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没错,这类病人的确非常难以应对,但永远不要称他们是「杀手」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11-2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为什么说「边缘型人格障碍」是「咨询师杀手」?

    [​IMG] 苏德中,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幸福创客CEO

    如果有谁非常确信自己是 BPD 患者,并且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我强烈建议及时去专业机构进行测试和治疗。这种复杂而相对严重的精神疾病,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那么简单,因此判定自己是否患病,不能只通过一篇答案的描述,这亦是我回应这题目最主要的初衷。

    @清流 老师的答案更加言简意赅,也更清晰地说明了为什么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有「咨询师杀手」这种称呼——虽然我们需要强调这种称呼是不合理。

    为了科学及有效解释题主的疑惑,我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 UCL 临床心理学龚安童博士(安叶)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如下:

    人格障碍本身的难治愈性

    BPD 让很多咨询师感到棘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难治愈性。其实除了 BPD 以外,任何一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都非常难以治疗。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定义:人格障碍「是指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显着偏离正常,形成了特有的持久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DSM-V 定义了 10 种人格障碍,依据症状特点分为了三大群:

    • A 群:妄想型、类精神分裂型和分裂病型,表现为行为古怪、奇特;
    • B 群:反社会、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行为带有夸张和表演色彩,并具有明显的移情问题;
    • C 群: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表现为有明显的焦虑和对陌生事物的恐惧。

    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行为,通过咨询改变最基本的人格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边缘性人格障碍作为 B 群人格障碍当中的一种,也具有 B 群人格障碍的一些特性。正是这些特性加上人格障碍本身的复杂性,BPD 的确让很多咨询师感到棘手。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性及对咨询师的小建议

    BPD 患者在临床上有四大类核心症状:情感扰乱、冲动行为、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紊乱的认知系统。这四种症状对于咨询师来讲,都是不容易面对的问题,我希望以下分享可以给予咨询师一些支持。

    情感失调(mood dysregulation):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对于别人如何看待他们非常敏感和怀疑。患者一方面可能感到空虚、焦躁、不安、愤怒等,另一方面又会体会到相反的兴奋感。同时,BPD 患者情绪波动极大,从烦躁不安到正常状态的转化一天内可能会发生多次,而且情绪的转变非常迅速,令人难以琢磨。

    我建议咨询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理解这些行为,控制自己不要在患者面前局促不安,尤其在害怕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就激起对方的怒火。

    冲动行为失调(impulse dysregulation):BPD 患者自杀率高达 10%,是普通人群的 50 倍,尤以女性居多。除此之外,患者还有可能因为冲动,在语言和身体上对他人进行攻击性行为。因此当咨询师面对 BPD 患者时,其实冒着双重风险,一是患者自杀带来的职业风险,一是患者伤害自己的风险。

    运用辩证行为疗法的技能训练是帮助患者抑制不适宜的攻击性行为或思维方式的重要方法。技能训练包括这 4 个部分:形成正确观念训练、情绪调控训练、有效人际关系训练和忍受痛苦训练。

    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这是大部分答案的核心观点——BPD 患者对于咨询师极端依赖,也时常和咨询师极端对立,而这种依赖和对立常常迅速转换。其实这种特性不仅表现在和咨询师的关系中,有答案提到这种特性往往存在于亲密关系里,其实在普通交往中,BPD 患者也时常表现出这样的特性。

    建立关系本就是咨询治疗中很重要的一环,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患者有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让对方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别人的想法自己也可以感受并且理解(mentalisation)。由于这种天然缺失,给这一人群治疗尤为困难,所以治疗师很难懂他们,他们其实也同时觉得治疗师很难懂。目前最新的科学资讯以及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由 Fonagy and Bateman 的研究成果,运用 Mentalisation-based therapy,意思是指通关建立起共情和同理心,来帮助患者来平衡情绪。

    紊乱的认知系统:BPD 患者常有严重的自我认同感紊乱,对自我评价忽好忽坏。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过类精神病性症状,譬如产生一些错觉或者幻觉。这导致在与心理咨询师交流的过程中,BPD 患者时常无法正确地表达,也就加大了咨询师治疗的难度。

    我建议面对紊乱认知可尝试图式疗法,通过关注患者对概念、事物和事件的认知结构(即图式)和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过程,帮助患者改变封闭、自我挫败、忽好忽坏的生活模式或心理图式。

    童年经历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关系

    相比认为 BPD 是「咨询师杀手」,我们更应该了解和探究 BPD 的成因,从而理解 BPD 病人。

    童年创伤是 BPD 患者中常见现象,研究显示,有 20% - 40% 的 BPD 患者在童年时期有与父母分离的创伤性经历,而 40% - 70% BPD 患者则有过被性虐的经历或者身体伤害的经历,并且这些虐待和 BPD 的严重程度有关。

    家庭一直以来都对人格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童年时期被虐待的经历会给个体的心理产生非常巨大的心理影响,而不同的虐待方式则会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不同。譬如被侵犯时,被虐待的儿童一般归咎于对方,被忽视的儿童则归咎于自己。边缘人格的人通常在幼儿时期经受过严重的虐待和家长的忽视,或者年少时父母一方去世,感受到极大的被抛弃的感觉(fear of abandonment),因为产生激起不健全的母系依恋关系(disorganized attachment with mum),儿时自己的情绪很少被允许或者被倾听被重视,所以性格敏锐,但又不知情感在不同场合的正确表达方式。

    曾经被非男性照看者性虐待、曾经被男性照看者忽视、曾经被女性照看者不稳定地对待,都是造成 BPD 的潜在危险因素。这些不正当的照看方式,导致了 BPD 患者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多为矛盾型,并且有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因此,在治疗 BPD 方面,很多学者也推崇家庭治疗和动力人际治疗法(dynamic interpersonal therapy)

    总结

    我个人建议各位不要通过一些简单地描述就认为自己患有 BPD,我们要认清 BPD 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我看到有答案里写 BPD 又是天使又是魔鬼,虽然病症本身描述得不算错,但这种暧昧不清的态度,于患者无益。

    另外,BPD 「咨询师杀手」的称呼实在令人反感,我在想当 BPD 确诊患者看到这形容词有何想法?他们会信任咨询师能够有能力面对所谓「咨询师杀手」的他们吗?

    咨询师和患者本该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当认为自己的患者是自己的杀手的时候,也就不可能真正治疗患者了。



    我记得我在剑桥大学上的第一个讲课,医学院副院长 Peter Jones (后来我其中一位博导)强调过临床心理学家的守则:

    1. 不能有任何泄露病人资讯的可能性(例如提到第一个病人是什么病)

    2. 不能公开或私人用负面的字眼形容 / 批评病人(例如用上可怕、恐惧、难受)

    3. 尊重、尊重、尊重(例如不要先入为主觉得某类病人是「咨询师杀手」)。

    我一直以为,所有专业的心理学者对这些基本原则都会铭记一生,事实不然。这使我失望与难过。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