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科技 评论:雷蒙德土生大象的瑜伽

Discussion in '新闻聚焦'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2-04-07.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766
    Likes Received:
    47
    感谢WPDANG的投递
    有人说,对微软的评价只需要四字“盛极而衰”。然而,这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道琼斯AAA级信用评级的私有公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系列软件,长期以来为微软贡献了稳定且巨额的收入,并在各自领域内保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几乎以压倒性优势领先第二名),且至今没有遇到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
    [​IMG]


    对于这令业内任何一家公司都闻名丧胆(千万别说Apple不怕微软)的行业巨人,褒贬之声分贝相近,褒的部分子不必说,至于贬的,有指其借以建立帝国的MS-DOS抄袭MacintoshOS,有“创新能力低”的指控,有称其深患“大公司综合症”,云云,不胜枚举。就个人而言 ,对微软笔者持尊敬的态度。毕竟,“公司”存在于实体经济链中,所有公司的终极目的必须是盈利和增长,就这两点来看,微软着实创造了不少神话。

    有人说微软会重蹈诺基亚的覆辙,因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遇到了同一个对手Apple,受其冲击,也都患有“巨人症”(一般只企业规模过大后创新能力、内部协调能力和执行力低下的问题)。个人觉得这两家公司几乎没有可比性,微软是诞生于硅谷的当地“元老级”公司之一,后来硅谷很有一部分创业公司的成功都要归功于微软带来的计算机普及。反观之诺基亚,这一远在欧洲,由木材厂与塑料厂合并,转型而来的手机制造商,本与硅谷的联系极弱,皆因其所在领域被硅谷入侵,为硅谷之争所扰,导致在朝夕之间便从王座几乎跌出竞争行列。诺基亚的处境更像是日本影视作品中,雷欧奥特曼不受M78星云本族奥特曼待见,犯点错误就得受严重的处罚甚至可能被驱逐。显然,微软遭遇的问题在M78星云内部。

    1、 桌面操作系统革命性技术尚未出现

    诚然,Apple近年来的风头远盖过微软,但今日苹果赖以成功的是产品而不是当年Macintosh OS那样的革新技术。相对技术而言,产品被淘汰的可能性和速度都大得多。一个简单的例子,对比Intel、nViDIA和微软旗下主打产品的更新速度便可得出结论。目前的计算机图形交互模式尚未收到其它概念的挑战,微软作为这一技术的深耕者,Windows系列在桌面上的交互模式咱不面临淘汰的危险。

    2、 开发上的巨大优势

    当年Windows能够在迟到十年的情况下大举反超Macintosh OS,很有一部分原因在其优秀的开发者友好度。Macintosh OS在开发上难以上手致十年间应用增长速度缓慢,缺少应用程序的系统(外加售价高昂),自然不会受消费者青睐,而后来居上的Windows表现出良好的易开发性,不仅吸引了专业的软件公司向Windows迁移,还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个人开发者,应用数量的优势直接反映在销售情况上。

    这个情况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改变。从Mac OS与Windows间几何数级的应用差距来看,两系统间开发环境带给开发者的感受便不言而喻。那么,苹果在其领先优势(相对Windows Phone)巨大,硝烟也浓重得多的移动操作系统市场表现如何呢?在一项针对iOS开发者的调查中,调查对象指出iOS程序开发几乎是几大主流操作系统(Android,BlackBerryOS,Windows Mobile,WebOS)中最麻烦的,但由于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EcoSystem),所以开发者(公司)们都乐于为其提供应用。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应用占据重要位置(虽然Windows Phone宣称要将用户从应用沉迷中拯救出来,强化信息的流动,弱化应用的地位,但事实上,信息仍需由应用提供。其中详细我们后面再谈)。应用由开发者(公司)提供。于是,我们能得出一个大致的移动操作系统生态链的轮廓:开发者(公司)数量决定应用数量及质量——应用数量及质量决定用户市场。由上文可以看出,开发者(公司)数量主要由两大因素影响:开发便利性与生态环境。微软在Windows Phone的推广中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开发者的作用,所以Developers和EcoSystem在Windows Phone团队中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

    先说开发便利性。这在Windows Phone宣传中几乎与用户交互界面(UI,User Interface)和用户体验(UX,User Experience)摆在了同一高度。微软在展示Windows Phone的幻灯片中特别指出,开发同一款应用所需的时长中:iOS最长,其次是Android,Windows Phone用时最短。微软还通过一段上传至YouTube的视频展示了:某一款应用(简易应用),使用Windows SDK开发只消7分钟,而为BlackBerryOS开发则用了两倍多的时间。虽然这些数据均由微软单方指出,其中不免有失客观性,但各中差距亦由此可见一斑。另外,微软还指派子公司专门帮助开发者将其于其它平台上的应用移植至Windows Phone平台。同时,也有iOS、Android甚至WebOS应用迁移至Windows Phone的教程免费提供给开发者。

    再看生态系统。微软采用了与App Store几乎相同的模式,应用由微软的MarketPlace统一提供下载与收费,不允许用户以其它形式安装应用。就目前来看,该模式能将盗版的可能性及影响范围降到最低,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开发者的利益(Google Android优质应用相对少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其防盗版机制不利,日后将谈及)。另有一些细节,如微软允许开发者对在不同地区销售的同一款应用采用不同的定价,又如开发者能够提供一个深度链接(Deep Link)用以将MarketPlace列表中隐藏不予显示的特殊版本应用分发给好友或测试用户。

    最终,微软对开发者的投入在应用增长中得到直接回馈。MarketPlace上架应用总数达到1,000和10,000的速度比iOS的App Store和Android的Android Market都要快。如果觉得这个数据对情况的说明太过抽象,此处提供两个具体事例:中国大陆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腾讯QQ及市场份额最大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在Windows Phone上推出其产品第一款客户端的速度远高于上述两大平台,期间,Windows Phone甚至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

    对于应用,微软还为未来做好了准备。目前移动操作系统处于乱战之中,这给开发者对应用的开发及维护造成极大不便,这是因为各系用限制不同的编程语言,提供不同的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其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格局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着和HTML5标准的成熟发生巨变。不同于本地系统的分化,互联网拥有统一的标准,那就是HTML。终端机能几度翻番,移动互联网制式加速更替,HTML标准即将迈入第五代,这些条件都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解析能力。如此一来,开发者极有可能在时机成熟之时将现有应用转为网页应用(届时,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很可能被人捷足先登)。微软何尝不曾意识到这一点。Windows Phone最新的Mango代号更新中,IE9的移动版本内置其中,IE9Mobile被赋予了与桌面版IE9相当的HTML5支持能力及解析性能。在众第三方测试中,IE9Mobile相对iOS提供的Safari Mobile和Android的Chrome Lite处于领先位置。这意味着对于移动网页应用,Windows Phone将提供同类产品中更高(甚至最高)的支持度。因此,Windows Phone将优先吸引移动网页应用开发者。

    3、 下一代产品的变革

    作为微软近期的主要产品,Windows8已于2011年的BUILD大会中正式亮相。微软此前一再表示Windows8只是开发代号,且在今后的产品更新中将弃用“Windows”转而采用全新的品牌。这体现出微软难得一见的壮士断腕之决心。

    以BUILD大会中展示的Windows8情况来看,其脱离现Windows品牌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可以借之一窥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短期的前进方向。Windows8相比以往Windows系列产品直观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提供了用于触摸设备的专用界面——与Windows Phone7中首次推出而广受好评的“metro”界面(微软似乎更倾向于把它定义为一种交互逻辑)。关于“metro”的具体描述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资料,此处不展开。同时,Windows8将提供支持ARM架构芯片的版本。这意味着,Windows将帮助个人及中小企业用户摆脱笨重(非质量,而是指效率和能耗)的使用复杂指令集的Intel X86架构芯片,从此进入使用精简指令集的高效、低能耗的ARM芯片时代。

    这体现出微软对新产品的明确定位。小型用户得以放弃无关痛痒的高级功能换来廉价、低耗、高效的硬件环境,而高级用户不受预算限制,也能沿用X86架构,在升级的勇士不必面对整体解决方案的颠覆。

    4、 本地操作系统与联网操作系统之争难分伯仲

    在专业软件部署及安全性上联网笑傲做系统仍存在劣势,因此在企业市场其拳脚恐难施展。

    个人市场上的情况就不同了。与移动市场相同,桌面操作系统也存在分化现象。主流软件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用户,一般要提供Windows版,mac版及集中Linux版本(如Ubuntu和Fedora)。若采用互联网操作系统,将本地应用代之以网页应用,即可实现跨平台的无缝工作切换。

    联网操作系统描绘的前景很梦幻,但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无线网络的传输性能及资费的亲民度都不及有线网络,若连接网线工作(即在桌面环境下),则相比Windows无太大区别。一旦断网,本地操作系统就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目前多数联网操作系统的应用在采用本地系统的计算机上亦可用浏览器运行,且效率别致联网操作系统相差无几。

    本地操作系统看似能够提供与联网操作系统相同的网页应用入口,同时兼顾丰富的本地功能,然而,个人用户仍然有舍弃这些本地功能的理由。

    本地操作系统过于“丰富”的管理功能带来的使用不便和相对不稳定性将让用户很头疼。相对的,联网操作系统在这方面表现得优秀得多。联网操作系统实际上只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入口和基本操作界面,操作系统的实体在系统供应商的服务器中由其统一管理、维护,这将大幅降低初级用户的管理成本。

    这种局面可能带来这样一个结果:计算机将提供本地操作系统及联网操作系统的双安装,但这会使得功能更精简的联网操作系统更像一个附属品,短期内为本地操作系统拖延了时间,给其进一步完善、改进提供机会。

    5、坚守本地?

    微软大厦的地基由Windows和Office产品打下,这两款软件都不取自微 软的原创概念。伺候,微软不曾有过开拓新兴市场的成功案例。一个“学习型”且商业气味浓厚的公司固守原有产品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拒绝转型的唯一可能只能是管理层昏庸无能。微软善于使自己成为一个“观察者”,在完善现有主流产品的同时,“耐心”观察新型技术和产品的市场走向。这一观察周期很长,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当新产品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同时生态系统发展成熟,它就按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推出成熟的产品。这是我理解中当年Windows打败先行者Macintosh OS的原因。

    因此,微软参与联网操作系统竞争且获胜的可能性很大。

    Google的Chrome OS已经先行一步,即使市场热情不高,也无疑为用户市场对此类产品的认知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Chrome OS处于开发阶段,尚未盈利,功能距完善尚有距离。

    苹果作为一家“快科技”公司,参与战争几成定局。如今智能手机、平板产品软件所余创新空间不大,硬件也只是跟着摩尔定律周期性更新。当下正值苹果鼎盛之时,史蒂夫乔布斯又已然仙逝,苹果很可能在短期内抛出秘密开发已久的联网操作系统产品,捞钱走人。既能把竞争对手困于它的模式之中,被牵着鼻子走,又能落着个“再一次引领风潮”的美名。

    微软方面。联网操作系统的推出仍需时日。可以预见的是,微软的产品不会单独出现从而与自身其它产品构成竞争,而是会与本地系统一同安装,以双启动形式展现。

    同时谈及微软和互联网就不免有人质疑,微软当前网页浏览器IE尚且也只是差强人意,又何谈联网操作系统的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IE与未来的联网操作系统不存在可比性。早在IE面世之初微软即表明了IE作为一项整合与Windows的功能而不是独立具有盈利性质的单独产品的地位。无论这项声明是否仅为微软应对反垄断官司的说辞,它是事实。面对甚嚣尘上的网景公司,微软可以说是被迫启动IE的开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软意识到停工互联网入口对于操作系统而言不可或缺,引入其他公司的产品将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产品的选择也将是问题,此时自主开发便势在必行。既然不是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稳坐头把交椅就成了不显示的奢望。联网操作系统作为未来旗下的主要产品之一,投入的精力与财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6、 巨人不会变成泰坦

    微软发展至今,关于其可能收购某某硬件制造商的传言不曾断绝。从传统的PC制造商如IBM的PC部门到近年热门的移动终端制造商如黑莓和当下流传最广的诺基亚。

    就我来看,说完全不可能显然有失严谨,可能性极低。微软作为软件开发商,市场份额弥足珍贵,通过收购硬件制造商进入硬件制造业远不止是越俎代庖那么不合适,与合作伙伴竞争是极不明智的行为。这一点能从Google收购MMI(Motorola Mobility Inc )后各手机制造商的反应中得到直观体现。(当然,Google收购MMI并非意在进军硬件行业,然而这是后话)。

    结束语:

    Apple与Google均尚未对微软的主业形成实质性的威胁,微软仍在按着自己的节奏于市场中行进。面对不明确的市场走向,微软也有些茫然:一面间接插手HTML国际标准的制定(HTML标准成立旨在保证微软无法在浏览器市场取得垄断地位),试图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抑制其发展以拖慢联网操作系统的步伐,另一方面又积极为每一代HTML标准提供完善支持,甚至在新一代操作系统中提供领先的支持能力。然而,微软有充足的资本和人才储备助其应对市场的变化。它不会冒然涉足未被触及的领域,而是隔山观虎斗进而坐享其成。这种沉稳造成微软在外界眼中创新不力、执行力低得无界,也使公司内部一定程度上缺乏快速前进的激情。同时,这还能解释微软在今年中陆续有高管(多为年轻人)离开,转投“快科技”公司或新兴产业,他们会回来的,如果那是微软还有空位的话。

    大象的确不适合跳舞,所以它选择练瑜伽。它对行业有着深入的理解,以静制动。

    WPDang/思远 撰写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