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人反感文艺青年? Ronnie X,Lifetime Reseacher - 很多人愿意伪装自己是「文艺青年」,至少说明「文艺」这件事情,在他们看来是高级的、向善的,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花费精力的,哪怕初衷是一点点的虚荣。 这样说好了,他们在丽江或者稻城发自拍,畅谈自己对米兰·昆德拉或者村上春树的认知,发表自己对于《肖申克救赎》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看法的同时,他们至少先要走出去旅行,花点时间去吸收这些作品,再不济,至少也要通过搜索工具把一些名词解释熟读一遍吧。这种心向美好的态度,不是很纯粹可爱么。 每一个五千观影量,万张专辑杀手或者日读一书的真·文艺青年,最初也会有分不清基耶洛夫斯基和塔科夫斯基的时候,也有认为韩寒或者余秋雨是超牛逼作家的时候,也有听完披头士或者宋冬野的唱片就忍不住向朋友圈嘚瑟一下的时候。万事总得有个开始嘛。 所以大可不必反感「文艺青年」们。你可能并不清楚,对于世上很大部分的人而言,他们容易囿于生计和琐事,可能无法像很多「你们」一样,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去接收和欣赏高级的文化产品。获取这些优质内容的对价和渠道,可能都是他们在幼年或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难以负担的。更何况,其中有更多的朋友,之所以显得审美不太靠谱,只是因为太过年轻,获取的知识量不够丰富,欠缺些时间累积罢了。 因此,所有自发的,主动的去探寻精神层次需求的行为,无论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尤其如今正是这个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才刚刚脱离温饱时代,愿意为更优质内容付诸时间与金钱代价之时。 如果你再有些担心,又自认有充分的执行力的话,大可投身于能够协助创造更优秀的文化内容的领域之中。当下,这个事业大有可为:)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