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先不谈情节,《荒野猎人》的镜头实在太美了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3-2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荒野猎人:鲜血、冰雪和火焰

    [​IMG] 章漱凡,学电影的

    莱昂纳多和小金人的爱恨情仇遮蔽了许多关于这部电影本身的话题,然而并不能掩盖本片高超的质量。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简直太可怕了,去年《鸟人》刚过,今年这部片又是一个大动作。

    总的来说,本片是一部技巧性充足、完成度高、阅片趣味很浓的电影。它的故事完全不复杂,非常简单,同时在视听技巧上令人惊叹,而每个人物的完成度也很不错,整体影片风格突出。它和《鸟人》的完全不同在于,鸟人几乎每一帧都喷发着无穷的才气和戏谑,它是光怪陆离和具有某种后现代气质的;《荒野猎人》则视野宏大同时视角犀利,总体风格相对比较传统,classic,炫技的成分小了许多,但是也相对得更加粗野和浓烈。

    我一直认为,有一种好电影,它能给观看它的观众带来“通感”。本片就是如此,看片过程中我几乎会闻到冰雪味、血腥味、火药味、猎人身上的酸臭味、烧焦的木头味、风雪过后早晨太阳晒在树木上的味道等等。本片对于整体环境氛围的描绘简直太棒了。我们来一方面一方面学习。

    [​IMG]

    (从这一张截图开始的画幅比例都不大对,大家凑合看)

    本片的镜头设计风格还是很强,基本上都是广角,画面视野铺得很开,略带一点低角度。我自己拍片一般很少用广角,不得不说能把广角用这么漂亮,冈萨雷斯和本片摄影艾曼努尔真的非常牛逼。《鸟人》的广角也非常多,不过营造的是一种人物变形和背景梳理的感觉;本片则把镜头的大部分空间让给雪山、森林,气氛营造很棒。

    如果我印象没错的话,本片非常慎用手持风格的镜头,非常稳,这个当然也是冈萨雷斯这些年一贯的风格。动作性这么强的戏,其实用手持设计起来就容易得多,但是也平庸;导演在这个问题上很讲究,每个镜头的设计都很精美漂亮,也很洒脱。

    [​IMG]

    这个长镜头那是相当漂亮;看看这景深。不能传动图,这镜头的动作真的是好看。想想看,如果让你设计这一段镜头怎么做呢?实在想不出比本片更好的做法了;所有切镜头都会显得太碎太平庸,同时气氛也不对。男主角此时的忙乱、慌不择路,还有整个场景的张力都被镜头表现得非常到位。

    不光是每一个镜头本身的设计很抓人,本片镜头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的视听构思是非常棒的。

    [​IMG]

    对于森林中树木形态的表现,全片基本是按照这个类型:扑面而来,望不到尖,并且由于广角变形,左右的树都往中间长了似的。只有很少情况下才用其他的表现方式。这个做法至少在我看来,特别体现森林的一种气质和氛围。

    我们可以感觉到,本片基本全都是外景,每一个外景的拍法都很重要。数林、雪地、山岭、悬崖、瀑布、河流,每一种场景都需要创作者去构思镜头的走法。我们能看到,每一个场景镜头的风格是基本一致的,这也让全片的视听非常统一化。

    我看到过报道,说是本片由于外景多,基本要靠自然光,有时候等光就花很多时间。这是很棒的做法。我个人非常喜欢拍外景,但是外景中很难挥洒自如,因为肯定不如棚里或者搭的景里那么自在,限制特别多;不过外景要是拍的好,那气质和氛围是内景、特效等等都比不上的。看看本片的整体气质,再去看看诸如《300 勇士》,就显得后者非常轻飘。

    [​IMG]

    类似这种镜头在本片数不胜数。这样的光、景深真是太棒了!我之所以能在本片中获得通感,也是因为导演不断地把这样的镜头投射出来。雪、松针林、河水不断地把人物围在中间,整个氛围极其辽阔。我们有时候拍片希望突出环境,往往需要有诸如破房子、旧街道、高科技城市等等背景,却很难真的把人物放进去展现出来。《荒野猎人》一是通过真实的外景来做,二是镜头设计上,把人物推到前景的极致,在后景放入大片大片的色块和环境,十分漂亮。

    [​IMG]

    嗯,不同的场景,设计是如出一辙的。这个代入感就很强。本片的颜色也很有意思。我拿到的版本和截图效果太差,就不放了。我们不常见把白雪皑皑拍得如此灰暗和野性的,整个片子的调子很出色,和整体叙事风格还是很符合的,基本上灰色为主,偶尔配上鲜血的暗红色。

    我们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复仇”的简单故事之下,更为重要的确实是本片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荒野气质,一种对于自然环境的暴露。许多自然环境突出的电影却容易忽视人物,本片则却没有。我们能感觉到基本上每个人物都是处在电影所展现的自洽逻辑当中的。而印第安人的问题总是政治热点,本片也基本回避(与昆老师的态度截然不同)。我猜想,创作者所热爱的这个故事的关键,还是对于人与某种力量纠缠之下的状态,这个力量可能是大自然,也可能是所谓人性,所谓复仇之心。

    其实我这时候是想到了某件我们国内前段时间也重新开始报道的事儿:威海渔船,11 人杀 22 人。想象一下,假如这件事我们来改编电影,该怎么做呢?(当然暂且不考虑我国的制度)我们想要的也是一种通感,可能我们希望闻到的是海腥味、机舱内的机油味儿、水手身上的骚臭味、血腥味、铁锈味等等。我们该怎么去设计镜头;船舱内的内景是逼仄和幽闭的,船舱外则是辽阔、冷酷和变幻无常的大海。那些水手们,那些和大海混为一体的,在某种情况下失去人性和理智的人,在把刀刃插入对方身体的时候,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鲜血混杂在海水、鱼的体液、呕吐物,在甲板上被清洗;尖叫、呵斥、机轮声与肢体被砍断的钝响——

    像《荒野猎人》这样的好电影,可能就是会给我们这样多的思索,以及许许多多能够模仿和学习的方面吧!

    《荒野猎人》,学习了。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