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织娘的寂寞——缂丝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5-0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一种用纱线完成的,像《核舟记》那么精巧的雕刻

    [​IMG] 张奕璇,织女

    儿时念书,读到《核舟记》,其中王叔远的高超核雕技艺令我赞叹不已: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IMG]

    又读《穆斯林的葬礼》,被陆子冈“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的精巧琢玉技艺深深折服。

    [​IMG]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的手艺人凭借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日复一日的用心雕琢,为我们留下了琳琅满目、令人拍案叫绝的珍宝。

    然而今天我想要和你们聊的,是一门用纱线做雕刻的艺术——缂丝。

    [​IMG]

    初见这名字,嗬!这么生僻的字,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缂丝,音同“刻丝”。这名字不光咱们不大认识,宋代的古人们对于它的解释也颇多争议。诸多解释,什么“缂”“刻”“克”“剋”,乱得跟绕口令似的。

    我比较认同《说文》中的解释:“刻,镂也”。

    缂丝织物表面的图案有雕琢的立体感,流光溢彩、丰富动人。

    这是一种梭织物,由经纱、纬纱组成。

    [​IMG]

    简单粗暴理解法:

    竖线就是经纱,经纱是本来就在织机上排排坐好的。

    横线呢是纬纱。梭子带着纬纱在经纱间游荡,荡来荡去,就形成了织物。

    缂丝在原料选择上,一般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原则。

    经线(竖线):一般选用较细的白色生丝,(比纬纱细,所以呈现出的图案更加立体)

    纬纱(横线):丰富多彩,可以采用较粗的彩色熟丝,也有采用真金白银孔雀毛纺出的纱线。

    [​IMG]

    (孔雀的羽毛只有中间一小段的细度和强度是满足制造要求的,将孔雀羽毛一小段一小段接起来制作孔雀毛纱线,也是极其费心力的工程。)

    一般古代的梭织物,如织锦,是“通经通纬”的——即经纱和纬纱连续不断。通过改变纬纱与经纱之间的上下关系,而织造出不同的花纹效果。

    (比如看这张图片里的土家族织锦机:大大的梭子牵着一根粗粗长长纬线,在藏青色的经纱之间穿梭。)

    [​IMG]

    (比如看这张图片里的土家族织锦机:大大的梭子牵着一根粗粗长长纬线,在藏青色的经纱之间穿梭。)

    而缂丝则不同,制造的特点是“通经回纬”——即经纱连续,而根据花色图案的变化,会有许多不同种色彩、质地的纬纱接力编织。

    一幅缂丝作品要用到几十只载有不同色彩纬纱的精致的小梭子来参与编织。

    [​IMG]

    正因为纬纱的接力编织,而不连续,透光可以看到缂丝织物有通透的边缝、小孔,类似雕塑作品中镂空雕刻的效果:

    [​IMG]

    此外,缂丝织物还有一个特点:在织物两面都可以观察到完全相同的图案。

    现代的缂丝织匠又对缂丝机进行创新改良,从而实现双面不同的花型效果:两面不同的图案,不同的色彩,甚至纬纱也采用不同的材质。

    双面花型不同的制作原理目前大师们都秘而不宣。

    我个人猜测,应该是采用双层的经纱,两层经纱间纬线进行串套使得两片织物结合在一起。

    另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我见到的所有双面不同的缂丝作品全都是正面花鸟图,背面是书法作品。可能也是因为书法作品的白色部分较多,所以可以较多采用白色的纬纱,不容易映到正面,影响正面的花形图案吧。(不敢再多猜下去了,一来怕自己见识短浅猜错了,小看了前辈们的智慧;二来怕自己一个不小心猜对了,害得人家没饭碗。猜对猜错,都是冒犯。)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