卖出增长率低的股票。 3)Momentum Investing 按照短期的趋势来投资,比如有的股票连着连三个月,每个月都上涨,就持有这种股票,而卖出每个月都下跌的股票。当然后来发展的也有更短的。 而巴菲特老人家支持的价值投资其实和传统的不大一样,算是(1)和(2)理念的合体和改良吧。即根据“内在价值”投资。这个“内在价值”的估计方法各有差异,但主流的方法有一个核心,就是“现在的价值”=“未来每年的现金流的现值”的总和。其实这可以说是所有资产估值的核心。 巴菲特策略难点: 这个策略的难点至少有一个难点在于预测。预测什么的真的很难啊!一般股民根本难以预测,而分析师们分析得再全面,其实有时也不及跟 CEO 讲讲话。Wall Street Journal 提到过今年的一篇论文 “Inside the ‘Black Box’ of Sell-Side FinancialAnalysts” (http://www.shareholderforum.com/access/Library/20130300_Brown-Call-Clement-Sharp.pdf) 其中有两点很有意思: 1)分析师承认和高管打电话是盈利预测的重要来源,能接触到高管的分析师更受欢迎 2)如果某个分析师给出的预测远低于华尔街平均水平,会失去接触到高管的机会(……) 这种带调查性质的论文我还是持保留态度的(所以欢迎真人现身拍砖),但不管怎么说,都出现了这样的论文,至少表面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 就算有了较为准确的预测,还要考虑如何得到调整后的稳定值,考虑用什么折现率折现等等,何况就历史数据来看预测误差还很大,所以更多人用的,其实还是根据比率来……又回到上面说的第一种 value investing 了。另一个热门比率的是市盈率,既股票价格 / 每股盈利(每股盈利大约等于公司盈利),这个值越小一般回报率越高。我知道的价值投资的基金,一般是在创立的时候根据现有的价值指数(比如这个:Russell 1000 Value Index)的权重作为参考,定下投资组合以及每个股票的基准权重,再定期根据一些因素来调整现有股票的权重,或者增减股票。 (以上一段来自我那混业界的教授,算二手信息,所以欢迎拍砖) 说道市盈率,差点忘记丢出这张图了! 纵轴是市盈率,横轴是来年的收益率。简单的说就是“低市盈率的股票很可能来年的收益率高”这一现象的历史数据支持。当然这真只是个简单粗暴的分析,仅供观赏,拒绝拍砖。 在传统分类之外的: High Frequency Trading 既高频交易。高频交易纯碎是靠速度取胜。这种快速的买入卖出,靠人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高频交易又叫算法交易(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算法交易下面的一种),靠的是计算机,还是计算性能超级高的大型计算机,通过程序来执行快速的买入和卖出。高频交易是一大类,其中的策略是各种各样的,上面有人提到的利用 bid-ask spread 赚钱只是一种。而各种算法具体是怎样的,赚钱的策略到底是怎样的,大家都是不会告诉别人的,都自己闷头赚钱去了。反正现在最新的应该是程序读新闻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 street 上喜欢招计算机牛人特别是 machine learning 这一块的牛人吧。 (趣闻一则,之前 Twitter 上有个假新闻说白宫被炸,结果不到一分钟股市狂跌 140 点,请戳这里:Tweet Retreat: Did high frequency reading crash the market?) 那个什么,国内特热门的技术分析。我觉得在美国好像不算主流,但是不排除这个可以和 High Frequency Trading 结合起来用但我等土人不知道。至于 Information Trading,这个明文上是禁止的,但是…还是有的。数据: 关于数据,实在找不到价值投资的数据,如果问到了再来 update 吧。但是价值投资更多是一种理念,应该很难找到具体数据。 High Frequency Trading 的数据倒可以找到,2009 年占股票总交易量的 66%,慢慢在下降,今年的数据是 50%,同时回报率也下降了。(请戳这里:High-Frequency Trading Less Profitable, Less Prevalent)因为是高频交易,其实交易量的比率没有太大意义。但至少说明了,之前的高频交易更热门,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没那么热门了,而且高频交易这事,干的人多了就会没那么赚钱。 PS:曾经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把 high divided stock 叫做 widow-and-orphan stock……也就是说很多不喜欢高风险的股民会选一些发很多股利的股票。至于另外的普通股民,应该也和中国的一样,有自己的千奇百怪的投资标准吧…… PS2:我觉得看巴菲特写的书对投资没太大用处……他说的都是对的,也都是他一直坚持的,但是太空了。要是高频交易的牛人出来写一个“那些年我们用过的算法”,估计我还会买一本。 PS3:其实我讲了这么多废话,可总结为上面@garhom 的一句话,哈哈哈,不好意思最后才指出来。 阅读原文 (知乎日报注:标题中的书名为日报编辑杜撰,如果雷同,那可真是毫不意外呢。)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巴菲特的投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