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高质量回答提供者们是怎样搜集资料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6-2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恍然大悟,百科和搜索引擎这样用找资料更高效

    [​IMG] stevenliuyi,随便玩玩

    虽然不是题目中说的「大牛」,但既然是交流经验,我也就说几句好了。

    我在 Wikipedia 上写过的条目中九成以上都不是我专业领域的内容,所以几乎一直都在搜集各个不同领域的资料。主要的工具和大多数人都一样,就是 Google 和 Wikipedia。大的方法论不谈了,只说一些我平时会用到的小技巧。下面说的主要是针对并不非常了解的领域而言的,在专业领域中找专业资料就不太适用了。

    先说说 Wikipedia。Wikipedia 的条目能让人对一个事物或概念有基本的了解,但大都不会特别深入,不过以此为基础,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资料。大家都知道,每个条目后面的「参考文献」(References)和「外部链接」(External links)都是很好的资料来源。另外,除直接介绍一个事物的条目外,Wikipedia 的其他条目中其实也可能会有可利用的资料。直接通过条目中的链接访问其他条目的方法肯定所有人都知道,我就再介绍另一些从 Wikipedia 的一个条目顺藤摸瓜到其他相关条目的方法,这些对常用 Wikipeida 的人来说或许都是常识了,但我和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其实有挺多人并不了解,所以还是说一下吧,熟悉 Wikipedia 的可以跳过了。

    • 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是条目中的「参见」(See also),这里会列出在某些方面与条目主题相关的其他条目。比如我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1326/answer/15266357 这个问题时,原先只知道Nix v. Hedden案,我是通过英文 Wikipeida 条目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x_v._Hedden ,才在 See also 中发现了另一个异曲同工的案件Toy Biz v. United States。同样通过这个条目的 See also,原先我只知道对番茄是蔬菜还是水果有争议,后来才了解,原来还有人把番茄酱也算作蔬菜的。
    • 另一个直接的渠道是条目底部(有时在侧边)的导航模板(Navbox)。导航模板会系统地罗列某一主题下一系列的条目,能够很快从一个条目挖掘出其他有关的条目。比如,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中国是不是还有其他与上海纽约大学类似的学校。其实看一下 Wikipedia 的条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上海纽约大学),通过条目下面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导航模板,问题马上就得到了解答。而且如果你想对这个问题有进一步了解的话,以此为起点,你也就知道应该用 Google 搜哪些关键词了。
    • 每个条目的最下面都有「分类」(Category),这是把 Wikipedia 条目通过不同标准进行分组的方式。在某个分类下,你能找到属于该分类的其他条目。随便找了个我自己写的条目,「上海舞潮案」(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上海舞潮案),这是民国时曾轰动一时的「群体性事件」,如果你想由此再了解民国时期还有过什么类似事件的话,可以发现这个条目有个分类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骚乱或暴动」。如果你想知道的是上海历史上还发生过什么事件的话,也有个分类叫「上海历史」。像这样以点带面,你可以很容易地丰富你需要搜集的资料。再提示一句,分类和条目一样也会有跨语言链接,比如你可以从中文 Wikipedia 的分类链接去看英文 Wikipedia 的同名分类(如果有的话)。
    • 有些 Wikipedia 条目是很难直接通过搜索条目名称发现的。有时通过上面说的导航模板或分类能发现这些条目,此外还有 Wikipedia 的全文搜索(还可以用 Google 的 site 实现站内搜索)或者条目左边工具箱中的「链入页面」(What links here)可以利用,某些时候会有意外的发现。再举个我翻译过的条目为例:超新星观测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超新星观测史)。我想会直接搜索「超新星观测史」这个名称的人应该很少。比如你可能只是了解到产生蟹状星云的 SN 1054 超新星在《宋史》中有记载,你或许会想搜集更多中国古籍所记录的超新星的资料。这时,你可能会通过在 Google 搜索「SN 1054」进入 Wikipedia 的 SN 1054 条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SN_1054)。通过条目的「参见」,你确实会找到其他几个类似的例子。但如果你点击左边的「链入页面」(全文搜索也行),从中发现「超新星观测史」这个条目的话,你就会找到关于这一主题更为详细的介绍了。Wikipedia 中还有很多列表(List)条目,也都是很难通过直接搜索条目名称找到的,但这些列表对搜集资料来说却是相当好的参考。「列表」与「分类」有类似的地方,也是罗列同一主题的条目,但大多经过系统的整理,再随手放两个我编写的列表,可以看出列表和分类的区别:圣经汉语译本列表(https://zh.wikipedia.org/wiki/圣经汉语译本列表)、工作介质列表(https://zh.wikipedia.org/wiki/工作介质列表)。
    • 最后这个方法虽然用的不多,对目的性很强的搜集资料来说也没啥用,但偶尔会有些惊喜的发现,就是找 Wikipedia 某一编者写过的其他条目。知乎上很多人可能就有类似的习惯,当你看到某人的一个精彩回答时,你会想把此人的其他回答也都看一遍。在 Wikipedia 上你也可以这么做。这招对专攻某一领域的编者来说很有用,如果看到一个高质量的条目,你可以通过此方法找到这一领域其他一些高质量的条目。只是对我这样啥内容都要参一脚的编辑来说这招就没用了,和点「随机条目」没什么区别。

    接下来是 Google。呃,发现已经写很长了,幸好 Google 搜索的技巧能找到很多介绍,我就不说具体技巧,只简单谈谈我个人用 Google 搜集资料的经验好了。其实主要原则还是我前面提到的「以点带面」,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个关键词,当通过搜索发现一篇好文章或一个好网站时,从中很可能会找到与此有关的另一个关键词(还有就是像前面说的通过 Wikipedia 找新的关键词),然后再搜这新的关键词……如此反复,在找一系列相关的关键词的过程中,也就看了许多相关的文章和资料,对关注的主题便会有个总体上的印象了。而且从中也会了解到,如果需要继续深入的话,可以去看哪些书或资料。

    找到的这些关键词我不仅会一个个地搜,还经常随机挑两三个相关的关键词一起搜,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还有就是搜对应的英文,不仅单用英文搜,也会中英搭配着搜,同时不要忘了加上 Google 的各种搜索技巧(""、-、site、filetype 等等)。另一个小提示是,某些词汇大陆和港台的叫法不同,搜港台用法可以找到一些额外的资料。想要知道一个词的港台用法,可以用 Wikipedia(参考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62943 ),还有两岸合作的中华语文知识库(大陆版:http://zhonghuayuwenzhishiku.org/ ,台湾版: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可以参考。

    除了 Google 和 Wikipedia,我经常用的工具还有:

    • 论文数据库,像 CNKI、Google Scholar,还有其他一些专业数据库。对我不很了解的领域,我尤其会关注综述型论文,还有硕博论文,因为会对基本背景内容阐述的比较详细。
    • 图书数据库,我常会用 Google 图书搜索,与网上的内容相比,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更权威,虽然更新会比较慢。中文的话还有超星图书、CADAL 图书可用,如果是高校学生的话这些应该都是能免费使用的。(顺便一提,学生的话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网站上看看,会有很多免费好用的数据库)
    • CNKI 工具书搜索(http://gongjushu.cnki.net),里面收录了上千本中文工具书,各个专业的都有。如果能用 CNKI 的话应该是可以免费使用的,其他人的话,它的搜索功能是还是能用的,只是会看不到完整的全文。

    还有就是,平时在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时,找到的好网站、好资料库也要记得整理收藏。我在写 Wikipedia 条目时,遇到某些特定主题的内容, 除了在 Google 以及前面提到的那些地方找,还会在我平时积累的一些相关资料库中查找。略举几个例子,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基本都不太会用到,但我只是想说明,有些时候直接查这些资料库要比在 Google 搜索结果中大海捞针更加快捷精准:比如写清朝人物条目时,我一定会先去查中研院史语所的「明清人物传记资料查询」(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web/html_name/),特别是其中每个人物的履历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如果涉及到当代中国政治历史的内容时,我会去查一下过往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http://rmrbw.net/http://ckxxb.net/),虽然平时没人会去看这种东西,但史料价值还是很大的。植物类的话,我就会去搜中国植物志中的内容(http://v2.cvh.org.cn/);和数学有关的会去 MathWorld(http://mathworld.wolfram.com/);和哲学有关的会去斯坦福哲学百科(http://plato.stanford.edu/)……不一而足,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就是平时要注意积累,到需要的时候自然就能更有针对性的找到有用的资料。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