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中国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大体是怎样的?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20-02-11.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IMG] 摩登中产 阅读原文

    1985 年,古龙辞世,追悼会上倪匡和三毛抱头痛哭,众人痛饮 48 瓶 XO,送别一个时代。

    一年后,台湾报纸停掉了武侠专栏,香港艺术馆临时馆长黄易气不过,辞职隐居,在大屿山中续写武侠。

    出版社认为武侠时代已终结,但对黄易的玄幻小说大为期待。

    九十年代后半场,《寻秦记》《覆雨翻云》《大剑师传奇》,一本本小说自大山流出,风靡港台。

    拨号上网的年代刚刚开始,港台年轻人看完纸质书,一字一句敲入 BBS 论坛,再由内地大学生翻成简体,扩散传播。

    寻秦记中的虎躯一震、大剑师中的后宫种马,成 YY 文化基石,风靡论坛。

    香港按册发行,论坛更新缓慢,煎熬等待中,书迷开始自己写书。

    那些小说大多开篇磅礴,收尾潦草。热情一消散,连载小说便成负担。

    搁笔的理由千差万别:身染重病无力为继,老婆待产百事缠身,还有人干脆让主角自宫,自嘲太监。

    最有名的是亲王马伯庸,故事正入佳境,一颗小行星意外砸下,终结一切。

    坚持下来的作者,成为网络文学最初的火种。

    广西大学生老猪,失恋后去黑网吧消磨时间,在武侠论坛旧雨楼写了《紫川》,写完就忘了,过了几个月发现有人在催,才决定续写。

    在吉林长春,动画设计师王超追书追到断更,心头火起,在论坛上续写,没想到被粉丝大骂狗尾续貂。

    窗外的长春积雪未消,王超化名流浪的蛤蟆,在西陆论坛码下《天鹏纵横》。

    同样拿起笔的还有采购员张戬。

    大学毕业后,他在福建卖过期货,当过鞋厂工人,做过布店伙计,工作 6 年,没一份工作干长久。他唯一爱好是看书,一个月就看完论坛上所有奇幻小说。

    无书可看,他索性写书,用 QQ 昵称作笔名。萧鼎,萧是金庸小说大侠之姓。

    他的小说名叫《诛仙》。每晚八点,他准时现身网吧,将手写稿上传。

    两年后,萧鼎拿到小说网站 2.8 万买断费时惊讶,“网上随手写的东西也有价值?”

    那些年,写书只是爱好。武汉大学生血红,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宅在合租房内,昏天黑地写书。他和萧鼎一样,写书是因已无书可追。

    写书能让他们暂忘现实。

    唐家三少因 IT 泡沫失业,在父亲汽配店短暂帮工后,决定写小说。打开电脑,他就是创世者。

    父亲拿着郭敬明的报道问他,“你也写小说,人家也写小说,人家一年可以赚一百万。”

    唐家三少低头,他一分钱也赚不到。

    一片庞大的荒原在虚空中若隐若现,但最初的游荡者并无察觉。

    2001 年,幻剑书盟创立,网站前身是多个个人书站联盟。

    唐家三少在这里连载《光之子》,萧鼎在这里写《诛仙》,当时默默无闻的都梁,在这里发表了《亮剑》。

    不过,他们都不是主角。幻剑书盟当时最有名的作品叫《缥缈之旅》。

    后来,有人质疑《缥缈之旅》抄袭民国作品设定。

    流浪的蛤蟆为作者鸣不平,作者因为流量高没事,流浪的蛤蟆反被幻剑驱逐了。

    他发贴告别,帖子被删。再后来,幻剑书盟上,他的笔名也被抢注。

    流浪的蛤蟆转身签约起点中文网,他的小说成为起点首批八本付费书之一。

    起点承诺给他稿酬。他不信,“你们拿着吧,不用给我。”

    一个月后,流浪的蛤蟆从银行卡取出 1290 元现金,他的第一笔稿酬,轰动圈内。

    此后,台湾几家出版社稿酬先后到账,总额超 5 万。

    他提出两万五现金,家里的老人,在被窝里抱着钱睡了一夜。

    当时已写了 300 万字的血红,也在那个月拿到人生第一笔稿费。

    第一笔到账只有 50 块,但年轻的小胖子兴奋地睡不着。

    他拉着朋友去网吧通宵打 CS。

    此后,20 元、30 元、60 元,只要有稿费,血红总忍不住立即提款。

    起点创始人林庭锋,为此不得不每天骑电动车,到广东阳江的邮局汇款。

    同事看得心疼,忍不住给血红打电话抱怨:

    “大哥你别提款这么频繁行不,腿都快跑断啦!”

    2003 年,起点正式推行付费阅读制度,阅读千字两分钱,力推 VIP 阅读。

    潦草的梦想,终于撞上商业的鼻息,荒原上楼阁隐现。

    那年夏天,起点在广州一业内活动上兴奋地介绍收费计划。现场同行鸦雀无声。

    有同行小心劝慰:你们网站不错,死了真可惜。


    起点网很长时间内,域名非常难记,叫 cmfu,取自中国玄幻文学协会(Chinese Magic Fantasy Union)缩写。

    域名如化石,记载着从单纯爱好到商业化的挣扎。

    2003 年推行付费阅读时,林庭锋还只是广东阳江一车管所的档案管理员。为推行商业化,他一度想把家里房子抵押 100 万。

    2003 年盛夏后,萧潜、老猪、唐家三少加盟起点。

    多年后,幻剑书盟的人透露:唐家三少出走幻剑书盟,根本原因是写得太快,一个人就能把当时幻剑书盟的流动资金全占掉。

    第二年,盛大宣布全资收购起点,起点与血红百万年薪签约,网络文学进入黄金年代。

    幻梦开始被量产。

    血红最多时一天写九万字;言情作家叶非夜不更新绝不出房门一步;唐家三少创下吉尼斯纪录,十四年不曾断更。

    即便是洞房花烛夜,客人散尽,唐家三少依旧打开电脑,更新他的《生肖守护神》。

    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的娱乐,而织梦者依旧心内惶然。

    血红直到拿到万元稿费,才敢向家人坦诚写作副业,辞去软件公司的工作。

    刚当职业写手那几年,血红没事就去上海张江的起点总部,和编辑聊天,这让他有上班的归属感。

    在山东淄博,电子技术员曹毅,一年在起点写书 6 本,扑街 6 本。

    亲友每次看他写书,总忍不住训话半小时,“那半小时感觉比一天都漫长”。

    他决定换个笔名重新开始。

    测试人品的网站上,只有高楼大厦这个名字,评分是满分。

    荒原上没有一飞冲天,他希望如高楼大厦一样打好地基。2009 年,他成为起点年入千万的白金作家。

    起点编辑教他:要尊重规则,要搭建框架,不能天马行空,“有些规矩是金子般的存在,不要破坏。”

    他终于成为织梦者一员,他在小城之中,读者却遍布海内外。

    那些年,网文渐成许多人不可或缺的爱好。

    有人用它消解旅途的劳顿,有人用它忘记失恋的忧伤,更多人用它填平生活的苦闷无聊。

    汶川地震后,有读者留言给网络作家说,在板房安置区那段日子,全靠小说带来为数不多的欢乐。

    还有人把网文当成青春的坐标,重读某一本远古小说,就仿佛重回轻狂岁月。

    读者眼中,荒原上的幻梦已连成幻海,无边无际。

    作者眼中,无穷的故事早垒成金字塔,底层是追梦者,塔尖是大神,高处不胜寒。

    2012 年,《华西都市报》公布“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实体出版中,郑渊洁第一,收入 2600 万元。而唐家三少作为网络作家收入已达 3300 万。

    2013,网络作家收入前四名是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和骷髅精灵。一人一本代表作,合计版税已近亿元。

    荒原开始征战无休。作者遭遇着挖角,网站进行着暗战,大神作家身不由己,小白作者艰难求存,忠诚与背叛的故事终日上演。

    流浪的蛤蟆说,还是在论坛写作的日子最单纯。只是那些日子和 1999 年的风雪一样,一去不返。

    极少有人会再回望,即便回望,来处已尽茫然。


    时间如荒草般蔓延,二十年间,荒原更迭无歇。

    有些人淡出了段落。

    《紫川》写了整整八年,最长时,半年才更新一次。

    作者老猪已毕业多年,他更享受在广西北海当公务员的日子。写完《紫川》和《斗铠》,老猪再不更新。

    相似的还有当年明月,离别说,他说:

    “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无论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风头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留下的人也在岁月中渐渐老去。

    流浪的蛤蟆在电脑里存了几千个创意,但已不知何时能写完。他写的越来越慢,没灵感就索性给自己放个假。

    作家胜己,最多时曾每天码字 7 万字,工作 20 小时以上。他曾自诩手速流高手,曾两个月写完 150 万字小说。

    然而因积劳成疾,他眼睛做了手术,每天只能用两小时写作。

    他请人帮忙校对,并把看书变为听书,从两倍速逐渐加快至 16 倍速。更多时间,他选择陪伴家人。

    去年,唐家三少发微博:我的木子走了。

    他写书初衷是给女友木子看,结婚后木子是第一读者,几年前木子患病,唐家三少还写书《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

    这个故事和网文发展史一样长,结局却满是感伤。微博评论中,尽是悼念和追忆。

    写书的人和看书的人都已老去,荒原又迎来新客。

    移动时代,网络文学向更远处蔓延。《2018 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文读者已达 4.3 亿,37.7%读者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

    新的玩家入场,新的江湖成型,而新的玩法也已诞生。

    传统平台,如起点所属阅文,拥有 3 亿多存量用户,但日活只有 1000 多万,付费用户不足 10%。

    荒原上的新玩法是免费阅读,那些故事有了更广袤的播散之地。

    趣头条旗下的米读小说,用户每天在米读上的平均阅读时长,长达两个半小时。

    新的文化潮流正在开启,米读成为“茅盾文学新人奖”唯一协办方。草根出身的网络文学,终获官方认可。

    2019 年年初,被问及免费阅读,有网文大神回应,未来的内容就应该是免费的,内容的免费会让更多人看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番话让许多人开始追忆旧雨楼、追忆西陆论坛、追忆龙的天空,追忆一切免费且自由平等的时代

    高楼大厦说,一切是轮回也是进化。

    他说,下沉的网文江湖能打破金字塔,打破大神垄断,能引来更多读者,也能培养更多作者。

    在牡丹江的家中,胜己依旧保持着每日码字的习惯。屋内窗户明亮,阳光充沛。

    小儿子看着每日敲击键盘的父亲,不明白他在干嘛。父亲轻轻告诉他:

    爸爸敲出来的一本本小说,就是一个个梦。就像你的童话一样重要。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