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质量比较高的纪录片推荐? 张霁,艺名张雨齐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纪录片的概念,纪录片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媒体纪录片,比如 BBC 漫游世界系列、比如前面答案中提到的《非洲》、《南太平洋》、《人类星球》,媒体纪录片是指制作机构为媒体机构,以商业性为目的,以求达到最大化的大众传播功效的纪录片,媒体纪录片目的在于猎奇、科普、知识传输,普遍的表现是投资较大、场面宏大、制作精良、剪辑和设计感强,并非是以纯“纪录”、“纪实”的手段来表现,比如《冰冻星球》、《与大卫爱登堡一起探索植物王国》等纪录片,都会在片末揭示拍摄手段,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偏电影制作,比如《隐秘王国》,绿幕、合成等手段都用上了,这简直已经是故事“制作”了。 另一种纪录片是个人纪录片,偏向独立制作,导演需要在各大纪录片独立制作人大会上自己拉投资,搞创作,比如好多人推荐的《寻找小糖人》,明显看出的前后镜头不一致,这就是由于导演后期经费缺乏导致的,当然在这部片子中后期的手持摄影对人物表现意外地体现出了新的张力,也备受许多剪辑师的好评。个人纪录片的特点是纪实感强,具有浓烈的个人风格,着重表现作者个人的独特人生观和精神思考。相较于媒体纪录片,个人纪录片更侧重事件本身的“真实”。 接下来言归正传,推荐几部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纪录片。我想以米其林三星的标准,也给这些纪录片打一下星,一星是“值得”看的纪录片;二星是“值得寻找种子下载看”的纪录片;三星是“值得心心念念花钱收藏蓝光版”的纪录片。当然尊重版权,不论什么样的,都希望大家正规渠道观看纪录片吧,这个分类也就是看个意思。 一星:《故宫 100》、《中国古建筑》、《敦煌》、BBC 漫游世界系列、《手艺》系列、《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梁思成 林徽因》、《法租界巡捕房》等。下面大体说一下这几部片子,主要是觉得体现了一定典型性。 这三幅图代表的节目分别为《故宫 100》、《中国古建筑》、《BBC 漫游世界建筑群》,如果对中外建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来看看,《故宫 100》时常 4 到 6 分钟不等,是原来拍摄《故宫》的团队制作的故宫小片,或者讲一座殿、或者讲榫卯结构、或者讲一个传说、或者体现一种后现代的故宫艺术呈现,都比较有意思。如果看小片不过瘾,大家也可以去看《故宫》,对它的历史,讲的是非常详细了。 《BBC 漫游世界建筑群》是对世界建筑的一个综探,不管是现代理念还是传统建筑,呈现了多彩的空间以及设计风格,主持人非常有经验。我常常觉得 BBC 漫游世界系列是穷人福音,不用出门,就能领略世界,当看到各种独特建筑时,那种感觉,非常震撼。同类的还有《BBC 花花世界》,漫游世界花园的,各种各样的花园,都非常有意思。 《敦煌》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了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这部纪录片拍摄了许多游客不能进入的洞穴,非常有助于大家体验古中国的艺术之美。结尾许巍的歌一响起来,令我非常有想哭的冲动。 《手艺》系列纪录片,科教频道已经做完第四季了,不好意思,网上就找到这张图,凑合看吧。《手艺》系列对我国传统的手艺例如泥塑、木雕、人偶、酥油花、草龙、首饰龙灯、廊桥等等都有非常好的呈现,拍摄精良,制作精美,但由于体量太大,一百集,导演水平也不同,所以良莠不齐。同时 35 分钟的节目长度导致“注水”较多,影响观赏性。如果大家想看的话,推荐大家看纪录频道的改编版,纪录频道改编的是其第三季和第四季,25 分钟的长度保留了节目的精华部分,适合传播,个人认为节目表现最好的还是台湾的手艺人,不管是古瓷还是漆器、木雕还是陶器,台湾的手艺人那种底蕴,和大陆民间的手艺人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台湾艺人偏于古风,自然内敛含情脉脉,大陆民间的手艺人大多是下里巴人式的质朴,在高阶艺术上,大陆的可能偏商业也多一些。如果为节省时间,我推荐大家必看的两集是《古瓷新生》和《徽韵巧雕》,一台湾、一安徽,两人都是业界翘楚,但是追求、品味,是完全的两种风格。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镜头非常炫,尝试了很多纪录片方面的表现手段,总导演是我非常喜欢的王冲霄老师,他的另一部片子《扎溪卡的微笑》,我会在二星里推荐一下。王老师是一位非常注重艺术感觉的人,为人说话也很温柔,啊,这个不谈了……总之,《茶》作为媒体纪录片是不错的。同类的纪录片还有《与全世界做生意》,(我推荐纪录片有时候根据内容,有时候根据表现方式,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好像不大搭,其实看了就知道它们的相似了),《与全世界做生意》是讲中国商业的扩张,非常有意思,埃塞俄比亚的中国工厂、在印度做生意的中国人、中国义乌等等,都用了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来表现。 《梁思成 林徽因》胡劲草的片子,非常文艺,推荐文艺的男男女女们去见识一下民国时代的人物品格和文采。胡劲草去年拍了《甲午》在一套播出的,我打算也放在二星里。 《法租界巡捕房》,与之同类的还有《远东第一监狱》、《百年警察之武汉 1911》等,都是当年《见证》栏目的佳片,对民国历史有兴趣的同学一定要去看,表现方式非常生动,解说文采斐然,镜头内蕴沉稳。这几部片子同样推荐大家看纪录频道改编版,因为原片都是 35 分钟的时常,带有一些枝蔓,25 分钟保留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其中推荐《法租界巡捕房》的前四集,《远东第一监狱》推荐第五集陈璧君,《百年警察之武汉 1911》质量稍逊于前两部,对现代警察制度感兴趣的筒子可以去看。 (答完一星就感觉好累,感觉没有力气写二星和三星了……知乎的红人们让我再次对你们深深致敬!) 二星:雅克贝汉系列、《扎溪卡的微笑》、《甲午》、《高三 16 班》、《人类星球》、《冰冻星球》、《非洲》、《舌尖》一、《枪》等。 雅克贝汉应该是纪录片爱好者入门必看的一位导演了,他的《鸟的迁徙》、《海洋》、《微观世界》都被许多人所称道,如果我排名的话,应该是《鸟的迁徙》、《微观世界》、《海洋》,海洋虽然进了院线,但是在探索和表现力上,都不如前两者深刻动人。大家应该对他比较了解了,我就不细说了。 《扎溪卡的微笑》是我喜欢的王冲霄老师(捂脸……)的作品,虽然是纪录频道出品,但带有浓郁的个人纪录片风格,讲的是微笑列车协会对藏族地区唇腭裂儿童的救治过程,至今还记得当时看到这部片子时的惊艳,完全具有国际竞奖水准。我因为这部片子深深地喜欢上了王冲霄老师。王老师也是一位不断探索的体制内纪录片人,之前的作品包括《颐和园》、《千年菩提路》、《外滩》(《外滩》我觉得拍的挺差,虽然有金世杰和许玮宁来演杜月笙和李香兰……)、《故宫》,以及前面提到的《茶》等。 《甲午》是胡劲草的作品,这是一部对家国命运具有深刻反思的纪录片,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我们国家的进程将会是怎样。依旧的文艺腔,女导演可能都比较温柔范儿。 《高三 16 班》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实性较强的纪录作品,去年引起较大反响的纪录频道出品的《高考》,其中的前一二集《毛坦厂的日与夜》就是参考了《高三 16 班》,我个人喜欢《高三 16 班》所呈现出的朴实,能够看出导演扎实的表现功底。《高考》的前两集,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刻意与小小的恶意,可能也是为了传播效果。这部片子同样有纪录频道 25 分钟的剪辑版本,非常有助于大家追忆当年。 《非洲》是一部把媒体纪录片的技术表现推到极致的纪录片,前年在 BBC 播出时万人空巷,非常有意思的把每一种动物都拍出了人性,纪录片评论家们都激赞两只斗殴的长颈鹿,一分钟的素材,硬生生被剪辑和配乐搞出了史诗般的悲壮感。在节目中即便是非常好笑的壁虎捉狮子身边的苍蝇,用的都是 007 执行任务时的配乐,那种动物的拟人化,完成的非常高级。 同类的还有《人类星球》和《冰冻星球》,《人类星球》在于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延展,《冰冻星球》则充满奇幻,表现了地球最北之北极的绚丽,我家宝宝非常喜欢《冰冻星球》,虽然他只有一岁十个月,但是看到广袤的冰山和神奇的猫头鹰,都会异常沉静与激动。 《舌尖》一,大家说得太多了,就不说了。 喜欢枪的男士可以看看这部纪录片,《枪》非常有意思,每一种枪,导演都给了专属音乐,以及不同韵律,或爵士、或摇滚,节奏与解说语速都非常快,是一部不错的国内媒体纪录片样板。 三星:《七年》、《寻找小糖人》、《浮生一日》、《轮回》。 《七年》是那种我们梦寐以求的纪录片,导演追踪了十多个孩子从七岁至今的故事,如今已经拍到《56up》,七年一跟拍,人物时有缺席,但大多数人,我们都从小看到了老。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希望少走一些弯路,希望知道是否某个决定影响了我们之后的生活,就如同七年中的人,结婚、离婚、走出贫困、陷入流浪,谁也无法判断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但是看到他们的 56 岁,各个都体现出一种平静的状态,还是会感觉到内心的欣慰。 而更神奇的是,《七年》的主人公,不论是贵族还是乞丐,都愿意让摄像机参与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相信人人之间都会存在比较和后悔,今天你对身边人说我爱你,七年后,他可能就离你而去了,如何面对,在大众面前坦诚,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感谢他们,都没有缺席。 建议大家从《7UP》开始,《14UP》、《21UP》、 《28UP》、 《35UP》、 《42UP》、《 49UP》、 《56UP》一部部看下来,对你的人生一定会有相当的启发。 与此类似的纪录片,还有一部《俄国人生七年》,中间有苏俄解体的历史背景,人物命运更加波折。 如果说《人生七年》是一部人生的纵深,那么《浮生一日》则展现了丰富的人生横切面,二者殊途同归,在《浮生一日》里,有人恋爱、有人出生、有人死亡,有人勇敢,但是这一日,或许也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就如同《人生七年》,你希望它是一部《圣经启示录》般的人生存在,可是看下去,你或许也会觉得人生,就是那么的平静。 说到人生的平静,相信没有一个人会比罗德里格斯更加懂得人生的平静,《寻找小糖人》是一部惊艳的作品,不论是其艺术表现还是片中人物的人生观,一位在南非巨红的神级偶像,在自己的家乡底特律却籍籍无名,靠在工地上搬砖为生,当他知道了自己在南非被当做神一样供奉、甚至自己的音乐引导了南非的人民革命的时候,他却非常平静,没有抱怨,没有懊丧,依旧在旧的房子里平淡的生活。这一种巨大的反差力量,带给人深刻的人生观震撼。 《轮回》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录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全靠音乐和画面支撑,被许多人评价为“死前必看”,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心态不大好,觉得它太闷,没有看完,第二次看完后却深受震撼,有种突然理解宇宙浩淼的感觉。图片中喇嘛们正在制作的,就是坛城沙画,做好后就会焚毁,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看完《轮回》,如果想了解坛城沙画,可以看《手艺 坛城沙画》这一期,对其制作过程、含义表述非常详细。 终于写完了,后面有点没劲儿了,好累…… 纪录片是一项特别有意思的艺术,它充满了各种探索与试验,同时,还有浓烈的导演风格,在镜头后面,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记录的世界里了解世界和人生,是非常有参照性的。希望大家和我多交流纪录片。 PS:打星有个人情感色彩,实话实说,同档里头国内纪录片与国外纪录片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还是希望大家多关注国产,纪录片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行当,需要大家的多多支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