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春节时礼貌拒绝亲戚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 古青 大部分答案都在教怎么回呛,我觉得没必要。一来大多数人个性没那么激烈,根本就做不到。二来就算自己不在意,总得顾及一点父母的面子不是?你过完年拍拍屁股走了,父母还得继续生活在这个环境里。 以前我碰到别人问我啥时结婚,回答就俩字,快了。 快了是啥时候?就这两年吧。 放心吧,一两年后你没结也没关系,他们早就忘了你曾经说过啥了。而且他们也根本不太关心你啥时结婚,无非无话找话扯几句而已。 同理,其他的问题也是。一个月挣多少钱? 呵呵,混口饭吃。找到工作没有?正在考虑去哪家呢。 没带女朋友来? 她回自己老家了。 …… 老一辈人有他们的生长环境,没接受过什么隐私权的洗礼。他们也就随口问问,没必要对他们怀有太大的恶意,随口忽悠过去就是了。 人生在世,山不转水转,结个善缘总不会错。当然,如果真的是评论区提到的那种不怀好意刨根究底的恶客,我还是信奉那句老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生活习惯和文化心理不是你几句话能教育过来的。只要我们年轻一辈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的隐私,知道不该问的别瞎问,这种社会文化迟早会扭转的。 阅读原文 在饭桌上遇到不友善的长辈如何优雅地回应? Charles Wang,微信:Mr_CharlesWang 切忌争强好胜,锋芒必露。 别让情绪奴役你的思想。 冷静下来,理性分析。 (一)打狗也要看主人:你与长辈之间的社交关系 人际关系中分血缘性关系和非血缘性关系,其中血缘性关系的重要性大家都了解,无需多说;非血缘性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获取方式就是通婚。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大家族(氏族、贵族、皇族)想要合作,就安排自己的子女与对方的子女通婚,这样双方的关系就得到了极大稳固,从此就是一家人了。 现代社会中,对血缘性的关系的追求,较之古代是逐渐弱化的,但血缘性关系的价值从没改变。非血缘性的“家庭”依然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大多数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以家庭为基础延伸出来的。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你和长辈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社交关系。 你的父母与他们的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等所构成的社交圈子,其中大多数人,就是所谓的你的长辈。 在长辈眼里,“你”不是“你自己”,而是“XX 之子”。 当父母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你时,会首先说“这是我的孩子”。 你和你的长辈之间,没有直接的社交关系,你们之间的联系,是以你父母为纽带建立的。 你父母交朋友、和哪些亲戚关系紧密,邀请什么样的人共进晚餐,和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没有资格去贬低、攻击你父母的社交关系成员。 如果你很不喜欢父母的某位亲戚或是朋友,可以和父母沟通你的想法,提出你自己的建议。 经过和父母的沟通,你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并不愚蠢,他们和某些人保持关系,通常是出于某种较为必要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些人真的令你很心烦,你可以建议父母尽量不要把他们带到家里来,可以多选择在外聚餐;或是你自己主动避开这些场合。 上图中不但显示了家庭人际关系网络的构成,也表现了不同阶层间关系强弱:配偶>子女>亲属>朋友 这是一个以人际关系组成的利益联盟。 比如你的父亲和他的朋友出去玩,旅途中他的朋友被人欺负,那你的父亲肯定会出手保护朋友;同样如果你的父亲遭遇险境,你父亲的朋友也会伸出援手。因为在这个环境下,你父亲和他的朋友同属于一个利益联盟,彼此互相帮助,对双方都有好处。 你被父亲的朋友打了,那你的父亲肯定要保护你,而与他的朋友对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父亲和你父亲的朋友就不再是统一利益联盟的成员。 同样,你惹妈妈生气了,也会面临来自老爸的正义の教育。 这里同时需要指出的一个误区就是,国内的家长普遍习惯宠溺子女,任何时候都把小孩的需求排在首位,但从健康的家庭关系角度出发,在家庭内部,作为成年人,你应该优先照顾你的配偶,其次才是你的子女。(当孕妇难产时,是不存在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问题的。) 回归正题。 在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其社交核心在于这个家庭的男女主人(也就是你的父母),你(子女)只是属于这个社交联盟中的成员。 在以父母的子女这个身份出现在任何社交场合时,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你所在家庭的形象,你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他人对你父母的评价。 你主动攻击了父母的亲朋好友,势必会导致对方与父母的关系受到损害,令父母因你难堪,而任何人对你的攻击,都等同于对你父母的攻击。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放在你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沟通的艺术 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子女和长辈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一些原则性问题,比如尽量避免和长辈发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讲讲技术性的问题。 首先,你要分析对方的动机、目的,根据你对目标的了解判断其意图。 一般情况下,亲属间的不友善行为多发生于言语、态度上,其动机大多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种情况: 情商低,不太会说话。 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高于你的父母,面对你们全家会有一定优越感。 刀子嘴豆腐心,见谁都那样。 曾和父母发生过矛盾,含沙射影挤兑人。 当时心情不好 好为人师 双方积怨已久,但还没撕破脸,但态度上明显不友善 看你不顺眼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只要对方不是心存恶意(绝大多数我们遇到的情况都是这样),尽量都以包容为主,应对的方式可以适当选择容忍、幽默、自嘲、附和,都可以。 血缘关系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千万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去破坏这种关系。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那万一真遇到来着不善的,故意找茬,父母不好发作,我又不能开口,全家人就这样被人欺负?! 当然不啦,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大家喜闻乐见的博弈环节。 如果你在饭桌上发现情况不对,由于亲属的一些言语,氛围变得尴尬,父母脸色也不太好看,请问这时候你该怎么做? 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快,脑子里飞快的思考,如何优雅的吊打亲戚糊他一脸? 错! 你这样做,你们全家就输了。 对方针对你进行攻击,多半是给你父母看的,先挑软柿子(你)捏,进可攻退可守,你父母也不好发作。 然而你这一摸就炸毛,全盘皆输: 显得你没涵养(家教),父母脸上无光。 给了对手借题发挥,扩大战局的机会。 擅自破坏了父母的人际关系。 父母还没表态,孩子就跳出来,众人也会对父母产生轻视。 正确的做法是:圆场。 如果你水平高,可以优雅机智的幽默一下,救救场子。 如果你水平一般,可以撒娇卖萌装委屈,长辈们也不好说你啥。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笑笑,闷头吃你的饭。 切忌沉不住气,强行打脸,装 X 不成反被 X,顺便连父母也搭进去了。 第一波攻击应付过去了,适当和父母沟通一下,了解下情况,别啥都不知道就像疯狗一样乱咬。 父母如果说没事,你就该干嘛该干嘛,你老爹老妈自行处理。 如果明显感觉到父母也很生气,或者对方咄咄逼人,已经殃及父母,那就痛快的进入备战状态吧。 一旦进入这种敌对的博弈状态,你要做的是就是把它当成一次战争,认真而严肃的对待,就像你玩电子游戏一样,什么时候该杀,什么时候该逃,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技能,都要用你的大脑去仔细思考。 千万别热血上头,意气用事。 在这种场合的沟通博弈中,我方的目的是: 保证父母利益不受到损害 不能让父母受到言语侮辱、肢体攻击 避免父母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 维持父母及整个家庭的声誉和形象 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令对方停止对你的不友善行为 适当的反击,让对方明白你不是好惹的,别想拿你寻开心 保持良好的整体氛围 好了,开战!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兵法》 在开战之前,你一定要明白,此次战役是否会输,取决于你自己,是否会赢,取决于对方。 如果你这位不友善的亲戚是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你整天游手好闲找不到工作,人家瞧不起你,你……就认了吧。 在战争开始时,你就要表明态度:虎父无犬子!老子不是好惹的。 对方看占不到便宜就会知难而退了。 如果对方还是针锋相对,那你老爸老妈自然就会介入,这时候……其实就没你啥事了。 如果开始了争吵或者肢体冲突,呵呵呵呵呵呵呵……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干! 完事。 这事本身对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不输,就是胜利。 其实通篇看下来,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优雅打脸的地方。 因为本质上,这并不是你的战争的,而是你父母的。 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别给你的父母丢脸,保护好你的家人。不要因为光想着打对方的脸,反而让自己的家人受到了损害。 大家都不是傻子,你今天打了亲属的脸,人家就会对你俯首称臣甘拜下风?别闹了,这样做只会积怨越来越深,让你的父母更加为难。 (三)范例 高考那年我考上了华科,父母请亲戚们来一起吃饭庆祝,在我眼里考上华科并不算优异,因为我的高中同学大多去了上交复旦南大,相比之下自己并不优异,但亲戚的眼里却满是嫉妒和嘲讽。姨父家孩子当年高考考得不太好,可姨父在饭桌上却不停说华科这不好那不好,又不断鼓吹他身边谁谁考上了南大谁谁考上了清北,又放言华科出来进不了他们单位,说:“我们单位不要华科的,只要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弄得我甚是尴尬。 “哎,姨夫其实我也觉得华科一般,可惜成绩不好想去的学校去不成,也挺后悔当初怎么没好好学习的。唉,现在大学生遍地,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姨夫,你们单位今年找的应届生多么,有没有特别优秀的,您是老前辈,工作的时候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喜欢呢?我学习学习。” 我考上华科后读了传播学,辅修计算机,但我自己很喜欢这个领域,想做产品经理或交互设计师。可在亲戚的饭桌上我的专业就没少被调侃过,大姨经常一脸鄙夷的对我说:“什么?你还没转专业啊?当年叫你选个好专业,以后出来能进我们单位,结果咧,学什么传播!”舅舅他们在饭桌上也总对我说:“你这个计算机放几年前还行,现在不行,我们单位都不招计算机的,你选修个建筑吧,出来才有钱赚。”舅妈更是特别神气的给我灌输她的人生哲理,“你要是不读研,绝对找不到好工作!我今天就把话放到这里!”这些话我并不认同,但碍于面子,只能尴尬的笑笑混过去。 “大姨~我就知道您对我最好了~还惦记着我工作的事情。我这不是还年轻嘛,想趁着青春任性任性~大姨你单位最近事多么,是不是都挺忙的?” “舅舅,建筑赚的多么?现在房价这么高,肯定效益很好吧?” “哎呀,舅舅这么能干,舅妈太幸福了!” 最近一次亲戚聚餐,我更是被拉着灌输各种人生哲理,我现在大二,还没有女朋友,在饭桌上就被亲戚们各种催着谈恋爱,这本无可厚非,但她们的观点我确实是不太能接受。我哥之前的女朋友家庭条件一般,我舅妈就对她一脸鄙夷,现在我哥新交的女朋友家境优越,我舅妈就 180 度大转弯,对她呵护有加前后判若两人,然后在饭桌上就开始拉着我灌输人生哲理,“你说,这个女朋友比上次那个好吧!我告诉你,家里有关系!她爸是市委里的,她妈在银行里面,她现在就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那是没点关系能进的?现在就是要现实,省好几十年的奋斗!我告诉你啊,你现在赶紧加油找个条件好的女朋友,再晚就等不得啊!”本来我哥和她女朋友相亲相爱是件挺好的事,舅妈跟我说这些话可能也是为我好,但舅妈这些话总让我感觉有些变味,对于找女朋友这件事我有自己的坚持,不太能接受舅妈的观点,而面对舅妈这些话我也只能附和着点点头。 “我哥真厉害,能追到这么好的女生,哎呀羡慕死了,我也要好好努力,以我哥为榜样!话说,舅妈,帮忙问问我哥呗,他女朋友还有没有单身姐妹或者闺蜜……” 最后的总结: 多吃饭,少说话,多装傻,少装 X。 吃完该干嘛干嘛。 阅读原文 读读日报里还有更多春节指南哟。 比如「EconPaper」就在读读日报里推荐过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三篇经济学文献帮你春节反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