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织物的前世今生 张奕璇,织女 首先呢,我们要搞清楚织物的保暖原理。 请想象自己是一只美味的汉堡肉,你被包裹在两片温柔的圆面包里。当嘴巴“嗷呜嗷呜”向你伸过来,他们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织物也是这样,是人体与外部大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介质。 由于摩擦吸附作用,纤维周围存在着一层安静的空气,称作静止空气。当纤维排列和热流方向平行时,导热系数主要取决于纤维;当纤维排列方向和热流方向垂直时,则主要取决于静止空气层。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从而起到保暖的作用。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织物的保暖效果呢? 1 厚度与保暖效果的关系 提到保暖,先想到的就是把自己裹成球球!怎么厚怎么来。那么织物不同厚度下保暖情况如何呢,看下图: (图片来源:王彩霞,针织保暖内衣保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裹得越厚,相对应的,织物与人体之间的静止空气层也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是厚度在 2.1~ 2.5 mm 之后,保暖率随厚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太过厚重还会给行动造成不便。综合考虑舒适性和保暖性,织物厚度还是选择在 2.1~2.5mm 之间比较好。 2 层数与保暖效果之间的关系 以一个正常人的智商也都清楚,穿越多层越暖和。但是裹成球球走起路来,真的是心累额。我找到了随层数的增多,保暖率的变化曲线。 (图片来源:王彩霞,针织保暖内衣保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嗯,简单分析,这个冬天我准备穿四层:) 3 还要考虑蓬松程度 冬天在街上溜达,可以看到很多蓬松的、毛绒绒的衣服。那么,织物的蓬松度是不是也会对保暖性造成一定影响呢?看看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王彩霞,针织保暖内衣保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光滑的织物表面,纤维排列得很整齐,聚集非常紧密,空气层含量少。且织物体积重量大。控制原料量一定,膨松的织物更厚;相同厚度的织物比较,膨松的穿着更轻便。此外,膨松度大,所能夹持的静止空气也更多,保暖性会更好。 除了织造工艺,选用不同的原料织出来的膨松度也不同。弹性比较大的纤维,如氨纶、锦纶、羊毛等等,都是用来制作保暖内衣的良好材料,可以使织物更膨松。 接下来聊聊保暖面料的进化史吧。 最初,人们想到用针织厚空气层组织来增加织物的保暖性。 (想具体了解针织空气层组织是什么结构,怎么织的,推荐读读跟字典一样厚的《针织工程手册》,我为你加油) 后来呢,开始采用衬垫组织。就是在普通的地组织基础上,多衬进去几根纱线,形成悬弧。一来,有效地增加了织物的厚度(毕竟多了几根纱线),二来用拉毛机、或者剪毛机把衬进去的这些纱线弄断,可以形成绒毛效果。 (比如上图的卫衣布,就属于添纱衬垫组织。) (还有上图所示的天鹅绒,还有金丝绒、羊羔绒等等也是添纱衬垫组织) 插个题外话,我每天必须得抱个东西才能睡着觉,因此有只毛绒熊猫常伴身侧,我叫她爱妃。爱妃极有可能就属于添纱衬垫组织…… 后来呢,出现了远红外陶瓷粉。人们在织物表面直接涂,或者在混棉工序中加入,再或者制作化纤的时候直接加进纺丝液里。这种材料具有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的作用,。穿着时,体感温度比常规的织物提升 2~4℃。 很多保暖面料还会采用中空纤维来做。简单来说中空纤维的结构类似通心粉。这样一来,织物会变得更轻薄,同时静止空气的含量也有效地增加了。 (SEM 观察到的某种中空纤维的横截面图) 中空纤维也有各种各样新鲜的造型(以下名称均采用张奕璇命名法): 莲藕形: 瓦力形: 值得一提的是,我先前介绍过的羊驼毛(纺织世界探秘之奔腾的草泥马宝宝 - 有容 - 知乎专栏)也具有类似的中空结构 (SEM 观察到的羊驼毛横截面图) 再后来呢,人们开始考虑保暖内衣抗菌除臭的性能。会在纺纱或者织造过程中加入抗菌剂溶液等等…… 最后加送一些 Tips: 1 请大家不要歧视化纤面料。很多化纤有好的弹性,特别的结构。比如腈纶,一来它本身导热系数就低,二来还可以让织物更膨松。适量添加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还有一些保暖内衣会添加弹性良好的莱卡(就是氨纶),穿在身上活动非常方便。还有莫代尔、超细旦丙纶等等。 2 商家鱼龙混杂,关于吊牌,确实会出现“名不副实”的情况。很有可能标注含羊毛羊绒的面料跟羊毛羊绒一丁点关系都没有,也见过含有少含量棉的织物告诉你 100%纯棉。生活中,我们如果想要对面料材质有大体把握,建议多摸多看,对各种面料有深入一些的了解;或者选择比较有名信誉良好的牌子购买,他们的吊牌一般不会乱写;另外是形成完善的价格概念——比如竟然有人卖 300 多的羊毛大衣,这种当笑话听听就好。 3 凡是大力鼓吹某某织物有良好的护肤保健功能的,甚至能治风湿病关节炎腰腿疼痛等等的,当做笑话听就好。就算真有保健功能,也是微乎其微的一丢丢,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的那种……真有疾病,请相信医生,而不是卖衣服的人们吆喝的广告。 最后喔,冷了或是难过了,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讲给我听。心暖比什么都重要。 (题图为 Norman Rockwell 作品) 发自知乎专栏「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