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一直降,为何沙特坚持不减产? Mona,媒体人 题主的问题提的比较早,那么现在快一年了,可以做个阶段性的总结了。 简单说,如果我们先不考虑阴谋论,沙特不减产不保价的策略,源于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 一是内部压力,就是 OPEC 组织的天然经济脆弱性。OPEC 实际上就是一个价格卡特尔,而卡特尔的经济学特征必然是卡特尔成员因为偷偷增产享受固定定价带来红利,从而趋向于卡特尔瓦解。这在 90 年代以前简直就是困扰 OPEC 的大难题。先后想出来产量配额监督、部长级监管委员会监督、外部独立机构监督等等做法,其实也一直没有杜绝。这在 OPEC 几乎一统天下时候还能有效,等非 OPEC 石油越来越多的时候,OPEC 成员增产动力已经无法遏制了。所以这次沙特增产不保价,也是一种无奈的必然。 二是外部压力,就是非 OPEC 石油竞争、新型的页岩油竞争,以及作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竞争。这些在高价油时代已经都非常突出了。很多人把这次石油价格战简单当成是沙特和美国页岩油的竞争,这就有些过于简化了。其实页岩油仅仅是沙特石油面临的对手之一罢了,挑出它来因为有沙特美国这对长期盟友反目这种狗血剧的噱头。其实过于夸张这种矛盾了。举个例子,最近沙特萨勒曼国王出访美国,和奥巴马会谈中几乎就没怎么谈油价的事情,美国国内舆论也几乎没有对此产生太多异议。这也侧面说明,美沙在石油上的所谓“争斗”,很大程度上是新闻的臆想,就算有,也仅仅是浅层的商业层面。 事实上对沙特石油产生更大挤压的,是非 OPEC 的石油,比如俄罗斯石油、苏丹石油等等,这些是冲击 OPEC,特别是沙特市场份额的最有力争夺者。其实高成本页岩油、以及更是远景的新能源替代性,不会是引发此次石油战的最主要原因。很简单,新能源对能源使用结构的冲击是相当远之后的事情,一两次石油价格战根本影响不到那么远。而沙特石油在美国进口份额的下降,也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诚然近期页岩油爆发是在 2010 年之后,但是对沙特来说,最重要的市场是亚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沙特长期忽略亚洲市场,导致输往亚洲的石油价格普遍偏高,使得非洲、俄罗斯石油大行其道,而如果不降价争夺份额,沙特将面临既被挤出美国,又猛然失去亚洲的两失局面。这当然不可接受。因此沙特必然要靠降价,增量,来保住甚至扩大亚洲份额。争夺这块增速快而且前景广阔的市场,这里不仅仅是中国,也有传统的日韩,以及更加新兴的石油需求国印度。 至于在降价增量的过程中,能顺带把高价的页岩油打败,何乐而不为呢。这也是为什么沙特总是要先提“保住份额”,再提“让高价油退出市场”,这可不是因为要遮掩所谓与美国的斗争而做的外交辞令,而是沙特真的是要把保份额放在第一位,与其竞争的,也是同样低价油的非 OPEC 石油,当然也包括其他 OPEC“兄弟”。反正大家都不想执行卡特尔,那就大家都猛劲生产好了。而页岩油,属于“顺带被灭活该”的甜头,而不是大力开战的“核心目标”。 那么价格战是否达到目标了呢?暂时达到,但不巩固 从沙特上半年的原油销售来看,低价策略有效维护的沙特的原油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沙特输往亚洲主要七个国家的原油日均达到 440 万桶,是自 2007 年以来的第二高值,仅次于 2012 年上半年 460 万桶出口记录。而第二季度,输往美国的原油达到日均 107.6 万桶,相对今年第一季度增长 68 万桶,仅低于 2014 年水平。输往欧洲国家的原油则达到日均 101 万桶,是 2006 年以来的最高值。 而按照业内估测,沙特的日均出口原油是否达到 700 万桶,是判断沙特市场份额是否下降的一个指标。2015 年初以来,除了 5 月份,其他月份沙特的出口数量都高于 700 万桶。 而对照来看,在 2014 年,有七个月时间里沙特的原油出口都没有达到这个指标;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则几乎每个月都超过这个指标。说明沙特的不减产策略确实有效维护了市场份额。 而且从价格战的结果,我们也能反向再次证明开战原因。那就是,页岩油仅仅是战术目标之一,关键战略目标还是 OPEC 内,以及 OPEC 和非 OPEC 的传统生产石油的竞争。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10 月初,沙特面对页岩油已经明显萎缩、且市场份额已经巩固情况下,又进一步大幅调低价格。幅度甚至是五年来的最大。 具体降价情况就是:沙特在 10 月 4 号,把销往亚洲的轻质原油每桶价格下调 1.7 美元,使得沙特价格与基准油价相比由每桶溢价 10 美分变为折价 1.6 美元,这是今年年内最大折扣;同时,销往亚洲的中质原油每桶价降低 1.3 美元,这一价格较地区基准价低 3.2 美元。这是 2012 年 2 月以来最大的折扣。 我们看到,10 月份美国开工油井数量已经降到了五年最低,油服公司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数减少至 614 个,为连续第六周下降。天然气钻井平台数减少至 195 个。美国油气钻井平台总数降至 809 个,为 2002 年 5 月以来新低。沙特如果仅仅以页岩油为目标,没必要下这么大力度再降价,仅仅保持之前的增产力度,就足够了。 之所以这么大幅度降价,完全因为即便在现在的低油价下,OPEC 内部以及非 OPEC 国家传统石油生产仍然对沙特具有巨大威胁。价格战仍然没到位。 就在沙特降价前,科威特、卡塔尔、伊朗、伊拉克等国家都进行了五年甚至十年最大的价格降幅。在这种已经排除了美国页岩油影响的情境下,我们才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沙特打价格战真正的剑之所向。因为这些对手仍然在威胁沙特的份额,所以才不得不继续打下去。 市场普遍认为,由于中国买盘在迪拜现货市场多次出手,大幅推高了迪拜现货原油价格。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使得布伦特原油价格相对迪拜现货价格的升水进一步收窄,则大西洋原油生产国,主要是安哥拉原油和尼日利亚原油将相对中东原油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安哥拉已经长期居中国原油进口的前列国家,仅在今年,中国从安哥拉进口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因此如出现了上述价格升水收窄,将更加不利于沙特原油巩固亚洲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和印度的进出口数据,中国前八个月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同比增长了 8.3%,但是从俄罗斯进口量增长了 28.3%,从委内瑞拉进口量增长 14.6%,从巴西进口增长 99.4%。 而印度前八个月从沙特进口增长 11.2%,而从安哥拉进口增长 43.6%,从尼日利亚进口增长 29.9%,从墨西哥进口增长 44.6%。 尽管从前八个月数据来看,沙特巩固了中国和印度最大石油进口来源国的地位,但是其他国家和沙特的差距在迅速收窄。 说白了,现在沙特就是在使劲降价,保住生产规模,因为这样才能像 10 月 2 日沙特石油部长 Ali al-Naimi 在 G20 会议期间的讲话,保住“对油田和能源的投资及其延续性”。 所以,沙特的战略逻辑也很简单,为了份额和产量,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至于页岩油,谁让它冲的这么靠前,当然先收拾,只不过,后面还有那么多对手呢。 查看知乎原文 像阿联酋,卡塔尔,或者沙特和伊拉克这样的国家石油采没之后靠什么发展? Mona,媒体人 阿联酋和卡塔尔本身就是对石油依赖性相对小的国家,远远低于沙特对石油的依赖。而且这两个国家已经开始经济结构的转型。 批发、零售及旅游行业是阿联酋迪拜本地最大的经济部门,2015 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收入达到 239.1 亿迪拉姆,占同期迪拜国内生产总值的 27%。 而且阿联酋利用地理优势,加强了转口贸易的发展,其港口已经成为中东最主要的转口贸易港口,这也是阿联酋境内众多自由贸易区蓬勃发展的的原因。 阿联酋还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根据 LinkedIn 的数据,阿联酋已经连续第二年成为专业人才移民的最大吸引国。这是很令人惊讶的,在 LinkedIn 新增会员和变换国家会员统计中,阿联酋占据了 1.89%,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瑞士(0.9%)。其中来自印度的人才占比最高,阿联酋所吸引的专业人才覆盖面较广,包括专业服务技术、金融及保险、软件开发、建筑和工程技术、零售及消费品管理等。因为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比较宽松的宗教环境,阿联酋特别是迪拜的创业环境也很好。世界银行统计的营商环境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中,阿联酋在全球 189 个被调查国家地区中,高居第 22 位。按照 HSBC 的调查,在来到阿联酋的移民中,有 9%希望开办自己的创业公司,而全球调查的平均数仅为 4%。 卡塔尔也正在寻求非能源产业领跑国民经济,正在以航空、港口运输业为中心,谋求资源国家转型的模式。从多个方面,卡塔尔都在和迪拜产生竞争关系,例如转口贸易、金融业发展等。卡塔尔是目前中东国家中比较积极向东看的国家,刚刚成立了中东第一家人民币清算行,因此未来随着卡塔尔与中国关系进一步热络,其作为中国金融、实业企业的中东桥头堡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