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为什么现在动画追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就完结了? 知乎用户,动画宅数据厨。不懂动漫。 先参考这个:日本动画公司为什么选在 1 月、4 月、7 月、10 月这几个节点集体发布新番,而不是其他时间点? - 知乎 日本电视台可以给的时间段都是完整的时间段,以季度算,最短 1 季度(3 个月),最长 N 季度。 一个月有 30~31 天,一个季度就是 91~92 天,每 7 天一集,所以一个季度最多就是放 13 集。因为不一定是一个月的第一天开始播放的,所以实际的时间还有浮动,但大致上都是 11 集~13 集左右。 所以动画的集数以 13 为基数,都是其倍数,比如 26、39、52。26 就是半年,52 就是一年,39 集多见于腰斩的情况。 在过去,日本动画市场还是局限在青少年市场,针对的目标人群是 6~15 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人群。主要的商品是衍生商品,比如文具、玩具之类的。因为这个群体消费能力弱,因此商品以低价大量销售为销售策略。这就决定了作品放映时间一定要够长,保持他们的购买欲望。 那个时期的动画作品都是 1 年起算的。就好像现在的少儿向动画作品一样,都是一做就做一年,然后每年出新系列的。 在《宇宙战舰大和号》之后,御宅族群体开始形成,动画业界开始开拓青年族群市场。当时的青年动画是以 OVA 的形式出现的,因为制作量不大,拿不到电视台的放映时段,而制作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以买到电视台的全日制时段。 1990 年,日本的电视台开始开放深夜时段,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出售,同时深夜时段的管制也比较少,因此过去的 OVA 作品开始转战电视平台。因为深夜时段观众少,收视也上不去,自然就便宜了。 而深夜时段是以季度为单位出售的,不像当时的全日制时段以年为单位。这就使得有更多的动画公司可以参与到其中。 虽然青年向动画的单集投入要更高,但是因为只做一到两个季度缘故,所以整体投入就要少得多。而且因为播放周期短,收回成本的时间也要短得多。 青年动画的销售策略也和少年动画不一样。主要是销售高价的录影带(当时还没有 CD,更别说 DVD 甚至 BD 了),还有单价比较高的周边产品,比如比较高价的模型、手办等等。这些周边产品虽然销量少,但是因为单价高,所以也是十分可观的市场。 因此,只要是瞄准深夜时段的作品,都是一到两个季度的,其中一个季度的很多,两个季度的次之,而做一年的整体而言并不多了。 我统计了 1960 年到 2012 年期间所有放送完毕的电视动画作品 2461 部(排除了部分没有记录集数的,排除了不足一季度的特别篇作品),制作了如下图表,你可以看看集数是怎么分布的。 数字来源:日本のテレビアニメ作品一覧 - Wikiwand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