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待「少数人」会更宽容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1-1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待少数群体的态度就会更宽容吗?

    [​IMG] 程毅南,大学学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工作后从事投资分析,曾经高产,现不定期活跃

    很多人在想“歧视”问题时,自然而然地想到普通人对所谓“弱势群体”的认知和行为,思考我们对这些少数族群所形成的认知是否准确,我们在行为上是否又对他们足够公正。然而不仅弱势者是少数,强势者也是少数,亿万富翁、地方党政机关一把手、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本身,也都是少数呢。如果一个社会中以所谓“底层劳工”或者南北战争之前的“黑奴”为绝大多数,而统治阶级只是寥寥几人(比如几百年前一些非洲、南美洲殖民地的社会构架),那么处在较高社会阶层的人,是否也是需要被体谅、被宽容的少数呢?

    所以这个问题不能从多数、少数的情况来看,主要症结在各族群所处的社会阶层,尤其是强势、弱势的相对关系。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受教育程度是否会影响人对阶层的判断、以及影响人们对不同阶层的认知和行为?

    回归到社会认知的根本上。简单来说,决定一个人对另一个陌生人的态度的关键因素,在于两点:友善度和能力。友善度,就是他对我是否是友好的,是朋友还是敌人;能力,就是他实现他的想法、愿望、态度的能力。而只有对方有能力,他的友善 / 敌意才可能影响到我,因此,能力其实是人初次见面对对方判断的重中之重(比如说,当 ISIS 很弱小的时候,没有人搭理他们,尽管他们是不友善的;后来闹大了,才成为所谓“中东毒瘤”)。能力高的人和族群受到尊敬、羡慕、以及嫉妒,而能力低的人和族群受到蔑视、冷落、嘲讽、甚至奴役。这是非常简单、普遍、显而易见的社会规律,你当然可以举出反例,但这个世界大体上是如此运行的。

    那么受教育程度对这个过程有什么影响呢?

    1. 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各阶层、各族群、各类社会分工等社会分层方式了解得更多,对各种区分方式导致的人群差异了解得更细致。如果受到社科教育更多,则会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的变化趋势。

    2. 受教育程度越高,本身能力也越强(我有个北大的朋友曾戏言,北大本科毕业生是社会底层中最有知识的),占有稀缺的教育资源后其本身也进入了某些代表高能力值的少数族群范畴,从客观上讲,与低能力值的社会阶层距离更远,差异更大。(这个在“民主和平等”的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总统竞选的时候,如果说这位总统出自某所“常春藤”学校,那就说明是来自精英阶层受到贵族教育的,距离底层选民远,容易丢选票,所以每次总统竞选都会在教育背景上互相攻伐大做文章)

    3.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相信或越信奉“任人唯贤”和“专业精神”,或者更延伸一些,更认可精英管理制度,认为专业的事儿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

    4. 受教育程度越高,更认可人的境遇与个人选择和努力的相关性。3、4 两点连着说,如果“正面”地解释,就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认为,社会资源应当按照能力和努力来分配;而如果“反着”来说,就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更倾向于认可现阶段的社会分层和等级分层,认为处在较低社会层级的人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5. 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受到现代文明和礼仪的熏陶,更能尊重差异(无害的),压制住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但礼仪本身不改变认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往往在社交礼仪上更靠近上层(毕竟教育资源是上层制定并向下灌输的),更能与上层产生友善与共鸣,也更能与友善无害的少数群体产生友善或消除敌意,但与不遵循社会秩序的少数群体则可能产生更大不和。

    那么可以看到的是,受教育程度变高,个人会在认知上有较多提升,对各族群之间的差异会有较多了解,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认知上的扩展会加深他们的区别对待行为(如果走运的话,只加深正面区别对待行为),为这些区别对待行为提供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丰富的社会、生活以及学术经验会让一个人更加明白如何趋利避害。对强势的少数群体,如富豪和大官,该巴结要巴结,该忍让要忍让;而对于弱势的少数群体,则没有主动接触的动力,当然也会产生更多处于人道主义的帮助。而如果一个少数群体对社会主流没有利害关系,或者说这个少数群体在能力和友善度上没有明显差异,那么包容与否,主要看个人选择。

    说到人道主义帮助,其实这也是分情况的。对于人类整体而言(不区分教育程度),我们对于那些运气不好的底层人群更友善(比如遭遇天灾失去家产、或者天生病变残疾等),而对于那些不努力、不进取、或者因为个人“离经叛道”的选择而处在社会底层的人群更冷漠。人道主义更多地是对于弱小、友善、而且和本群体更相近的人实施的,并不是对所有少数弱势群体一视同仁。比如目前中东难民的话题,一旦欧洲人民知道里面混有恐怖分子,他们的欢迎程度就大打折扣。相反,很努力地去做一件好事但因为能力不足回天乏术报国无门的故事,一般来说可以感动中国。

    所以总的来说,少数族群受到的待遇,跟周遭人民的教育程度关系不大,跟自身的能力和意愿关系更大。周遭人民的教育程度越高,对占据更多社会资源的少数族群(强势族群)越有利,但不一定对弱势族群更有害。

    [​IMG] Rui Hou,社会学博士

    美国有些研究对类似的假设做过验证,时间有限,随手一搜找到两篇稍微说一下吧:

    一篇 1978 年 Jackman 发在美国政治科学杂志(AJPS)关于教育程度和种族整合意愿的研究 General and applied tolerance: Does education increase commitment to racial integration? 研究表明高教育者在对一些 abstract items 上的回应显得更宽容,比低教育者更支持种族融合,但是在 applied index 上面反映则和低教育背景的人没有显著地不同。而在信仰体系方面,更没有显著地关于教育程度和接受非我信仰者的正相关数据。作者的分析认为,教育程度高了,自然学了不少民主、平等的概念,对于抽象的平等原则了解多了当然更为接受,但这种接受仍然停留在表面或者说是浅层次的接受,真的改变自己内心的体验恐怕做不到。

    这个其实也比较正常,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于同性恋运动,高教育层次的人估计会了解更多,表达政治正确意义上的同情或者支持,而低教育者可能会觉得这都是一群神经病。但是如果问两个群体如果你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你能接受(其出柜)么,估计两者区别在统计学上不会太大。

    而另一篇 1989 年两个社会学者发在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上有关教育背景和政治容忍度的调查则得出了稍微乐观一点的结论。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TOLERANCE:TESTING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SOPHISTICATION AND TARGET GROUP AFFECT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sophistication on willingness to extend civil liberties to nonconformist groups. We conducted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1984 General Society Surve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rong tolerance dimension that cuts across groups and types of actions. We found strong positive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a multiple target group tolerance scale that included both left-wing and right-wing groups.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 education effect on tolerance is mediated by cognitive sophistication.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tolerance are strong even when a person has negative feelings toward the target group. This paper helps identify why and when (e.g., cognitive sophistication and dislike of a target group) education enhances political tolerance.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for debates on the education-tolerance relationship.

    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认知成熟度(cognitive sophistication),有心理学家将认知成熟度操作位:对知识的兴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敢于冒不确定性的险,较低的反犹太主义倾向等等。研究说明教育程度高了,认知成熟度就高,对于不喜欢群体的理解程度就高。当然,这个调查只是针对政治观点,还要加入政治正确上的考量,如果想单纯研究情绪上的反对和容忍,估计这篇文章只能做个参考。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