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高峰时期的人流压力,地铁都采取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的细节来疏导限流? densen,城市轨道交通 虽然这个题目把边界限制得死死地,但也阻挡不了我回答问题的热情。既然题目重点是不为人知和细节。那我就不用十分严谨的从地铁客运组织的定义、原则、措施、技巧这些方面系统地回答,这种比较系统的知识还是留给我专栏的第二篇文章吧。 正式开始前,我们先看一张图(图片来自网络),这是去年 12 月 31 日,全国各地铁当天的客运量,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妖都广州的地铁最拥挤,刚好,我也就对妖都的地铁熟悉一点,今天我们就以羊角地铁为例,聊一聊为了缓解高峰时期的人流压力,地铁都采取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来疏导限流? 细节一:成熟规范,客控分级。 聊地铁的高峰期的客运组织,必然离不开“客流控制(也叫客流管控、限流)”。但客流控制的时间、站点,控制的程度绝不是由车站工作人员随心所欲地想怎么控就怎么控。在地铁内部,有十分成熟的客控分级机制和客运组织原则。从单个站点控制的程度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从控制范围分为站控、线控、网控,而在线控、网控的基础上又分为一二三级线控和一二三级网控。从客运组织上又有许多大的原则,是先控站内还是先控站外,换乘站是先控进站客流还是先控换乘客流,客流控制如何开展?客流控制启动条件是什么?结束条件又是什么?如何评价客流控制是否达标?如何确定客流控制的车站和控制人数?等等等等……这些内部都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客运组织体系和理论支撑。 细节二:未雨绸缪,预案先行。 每一个地铁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站内构造不同,售票机、电扶梯等客运设备数量分布不同,客流特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为了更好地开展客运组织工作,地铁在每个车站都制定了多个客运组织相关的预案。有日常客运组织的预案、突发大客流客流组织预案、节假日客流组织预案、AFC 设备故障情况下的客运组织预案、扶梯故障情况下的客运组织预案等等,甚至每一个不同的节假日还会制定不同的运营组织方案,采用不同的时刻表。这些预案还会根据车站客流、布局的变化不断更新和修订。这些预案是车站做好客运组织的前提。 细节三:一切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率为目标。 许多人不理解,好好的地铁站为何要限流?为什么这个地铁站明明客流不大,站台也挺空也要限流?这里用三张图来给大家解释下,大家应该可以一目了然。 U 盘没带,图明天补上~ 细节四:缩短间隔,加开空车 的确,要解决地铁拥挤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运能。想提高运能只有 2 种方式:一是增加单列车载客量;二是压缩行车间隔。想压缩行车间隔不是单纯地往线上加车就可以实现,也得考虑设备的折返能力,终点站的清客效率等等。目前,地铁的早晚高峰已经不断地挖潜增效,尽可能降低行车间隔,提高运能。具体可以看下我的这个回答: 高峰期一条地铁线路上有多少列列车上线运行?最大行车密度是怎样? 同时,由于地铁高峰期经常出现客流不均衡的情况,即有的站点或者区段客流要比其他站点大得多拥挤得多,为了缓解重点车站的客流,调度中心会在高峰期组织折返线的备用车或者车厂内的备用车直接到大客流站点投入载客。空车的到来,能比较简单粗暴地解决大客流车站的拥挤。 相关新闻: 广州地铁三号线高峰期加空车到大客流站――广东新闻网 细节五:高峰期开行短线车 由于线路的此前的设计走向及客流特点,许多条地铁线在高峰期中间的部分区段要比其他区段拥挤得多,满载率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为了解决客流不均衡的情况,地铁都会在高峰期利用中间折返站开行短线车,以此来压缩中间区段的行车间隔,提高运能,缓解高峰客流。广州地铁已经开通短线车的线路包括二、三、四号线。 相关新闻: 广州地铁四号线下月起开行短线车(组图)_网易新闻中心 广州地铁 2 号线早高峰短线车详解 广州地铁 3 号线短线车发车时刻表 8 趟短线车发车时间 细节六:拆座椅和行李架,这下我们更能装了。 为了缓解客流压力,虽然地铁公司先后采取了增加列车上线、开行高峰短线车等手段提升运能,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因此,地铁推出拆除行李架及短座椅的措施。例如,广州地铁三号线拆除行李架及短座椅后,每列车可以多载客 70 多人。而六号线的列车,早在开通前就未雨绸缪,拆了一半座椅。 相关新闻: 广州地铁为扩容“拼了”:拆完行李架再拆座椅 细节七:客流控制早知道,满足乘客知情权。 随着地铁线网规模的形成,乘客出行方式的转变,地铁即使不开新线,客流也是在以每年近 10% 的比例在增长。所以,进行客流控制的车站会逐渐增加,为了让市民们更好地接受,地铁都会提前采用对外部媒体发布、微博 / 微信公众号发布、车站广播告知告知等方式,向市民们提前做宣传。还有就是在节假日到来之前,也会对客流控制车站进行提前预告。 相关新闻: 广州地铁新增 2 个常态化客流控制站点(2015.10.26 起) 另外,在每日的高峰期客流控制的期间,地铁车站会通过客流控制告示、广播、地铁电视信息发布三种方式,满足乘客的知情权。 (客流控制易拉宝告示) (地铁电视客流控制信息,现在已经换了蓝底的模板了) 其他细节:再说说一些小细节(会陆续补充) 1. 客流控制铁马 / 栏杆的红色防撞警示条: 虽然不是很明显,但也是一种温馨提醒。 2. 客流控制参考线 一些大客流站点站台的地面有这种黄色的地贴线,这是做什么用的?这叫客流控制参考线,意味着当站台候车排队客流超过这条线,车站就该准备执行客流控制了。 (以上图片大部分来自网络)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探索地下铁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