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这种看起来就「错了」的艺术,正在掀起一波复古的风潮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1-20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什么是故障艺术 (Glitch Art)?

    [​IMG] 了不起的苏小姐,MFA/杂志主编,公众号:blinkzine/独立策展人

    好久没答题了,头脑和指头都不能松懈!

    [​IMG]

    上图作品:Lava rules everything around me

    Giacomo Carmagnola的作品,答案最后会讲他!

    顾名思义,Glitch art 就是“故障艺术”。算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小分支,关于什么是 New Media Art 我写过一个回答:新媒体艺术是什么?有哪些知名的作品? - 了不起的苏小姐的回答

    Glitch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失灵;短时脉冲波干扰”,可以理解成一种自动或人为的 bug。但是 Glitch art 不一定是只限制于数码环境中的,在 analog art 里出现的机械、或人为干扰产生的故障都可以被归为“故障艺术”;但重要的一点是,这不止是一种故障的呈现和表现,还应该是一种基于“故障”的审美创作,所以 Glitch art 也可以是看做是“美化故障”,或者通过“故障”完成审美活动的创作手段。

    关于历史

    Glitch art 的流行和进入学术讨论大概是 2010 年以后的时候,但其实它的出现还更早一些。

    最开始,Glitch art 的产生还是电子设备成像技术里的“出人意料”的图像错误,算是一种惊喜;后来,Glitch graphics 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偏好,就开始慢慢被艺术家接受,并人有意为之,在设计领域里也会有它的趋势和左右。

    最早 “Glitch” 在英语世界里的记录发生在 1962 年,在一次美国的太空计划里,信号图像的传输中出现错误,著名的美国宇航员 John Glenn(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曾完成过水星-大力神计划)对这种现象的表述为:"Literally, a glitch is a spike or change in voltage in an electric current." 翻译过来就是,这个小故障是穗状花序或电流电压变化产生的图像。

    早期作品

    Digital TV Dinner (1978) created by Jamie Fenton and Raul Zaritsky

    [​IMG]

    我手上有这个作品的 GIF,但是知乎怎么不能上传动图啊!所以大家就自己去翻墙 Youtube 搜好了~总之,那还是 analog 的年代,1978 年,人家还是在玩录像带呢。这个作品的音效,(对了,Glitch art 不止是图像,也包括音效)glitch audio 是 Dick Ainsworth 做的。他们是取材于一个叫“巴利”(Bally)的视频游戏控制台,(貌似是美国第二代家庭游戏机,我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干扰这个游戏,然后用录像带记录影像和声音的结果。

    比较有名的重要作品:Magnet TV (1965) by Nam June Paik

    [​IMG]

    南大神的作品,在电视机上面放一个大磁铁,显示屏里的图像和声音就会发生变化,把物理的因素拿出来给你看,还有点幽默感。这种作品是属于典型的人为干扰,有意为之的 Glitch art 先驱。而且我个人认为这种作品比较完整,除了显示器里的图像和声音,整个电视机加上大磁铁都有现代雕塑的意味,让我联想到杜尚在高脚椅上按一个车轮,错位的联系,物件的隐喻。

    同时,试想下,这种 1965 创作的作品放到 2016 年的今天,一个蠢萌蠢萌的人为干扰放到数码科技成为空气的年代,时间又是一大作用因素。对于科技和文化的观念变迁,可以谈论很多。总之,我觉得这种作品比现在很多人 PS 一下,或者截个图就拿出来放上 “Glitch art” 的标签要强上几百倍。

    事到如今,Glitch 已经可以囊括很多种类、媒介、载体的 bug,例如电子软件,电子游戏,图像、视频、音频,包括数据库。

    而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glitch 这个词由于流行音乐录影带的大热也流行过一整子,特别是那时有一批音乐人喜欢玩电子实验音乐,甚至是直接用电子噪音来创作,于是产生了 “glitch music” 这个种类,特指代那些 “experimental/noise/electronica” 风格的音乐作品。随着这些 VJ("video jockey" 的缩写)的推广,glitch 已成为一种审美风格影响了大众的趣味,于是现在变成一种视觉艺术里的热潮也不奇怪。我读 MFA 的时候,还有一个黑人学长,就是脑残形式的 MTV VJ,天天各种拿麦当娜的 MTV 做素材,各种玩坏。

    理论代表

    荷兰女艺术家 Rosa Menkman 算是 Glitch art 的领军人物,她本人是一位 glitch artist,同时还是策展人,是 “glitch art” 和 “resolution theory” 的理论家,出过一本书,专门研究 Glitch art,叫做《The Glitch Moment(um) 》是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出版的。

    [​IMG]

    同时,她还做了一个网站,相当于一个搜集和评论全球 Glitch art 的 blog,叫做 “Glitch Studies Manifesto”,网址在此:http://rosa-menkman.blogspot.com/2010/02/glitch-studies-manifesto.html

    网站本身就非常的 glitch art,怕你们打不开,截个图给你们看看:

    [​IMG]

    现在,Glitch art 在美国已经不怎么热了,有点被玩过了的感觉,而且是个人都能称自己是 Glitch artist。不过,我觉得,在新时代下的 Glitch art 有一点复古的意味反而是有意思的,不要过度地强调技术和数码科技感,反而是要回归到图像、结构、审美,较为深刻一些。

    最后,小提一下我最近发现的一个 glitch artist,pixel artist,也是个 digital artist,画面不全是 Glitch,而是利用 Glitch 成为一种手段,讨论媒介和图像意义的关系。毕竟,作为二维艺术的图像艺术还是得考虑到“符号-意义”,“能指-所指”的关系。

    艺术家名叫,Giacomo Carmagnola,意大利人,貌似还是个学生。

    [​IMG]

    上图作品:“Church fire”

    This has been one of my first experiments in which I combined pixel sorting with photoshop. It started as a test, but then it looked good so I carried on working on it.

    [​IMG]

    上图作品:“Derox”

    这是把翻拍的老照片和 PS 进去的 Pixel 合起来的 Digital collage 作品,可以看出旧的文化符号(含带着私人记忆和历史情感)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但是人物的面容却被数码时代毁灭,能指产生所指。

    [​IMG]

    上图作品:"GWM" - OFFF, let's feed the future

    同样是 digital 毁脸,面目全非的大理石人像,呈现出过去的艺术形式,现在的艺术形式或是叠加或是摧毁?Giacomo Carmagnola 似乎在问自己,什么是艺术?

    他的作品在画面表面还是有一定的装饰意味,总之是看着还非常赏心悦目的,不像是一般的 Glitch art 看着就是一种“错误”,这种特色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

    [​IMG]

    上图作品:“Sortintosh – pt.2”

    这就比较明显了,老式的电脑,虽然和一百年前相比已是非常惊人的科技进步,但在现代人的脑海中已是老古董。显示屏流出的 Glitch art,跟 Nam June Paik 的 Magnet TV 有点呼应,但是更是一种二维世界里的自娱自乐,另一种层面的人为干扰。或许,也是一种自嘲,现在人觉得很“酷”的 Glitch art 在后世人的眼里,也许很 low,就跟这种古董电脑一样,都是历史和科技淘汰的产物。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