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大误 · 最直接的诱惑,就是头上飘荡的光影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7-10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如果文明诞生于海洋,会有怎样的发展轨迹?

    [​IMG] 柠檬黄,一只鸡精

    海纪年前 3000 年 西拉海

    一只无忧无虑的鱼在广阔的海洋中游曳,它已经不年轻了,但记忆却很贫乏。事实上,它从来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这对它来说并不是值得烦恼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海洋时时刻刻都是新鲜而充满乐趣的。

    此时,它就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乐趣——一只张开的蚌。 然而当它好奇的游过去看一眼的时候,蚌毫无征兆的合上了,夹住了它的尾巴。

    在它扭动身子挣扎的时候,看到了两个人从礁石后面走出来,一个兴高采烈,另一个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你看,亲爱的,我早说这一招对任何鱼都管用。” 这些海底人自称海类,这一称呼源自于对于征服和改造海洋的自豪感。然而事实上,海类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灵活的——他们的大脑太重了,不可能有多么灵活——但他们拥有智慧,会在海洋中利用大型贝类设下陷阱,会收集海草编织成网来保护自己(甚至有的海类用这个捕获过大型鲨鱼),还懂得利用乌贼的墨来隐藏自己,他们利用其他生物来获取智慧以外的优势。 眼下这条鱼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了。

    海纪年前 2000 年 希伯海

    海类的聚落里传来了一阵异响,年轻的海类们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然而年老者知道:这意味着动荡与危险。 卷在海草房子里的海们匆匆的打开自己的海草卷,把海草卷紧紧的粘在自己的吸盘上,并用其他的附肢在海底上打洞,聚落的守护者们准备出发去打开聚落外的陷阱丛——这一切都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了,每次都让他们的恶邻捞不到一点儿便宜。

    然而这一次他们却没有这么好运。 敌人比想象中来的快得多,甚至守护者都没来得及出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恶邻以完全不同的神态出现在自己面前,而看着他们的头顶,海类们明白了一切:恶邻已经取得了速度上的绝对优势——他们竟然驯服了旗鱼。

    速度使得防御都瓦解了,甚至有的聚落在自己已经变成俘虏之后才听到代表警报的提醒。与海类必须贴着海底行走不同,旗鱼的移动快速而灵活。无论是陷阱还是海草网,都对旗鱼快速而立体的攻击无能为力。

    速度就是力量,在这力量之下,海们连逃跑都做不到。

    海纪元前 200 年 奥利海

    假如希伯海的聚落能存在至今,他们将看到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发展:自己的恶邻几乎已经征服了世界。恶邻的驯服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展开身体用吸盘吸附在生物上的技术,恶邻驯服了巨大的鲸类。这使得大规模的快速迁移成为了可能。而小型生物的研究也取得了成果,一种藏在吸盘中的虾类为恶邻提供了强大的攻击力量。就这样,在速度力量与运载力的多方面优势下,恶邻形成了最强大的帝国,并且吞并了周围一切国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世界只剩下奥利海这一片净土了,而恶邻的剑也终于指向了这里。 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进攻,巨大的鲸类发出深沉的悲鸣,在恶邻的诗人耳中,这仿佛是在为奥利海的命运而悲伤。

    然而当大军开到他们才发现:奥利海不需要悲鸣。 奥利海的聚落深藏在巨大的海底礁石中,礁石密集而锋利,成为了天然的屏障,而其中间或分布的陷阱和墨鱼黑雾,使得礁石简直成了死神的地盘。恶邻很快就放弃了愚蠢的强攻。

    不过他们绝不会放弃奥利海。每一个战士都品尝过美味的奥利海特产,而每一个战士的女伴都羡慕过奥利海出产的首饰——它们几乎已经是爱和浪漫的代名词了。每个人都不会放弃这巨大的诱惑,尤其是指挥官。

    劝降意料之中的失败之后,指挥官下令:团团围住,永不撤兵。 各种大型鱼类紧紧包围住了奥利海的大礁石,躲藏在礁石里的聚落这一生都不得不看着包括头顶在内的四面八方,终年飘着黑色的阴影。

    海纪元元年 奥利海

    后纪元时代的历史学家认为海纪元元年不应该从海帝国建立的第一年开始算,而是应该从奥利海归入帝国领域开始。宗教学家则认为,海纪元元年就在神的代言人宣布海类的混沌时代结束开始。

    在那一年,对奥利海的围攻几乎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即使是恶邻,也从来没有进行过围城二百年的战斗,这场漫长的消耗战使得恶邻失去了耐心。他们在夺下奥利海之前就急不可耐的建立了帝国,并自负的命名为"海"。

    海帝国从来没有放松对奥利海的围困,而奥利海也从来没有突破过。海们的军事家认为这种状态会被无限的延长下去。

    可是很快他们的预言就被打破了:奥利海主动排出了使节:一个年纪很大的海类。只有一个。

    海帝国一时间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了:傲慢或者谦虚,客气或者凶狠。但海之间会面的第一句话就使帝国沸腾了,奥利海的代表说:奥利海是你们的了。 军官们抑制着自己的喜悦,但这很难做到。老人接着说:"你们想要奥利海的特产,可在我们这里他们是每日的平凡饮食。你们也想要奥利海的宝石,可是在我们这里他们只是普通的小石子。我们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老海类停顿了一下,并没有环顾四周,而是抬眼向上望去:"然而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想要的,比世上所有宝石的总和更明亮。"

    海帝国的士兵随着老海类的眼光向上望去,看到了随意游曳着的巨大鲸类,和黑影间斑驳的光影。他们无法理解奥利海中的聚落为了这些飘渺的光而放弃两个世纪的坚守。

    "孩子们,"老海类继续着它的演讲"海类的混沌时代结束了。我们要开辟广阔的世界,必须要用到海之外的力量,这个力量,没有帝国的帮助,奥利海无法获得。但奥利海已经找到了钥匙。"说着,来自奥利海的老海类从他的吸盘囊中取出了一个大而晶莹的水晶球。士兵们注意到,水晶球内是真空的,里面一滴水都没有。但是里面有一些干海带,还有一丝跳动着的,红色的小苗。

    "它是水的反面。"老人说。


    海纪元 100 年

    “火”

    在这个充满了水的时间里,火的诞生使得海类意识到世界的宏大,就像一百年前的老海类所说的,火,是水的反面,遇水即灭。

    毫无疑问,这样的火,在海的世界里是无比脆弱的,只能保存在密封的真空水晶球中。而由于海类未知的原因,密封在水晶球中的火也无法维持太长时间,必须浸泡到海里气泡中补充某种物质。

    然而这一点点突破却是革命性的。这是海类第一次不依靠生物力而获得力量。海类的科幻作家一遍遍的幻想能够产生巨大火焰以后的海类世界,不厌其烦的描述那个任意在广阔海洋里奔驰的方案:用火焰推进,就像乌贼的推进方式一样。

    就在海类痴迷于这类想象的时候,被后纪元史学家称作第二次思想革命的问题被提出来。令人意外而又容易理解的是:这个问题是由一个小孩提出来的。

    “海洋的尽头是什么。”

    海类的地理学家们这才想起把各大海洋的版图串联在一起,这时地理学家发现,大海的版图没有办法完整的拼合在一起。换言之,大海之间还存在着什么。

    于是,一个被后纪元称作缝隙的时代开始了。在这个旅行者成为正当职业的时代,人们致力于寻找海洋的边缘。然而有的人走到了陡峭的崖边无法前进,有的人越走越深被深海压住无法回来,有的人正相反,越走越浅直到海底变成粗糙的砂质。

    海类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渐渐的,海类有了新的幻想目标:海之外的世界。

    而最直接的诱惑,每个海抬头就能看到。那就是海面上飘荡的光影。

    于是海类的科学界分成了几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由地理学家构成,其兴趣在于分析各大海洋之间的关系,希望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现代海洋的成因;第二部分是由发达的生物学组织构成,主要研究进一步利用生物的力量,按照传统的思路寻找海类未来的突破点;第三部分是新兴的职业:物理学家。他们从微小的火苗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于是他们开始分析真空中什么成分造就了火焰。

    而人群中最活跃的当属科幻作家。在关于未来的想象中,他们乐观而积极。

    科学界发表声明,三百年之内必将攻克这些难题。

    海纪元 500 年 夏卫火山

    三百年的期限过完,科学家们并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海类仍然困在海洋里。

    不过并不是一点进步也没有。

    海类的大型研究机构被建在夏卫海底火山附近,因为在那里更容易收集气泡。最先出现进展的是最后兴起的物理学家,他们从真空中发现了物质——即支持火焰燃烧的物质。它们不可见但无疑存在,真空已经不是真正的空。于是他们更改了这个名词,真空必须形容完全空无一物,而水晶球里存在不可见的物质,这种物质与水的液态形态完全不同,物理学家称之为气态,命名为"真空之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希望降临,物理学家很快不得不宣布,这种气体太稀少了,火不可能普遍存在,除非建立充满真空之气的大型水晶球——但在真空之气中海类无法呼吸,所以这样的大型水晶球只有观赏作用了。

    物理学家的结论令大众气馁,但物理学家自身依然保持热情:他们希望制作在真空之气中也能呼吸的设备以便近距离的观察火焰。但这个设备只能由生物学家们来找了。

    而同时地理学家也得到一些答案。他们提出海洋漂移说,即海洋处于不断的漂移之中,有的海洋在扩大,有的海洋在缩小,这一切都源自于缝隙。有的地理学家甚至认为,缝隙一直在扩大,有一天会把海洋吞没。这一部分学说被称作末日说。

    而进展最大的当属生物学家。他们从海洋的最南端捕获了巨大的云鲸——这本身没什么技术,两千年前的海就能做到。但特别的是云鲸本身。他们喜爱高高的跳出水面,这样一来吸附在他们身上的海类就可以在水面之外看他们的世界了。

    海哲伦是海帝国中第一个乘上云鲸的人。从他摒息跃出水面到落回海中其实并没有多久,但他看到的世界让他终生难忘:海之外没有液体,而是真空,或者说布满了真空之气,四周充满淡淡的气味,头顶上悬着巨大的发光体,与先前预言的大面积的光斑不同,它是一个大型的光点,环绕着它还有许多白色絮状物。背景是蓝色的,比海的颜色要浅。

    哦,海哲伦想,那是一片海之外的海。


    海纪元 800 年 希伯海

    借由现有的技术与发现,海纪元 800 年,希伯海的科学家公布了目前建立的世界模型。三百年前被首次观察到的海外之海被正式命名为外海。由此构成了世界的三个层次:海世界,缝隙世界,和外海世界。海世界是已知的,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与海底矿藏,并具有海类这一智慧生物。缝隙世界仅在几次边缘跳跃中远远的观察到,据推测也可能存在生物。而外海则从来没有到达过,云鲸跃起的高度不足以接触外海。

    就构成物质来分析,海的环境是由液体构成的,而缝隙世界是充斥着空气的,物理学家认为,空气可以看作特别稀疏的液体(这一说法还有待科学证实),以此推断外海可能是由比空气更稀疏的物质构成的,然而现在的科技水平很难想象这种物质的形态。

    让生物学家更关心的是,海世界的比邻——缝隙世界——是否有可能存在智慧生物?

    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缝隙世界不可能存在智慧生命,因为海世界中存在浮力才使得生物可以拥有大型的脑,而根据乘鲸人的报告,失去浮力的支持以后是十分痛苦的,缝隙世界的生物没有浮力的帮助,很难想象如何支撑这硕大的大脑。

    然而生物学家们还是对此抱有希望。海类在不断的思考进入缝隙世界的方法。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包括设法在真空中呼吸,然后沿着海滩登陆;或者随身携带呼吸用的海水,并在陆上逐步建立一系列的补水站。另外有的海类试图改良淡水的水质,以从淡水路进入缝隙世界。

    科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假设:只有登上缝隙世界,我们才能设法进入外海。

    而另一个方向上的努力也从来没有中止。奥利海的特产再一次发挥了作用,海类使用水晶打造了深潜球,并且利用一种在深水与浅水都可以生存的鱼类作为动力源。这种鱼潜入深水一定时间必须要返回潜水,所以这一趟不必担心有去无回。

    奥利海的科学家在深海中找到了一些新的东西。但却没有对外发布任何信息。

    海纪元 1000 年 涯西缝隙边缘

    海类迎来了第一个千禧年,这个在海类传统宗教中意味着末日的日子,却只为海类带来了新的希望——缝隙登录计划正式启动。

    海类选择了一个最为原始笨重的方式——储水呼吸。

    海姆斯特就是第一个登录缝隙世界的海类,他背负着巨大的储水设备,当然这些几乎累夸了他,他的身躯几乎无法胜任这一任务,只好把海类首个补水站建立在肉眼可以望见海滩的位置,然后匆匆返回了海中。

    即使如此,失去浮力帮助的这段时间也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可是无论如何,这是海类的第一步,就像大家所传颂的一样。

    海姆斯特的一小步,是海类的一大步。

    海纪元 1200 年 某地

    一个海类的科学家面带倦容的离开试验场地。

    "第 131 次试验成功了吗?"

    "还没有"

    "还要多久?"

    "不了解…也许永远也成功不了了。"

    科学家心想,永远也完成不了。到底对整个海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海纪元 1400 年 长河

    四百年来,海类没有一次用到那个海岸边的储水站。人们都看到了海姆斯特后来可怜的样子。可是海类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在一种迁徙的鱼类身上发现了适应淡水的秘密。于是海类在历史上第一次如此深入缝隙世界——凭借一条长长的河。海们发现尽管这里的浮力远不如家乡,但至少比登录来的好的多。海类中出现了一位天才的工程师(当然海类后来才发明了这个名词),他利用一些河流中漂浮来的树杈和弹性的生物胶制作了一种弹射装置。这一装置帮着海类在河岸上点燃了一堆篝火——这是海类的第一堆篝火,而不再是水晶球里那脆弱易逝的小火苗了。

    这一行动证实了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至少在大部分物理学家眼里是这样的。有的人提出一种构想,海类可以借助河流作为缓冲带,从而建立缝隙世界中的聚落。

    第一个聚落就决定在工程师点燃篝火的地方建成。


    海纪元 1500 年 希伯海

    沉浸在海类征服缝隙世界中的巨大喜悦中,海们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产生。

    来自奥利海的潜入者已经深入了帝国的心脏——那片古老的聚落。海类们在不知道详情的情况下接到声明:奥利海的军队已经接管皇宫,海三八二世的统治已经被推翻,后海帝国建立。

    海帝国的军队愤怒的扑向了,海破伦将军率领的旗鱼队率先抵达皇宫。意外的是,他们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反抗。

    皇宫附近只是游曳这一些不知名的鱼类。

    旗鱼队果断的穿过鱼群,剑尖直指皇宫。然而只是一瞬间,帝国最精良的部队就陷入了混乱。旗鱼冲撞了那些不知名的鱼类,那些小鱼瞬间闪亮了一下,随之周围的旗鱼和海类战士都陷入了昏迷状态,甚至有些比较脆弱的个体当即停止了生命体征。海破伦将军目睹了自己最骄傲的军队在举手的功夫就全军覆没的过程,然而他还没来得及悲伤,就也被闪烁的光芒击晕了。

    海类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了。就像多年以前面对恶邻毫无招架之力的可怜聚落一样,庞大的帝国在领先的技术面前脆弱不堪。

    奥利海是最先找到钥匙的,所以也理应拥有这宝藏。奥利海的军队隔绝了皇帝,掌握了实际权利。然而他们仍要仰仗皇帝的权威才行。于是他们拥立了新的皇帝。建立起了后海帝国。

    与海帝国不同,后海帝国对物理力量的痴迷远远超过生物力量,延续数千年的生物研究,第一次不得不让步与物理研究。

    新皇帝的第一道政令,是在长河聚落建造物理实验基地,而非早先计划的移民城市。

    海纪元 1550 年 长河聚落

    基地建设比想象中的更为迅速。工程师发展由于液体张力的作用,隔绝空气与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海类建造了一批实验室,在实验室中海类置身于圆盘型的人造海洋中,而附肢则通过密封圈伸入空气环境中。海类采用膜来寻求一些物质,并采用膜融合的方式将物质放置在实验室外的空气环境中。这意味着海类可以更简单的实行空气实验。借助这个实验室,海类获得了稳定的火。

    于是海类终于能够应用这个已经发现了一千五百余年的古老现象,燃烧的微小火苗到今天终于能发挥它的力量了。物理学家中的一部分人对于物质之间的合成与分解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们变成了海类最早的化学家。这些化学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快速的获得了可观的成就。

    其余的物理学家也有重要的事情可做,那就是对电的研究。海类发现,在空气中的电远比在水中安全,因此物理学家与生物学家合作,希望在空气环境中模拟电的产生。长河基地成为了整个海类世界科技的前哨站,凝聚着全海类的心血与希望。

    海纪元 1650 年 长河基地

    在物理与化学两方面的突破下,海类世界爆发了一次技术大爆炸。一些初级的冶炼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金属进入了海类世界。可惜海类发现金属在海水中很快就会锈蚀变成废品。

    所以金属还是只在长河基地中比较广泛的存在。

    在登陆方面,海类的科学家们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技术,使空气快速的溶入液体中,海类可以通过一个转换器来在空气环境中呼吸,这使得海类摆脱了空气的限制。另外,化学家合成了一种超强浮力的液体,海类可以称入一个装满这种液体的球中,利用球底部的万向轮移动。这么一来,海姆斯特的努力彻底失去了意义——仅有象征意味了。可是古老的储水站依然没有拆除。因为,它让人想起那个动人的时代。

    海类真正的探索缝隙以后发现,缝隙世界并不像他们传统认知中的缝隙那样狭窄,相反,它非常宽广乃至一望无际。很显然缝隙这个名称已经不再合适了。通过全民投票的命名大会,缝隙世界更名为"大陆",与大海相对。

    从大陆上,人们发现了丰富的矿产,并利用冶炼术获得了可以使用的金属,而人们很快意识到,这些矿石与海底世界的矿石是类似的,海底世界的矿石应该也得到开发利用。于是一时间,资源变得十分丰富。海们提炼了铜铁以及其他各种金属。

    每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百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这是海类学习进步最快的一百年。每个海类都相信:明天会更好。

    如果有上帝的话,上帝也一定相信。

    海纪元 1750 年 美利基地

    生物学开出了现代的灿烂花朵——生物学家掌握了驯服大陆生物的技术。虽然经过探测发现大陆大部分地区不存在智慧生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些人坚持智慧生物分布在某些未知的区域),但大陆上存在种类繁多的动物。驯服大陆生物使得海类在大陆上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 1750 年,大陆世界除了长河基地外又新建了数个规模很大的科研基地。这使得科研速度提升了将近两倍。

    海因斯坦是大陆科研委员会的会长,总管着大陆上的科研活动及其他任何事务,同时他也是大陆上最为优秀的科学家。但他现在被软禁在美利基地里不能离开,就因为不能给军方一个足够满意的答复。

    军方的要求很简单,希望能够派兵保护科研基地。而附加条件是必须将军队领袖作为科研基地的总指挥。这个要求一再让步,如今已经到了只指派某些特定的人以普通身份进入科研基地工作。

    而海因斯坦的答复更加简单:不行。

    这一软禁持续了将近二十年。最终结果是军方落败。因为海因斯坦公布了新的科研成果——精神广播。这一成果逼迫军方必须停止强行手段,不然精神广播所宣传的军方态度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情绪。

    海纪元 2015 年 九泉基地

    登上大陆的海类,在海底悠哉生活的海类,潜入深海科研的海类,无一不牢牢的记得他们最遥远的企望——神秘的外海。

    海类的技术不断进步,在第二个千禧年到来时就已经做好了迈向外海的准备。建立在九泉基地的墨鱼号推进器就是海类最先进的成果。

    这艘即将驶向外海的船,承载的是全海类数千年的梦想——证明自己并不孤单。

    科学家们无数次讨论了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的形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文明必须从水中发展出来,因为水中生物有比陆上生物更久的岁月可以进化;比如形成文明的生物必须有足够长的附肢,以便进行各种复杂危险的行动。当然,更广泛的观点认为,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某种机缘下,可能形成各种形式的智慧生命。

    当然没有人知道谁是对的。

    海类试图向太空中发射信号放大的精神广播,也试图接收来自太空中的杂乱信号寻找智慧存在的线索。设备昼夜不停的运转可是一直没有收获。

    海类一边不停的搜索,一边主动出击。墨鱼号推进器把一个海类成功送入了外海。

    这一刻,又让人们记起了伟大的海姆斯特。记起了那个荒凉的储水站。

    海类万岁。

    这句话萦绕在每一个海的心中。有的海打开了精神广播,然后全世界都在回荡这个声音:

    海类万岁。

    海纪元 3000 年 长河基地

    篝火号发射台同样是根据纪念意义命名的,这里监听着庞大外海的信息。监听员日复一日收听着重复的杂音,他们从来不开启精神广播,没有任何娱乐方式。只是不断的监听。

    他们忍受孤独,是为了海类不再孤独。

    但就在第三个千禧年降临的那天,杂音突然有了规律。

    激动万分的海类打开了精神广播,互相激烈的讨论着:这样的激烈在篝火号中从来没有过。

    海们很快冷静下来,设法破译这段信息。当结果终于完成,海们都屏住了呼吸。

    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有吱啦吱啦的轻微杂音和略微扭曲的语音:

    "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正努力生活过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

    海类。真的不孤独。

    知道了这一切的海类却无法回复这个信息:他们不知道这个信息到底是由哪里发射出来的。

    但这就够了。知道海类并不孤单就已经够了。从此海类的世界分成了三个部分,海世界的海类凭借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过着安逸而有保障的生活——没有贫富之分。陆世界的海类主要是科学家,在现代化学和物理的指导下进行最前沿的研究。而外海世界的海类则是先锋的战士,他们牺牲自己的一生来换取海类的未来。

    这个伟大的时代与过去都完全不同了。帝国成了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组织,海类的精神世界在精神广播的交流与人类世界的信息的影响下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从而建立了一个只存在于过去梦想中的组织形式。

    旧世界结束了。新的世界带着希望开始了。科学界宣布,海类进入了新的纪元:后纪元时代。


    后纪元 100 年 通史撰写完成。

    年老的海类抚摸着质地良好的封面,长长的叹息一声。

    "感谢万能之海,让我们能睁开眼看这世界。"


    这是最后一更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感觉一旦开始写了,不写完的话不能给海们一个交代。我想说,无论生命形态如何,能睁眼看这世界就是我们的荣幸。爱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本分。

    不管怎么说,以后还会继续开脑洞的哈哈~


    我办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欢迎关注和调戏。微信号:lllemon_sp 谢谢大家~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