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法律应该看哪些书? Three诗睿,法律人,高级摄影师,书籍癖。 法律之路,生无所息,书有所读,岂非幸事。法律人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学习,不断读书,不断实践。既然选择了法律,就要有啃动各种难懂法律书籍的觉悟。古人曾云,读律佩觿。判牍甚为难解,故佩古觽以解法之纍也。你越努力,法律的信仰就离你就越近。 全文手打,正在写法律备忘录,突然发现手机有提醒邀请问答。遂搁置工作,专心答之,为法学院的师弟师妹们分享一点书目。 馈人玫瑰,手有余香。“初学法律应该看那些书”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大一时候在法学院努力攻读专业书籍,在图书馆花了一个月读博登海默《法理学》的日子。有书有时间可以在书海遨游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啊,而今虽然在律所很忙,不过还在坚持读书,最近重温王泽鉴先生的《民法判例与学说研究》合订本,依稀回到了那些熄灯前读书的大学温暖时光。 (当年趴在家中地板写法学论文的时候······) 书单推荐如下: 一、入门篇 1、《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读书之前先读人而后读书,如果你了解苏力教授,知道他的经历,你会对他的一系列著作非常感兴趣,譬如《走不出的风景》就是他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10 年任期内各种致辞,非常之精彩!言归本书,对于法治而言,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源。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另外推荐苏力教授的《送法下乡 - 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2、《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时代的强音,孟德斯鸠,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是我等法律人的前辈。想起了个小情景,若你穿越回东汉末年,对曹操说,你知道“孟德斯鸠”吗,则结局是你“卒”(孟德斯鸠:文言文翻译成,曹孟德实在是鸟啊!哈哈)。扯远了,本书虽囿于时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学著作中,可称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百科全书,也是西方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鸠与其以前的法律学者主要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不一样,他力图从法律以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从社会的进步去探求这种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规律,并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3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 开启每个法律人的入门书籍,为无数的检察官法官律师公证员带来法律之初体验。第一次读,震撼于经典如此之单薄,然而再读者三,你会不断的反思,经典形式单薄,内容却滴水藏海!《论犯罪与刑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犯罪与刑罚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也是一部震动了全世界的经典之作。该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刑法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记得当时是王充教授在大一第一节刑法课上对我们推荐时说,读三遍以上,在不同时候去读,你会有不同的体悟,而这种体悟是不断加深的!另推荐我们吉大法学院王充老师的《论贝林格的构成理论》,《论新古典犯罪论体系——以麦耶、梅兹格为考察对象》,很有趣味。 4、《乡土中国》》——费孝通 任何法律都要立足于国家的土壤之上,看完这本书建议读读许章润先生的《汉语法学论纲》。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正是如此的土壤,孕育出这一片国土上的法律体系。 5、《政法笔记》——冯象 冯象先生的书很值得读,一读入情,二读痴迷。最近刚刚看完他的《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颇有感触。至于《政法笔记》这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另有冯象先生的《木腿正义》推荐。 6、《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林达的书也是不得不看的,记得大一时候从升豪师兄处借得一本《我也有一个梦想》,在军训期间认真读完。这本“梦想”不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而是美国种族的梦想,它展示了美国种族问题相关联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演进史。介绍了在契约社会里,立法的民众基础,法律对人性的思考,法律的变化与社会理趟的关系等问题。通过作者的叙述,读者能够看到,在法治国家里,民众,尤其是弱势人群怎样运用法律,经过长期抗争,取得自身权益,并由此推动社会认识的深化,使整个国家在消除不公正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稳定的进步。而《忧虑 - 近距离看美国》则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这本书会让人体会美国的法律氛围,让人认可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又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林达的一系列书指引了无数的法学院新生,这系列中有一本书叫做《带一本书去巴黎》,然后推荐我读这个系列的升豪师兄就从人大“带一本书去柏林”了,另外值得提到,这“一本书”是法国文豪雨果的《九三年》。 7、《法哲学范畴研究》——张文显 张文显老师是吉大法学院三剑客之一,这本书对法学自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严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的和体系化的代 表作。其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 - 义务”模式对当下的法理学教材有很深的影响。 就“学术”的标准看,本书虽然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某种建构的色彩,但从整体来看,仍是中国法学类的一本可供批判的优秀著作。 8、《法律之门》——博西格诺 大部头的著作。不过,作为一本教科书式的著作,本书涉及了当代法律 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域。富于启发而又不乏生动;重在训练思维而又无正襟危坐之感。可 以说,此书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入法律殿堂。有趣且有分量,这是我对该书的总的评价。和国内大量充斥的“垃圾教材”相比,优劣自判,不必多言。当然你要是觉得它太厚,没关系,还有一本书也可以推荐,经过国内的邓子滨老师润色过的,那就是《法的门前》,这本《法的门前》新增时下热点法律话题,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因为结构开放,写作方式新颖独特,故而素材与观点视角独特,辩论与哲思相得益彰。将有助于法学院新生推开法律之门,步入法律迷宫,以感受思辨与探索之乐。 9、《律师之道》——君合 也许学法律的初衷并不想成为一个非诉讼律师,但是里面提到律师的品质是每一个学习法律或者热爱学习的人都应当具备的。它会为你讲述律师的行业状况,律师的生存法则,还有非常细腻的学习之道。对于初入法学院的新生有很强的实务指导意义。 二、进阶篇 1. 刑法系列 张明楷;《刑法的私塾》 储槐植:《美国刑法》 丁后盾:《刑法法益原理》 丁小宣:《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犯罪概念研究》 丘汉平:《历代刑法志》 中政刑法研究中心:《中英量刑问题比较研究》 任喜容:《伦理刑法及其终结》 何慧新:《刑法判例论》 刘凌:《梅帮助犯研究》 刘方:《刑罚适用例说》 卞建林:《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 吴宗宪:《西方犯罪学》 吴鹏森:《犯罪社会学》 周光权著:《刑法学的向度》 周光权:《刑法各论讲义》 张乃翼:《刑法总论讲义》 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 张明楷:《刑法学》 张明楷:《刑法新问题探究》 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 张明楷:《未遂犯论》 张明楷:《法益初论》 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 许永强:《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 许章润:《犯罪学(第三版)》 许章润:《犯罪学 2》 陈兴良:《刑法的启蒙》 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 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下卷)》 陈兴良:《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 马克昌:《犯罪通论》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 1 卷)》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 2 卷)》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 3 卷)》 高铭暄:《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 2. 法理系列 沈宗灵:《法理学》,《比较法总论》 张文显:《20 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 张文显:《法理学》 张晋藩:《中国百年法制大事纵览》 朱景文:《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 李龙:《良法论》 汪太贤:《法治的理念与方略》 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 瞿同祖:《近代中国立法史》 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苏力:《波斯纳及其他译书之后》 苏力:《送法下乡 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范忠信: 《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蔡定剑:《国外议会及其立法程序》 蔡枢衡:《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 谢晖:《法律:诠释与应用——法律诠释学》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第二版)》 贺卫方:《具体法治》 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 贺卫方:《法边馀墨》 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 邓冰:《大法官的智慧》 邓正来:《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 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 高绍先:《中国历代法学名篇注译》 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出路》 3. 民商法系列 1、王伯庭:《民商法理论与实务》 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民商法的各个主要领域,专题研究的形式,对我国目前民商法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很具有参考性,不过这本书有点古老,貌似已经绝版了。 2、高杉峻:《民商法实务精要》 大概一个月前购入的,这是以互联网微信思维和传统书籍出版方式所凝结的一批法律人智慧,对于实务操作很有参考性,部分内容非常精彩。 3、朱庆育:《民法总论》 “表达是一种艺术。有关方法或艺术规则的争论价值甚微,惟有作品才具有说服力。”朱庆育先生的《民法总论》共四编十五章五十一节,可以以一个象限、两个维度概括之:一个象限,即法律解释学的象限。法学乃是规范科学而非事实科学,法律解释旨在意义理解而非确证事实。至于两个维度,一个是空间的维度。始于德国法,但并不止于德国法。另一个是时间的维度。本书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出版物开始,悉心整理中外各学者观点,从观点、规定的流变中寻求其在理论框架中的位置,并给出了个人的评价和对未来发展的预判。从这两个维度来看,上下求索、融会贯通可以也应该成为本书的恳切评语。 4、程啸:《侵权责任法》 人大出版的又一本好书,我记得当年大学读书的时候用的也是人大出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好怀念在经信三楼靠着暖气背书和法条的时光啊!这个系列的书非常有特点,就是案例多!以案例和理论相结合,促使我们理解相应的概念、规则与理论,也向我们传授了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法律人应有的思维。 5、王辉:《英文合同解读》 作者具有文学背景,故而行文很是吸引人。本书为中英对照,归纳了英文合同的架构、用语以及条款,以典型英文合同的实例的方式进行剖析和解读,对于掌握阅读英文合同的方法和技巧非常有利。 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被称为“天龙八部”!我最为喜欢,先后购买了多个版本。最近刚刚抢购到盖有先生印章的珍藏合订本。为何它叫天龙八部呢?因为《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有八本······实乃我辈法律人最喜欢的一系列书之一。该书王老先生写作期间长达二十年,旨在论述 1945 年以来台湾民法实务及理论的演变,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促进台湾民法的发展,建构了一大批法律人的法律思维结构。先生的思维文笔少有人能所及,读之当拍案叫绝! (当年购入的分册版本,你可以知道它为什么叫“天龙八部”了) (最近购入的印章珍藏合订本,抢到首发版本是作为购得此书一大批法律人值得开心的事!) 7、阮子文:《律师非讼业务的专题讲座》《律师非讼业务的思维与技能》 做非诉业务的法学院师哥师姐以及同届的兄弟姐妹还是很多的。任何一单非讼业务,若不能完美演绎与把控过程的每个细节,结果必将难遂委托人心愿。律师非讼业务的操作,不仅需要专业与格局的相得益彰,需要智慧与谋略的运筹帷幄,还需要法律洞察力与商业直觉力的完美结合。读过此书,将对非诉业务豁然开朗,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笑,桃花源记,写顺手了)。 肯定有人质疑我为什么会给法学院新生推荐这类实务的书,其实初入法学院,会有迷茫,而这迷茫会伴随你进入律所,进入法院,进入检察院,因为其实院校教育,法学生对实务实践的了解是不足的!作为一名走在这坎坷又充满风景的法律之路(想起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上的一名法律人,很诚恳的推荐! 4. 法律文献·辞典 1、《元照英美法辞典》 本人强烈推荐!实用性强,性价比高。这是一本法律人应该熟知的辞典,凝聚了大批国内学人的心血。偶发感慨:现在法学院新生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东吴大学吧?那被遗忘了几十年的法律精英啊,在现在的法律界谁会还记得东吴大学呢!只提沧海一粟的东吴一员,潘汉典(请自行百度其生平,亦是大神)。民国时代,国内法学界有“北朝阳,南东吴”之谓。东吴乃民国时期法学名校也,这部辞典几乎是东吴大学法学院人在老去的时光里的丰碑。该辞典具有编译权威,收录广泛,词条解释准确、全面的特点。因为每个词条都标明了其辞源,包括拉丁文、法文、德文。对每一词条的解释非常全面,即便此种意义在现代法已罕用,对学术研究极负价值。而且由于编译者熟悉我国法律制度,对各个法律领域的基本制度都有较为精深的研究,因此,本书对我国法和英美法的基本概念对应准确,解释极为精到。另外而言,本书的适度读性非常强,既可适用于法学研究人员,也可适用于法官、律师等实务界人士。同时,本书对于非法学专业人士研究英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制度也极具参考价值。 2、《布莱克法律词典 - 第 10 版》 法律语言是法律从业者必备的基础。《布莱克法律大词典》逾 120 年作为美国最重要法律词典的传统。如果你搞涉外业务,这本辞典必不可少!相信我。 3、《奥兰法律词典》 一大波人大法大师兄推荐的法律辞典,当然某些“无良”律师也会推荐你看,哈哈。 4、《剑桥法律词典 - 第 5 版》 内容虽说不如布莱克,但是还是很具参考价值,和《柯林斯法律词典》堪称普及型法律词典的双璧! (后面那本黑的就是《元照英美法词典》,读书工作手头必备工具书,此图为去年阅读卡多佐的《演讲录:法律与文学》的时候,另推荐波斯纳法官的《法律与文学》) 法学院诸多师友亲朋推荐系列 1、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 记得当年大四上冬天快期末的时候,王充老师在三教 6 阶给我们上一门“国际刑法”的选修课,记不清大约是 11 月还是 12 月了,王教授神秘兮兮的给我们推荐一本书,就是这本《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整个下午,王老师就这本书的一个序言(在刑法学界赫赫有名!),即“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与刑法理论 ——代自序 ”,滔滔不绝的讲述。来上课的法学院的小伙伴们简直惊呆了(因为上节课还在讲龙勃罗梭!),这节课居然在讲一本书的序言!!这个下午是我法律生涯里最有场景感的一个下午,现在犹然记得王老师淡定的在讲台上踱步,复述着李海东先生的一句话:“法律学者社会良心和责任的体现绝不在于通过法律实现社会正义,也不在于提示规范学的绝对性,而在于寻找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以导致问题较为公正与理想的现实解决的具体方案与途径。”是啊,“我们的刑法理论,应该对我们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表现出足够的自知和社会责任感。”序言末句至今在我的耳旁振聋发聩(虽然我做非诉业务为主,几乎不做刑事案子)! 2、[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 记得是李立丰教授推荐,在某堂律师实务与公证制度上(当时诸多小伙伴不适应李教授的英美庭辩教学风格)。我要说,这个李斯特不是那个同名的音乐家,虽然法学界永远不缺音乐家(比如莱比锡大学法学院的舒曼,你听过他的《a 小调钢琴协奏曲》吧)。这个法学界的李斯特既是犯罪的刑事社会不派的杰出代表,又是刑法学的现代学派(新派)的创始人。其基本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对当代的刑法和刑法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3、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共计 10 卷的大部头,规模堪比我购入的中国古代珍稀法律系列。当年在吉大法律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偶然发现。本来我是可以借走各种书籍的,然而此物过于庞大,难以一次借走。我在软磨硬泡央求宋教授和林老师,并找张建松博士师兄帮忙搬动,方能借得翻阅。世殊时异,感慨兴怀,在悠久的中国法制历史中,凝聚着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尽管时移势易,沧桑变换,但其中依然蕴藏着产生新智慧、创造新经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不容割断,也不能割断,研究历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现实提供借鉴。读史以知得失兴替,毕竟日光之下无新事。 (去年购入的《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系列》,不推荐给对古代法律无兴趣的人看) 4、[德]王明德:《读律佩觿》 五月份读完此书,清代古代律学大成之作,读后拍案叫绝!为此书治印一枚。附如下:“读完《读律佩觽》,深感明清刑法之博大,故治印一枚以记。此书出自王明德,其清代刑部郎中,律学大家矣,其意读法必先于无我。如是我闻,故佩古觽以解法之纍,余曾读《诗经》,其《卫风·芄兰》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余侪律法之稚耳,孰不甚解。故取石青田一方,以秦篆入印,冲之切琢,朱文曰:读律佩觽。留待每读一书而钤之尔,是为记。” (2015 年 5 月 8 日读完《读律佩觿》之后亲手治印一枚,以示喜欢)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