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能达到什么程度?钻深井研究地球内部有没有意义?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6-07-2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日报标题:想看看地球里面长什么样,我钻个洞就行吗?

    [​IMG] 知乎用户,素质真是差+无预警拉黑脑缺+玻璃心+定期清空黑名单~

    不管挖井也好,钻井也罢,最重要的环节并不是钻头 / 挖掘机能耐多高温度,而是如何固井。

    所谓固井,是指向井内下入套管,并向井眼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水泥的施工作业。固井的作用是,支撑井壁防止垮塌、隔绝地层流体外渗或者流出。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支撑岩体和防止渗水泡油瓦斯突出

    一口石油钻井是如何钻出来的?业外人士可能并不清楚。我用几个简单的图来说明。

    [​IMG]

    [​IMG]

    1. 钻头掘进,同时注入加压泥浆。泥浆润滑钻头、给钻头降温、给井壁加压防止垮塌(根据钻进深度不同,地层压力和渗透性会发生变化,就需要随时调整泥浆压力和成分)、将钻井产生的碎渣带出。

    2. 取出钻头,进行固井作业。即下套管注水泥。水泥从套管和井壁之间的空间向上返,并最终凝固在此处,同套管一起完成对井壁的封闭。

    3. 下钻,继续掘进。转开前期固井形成的水泥井底向下继续钻。

    4. 取出钻头,进行固井作业。

    直至打到目的井深,最后一次固井,然后完井撤退。这里忽略了测井。

    所谓套管,就是一种特制钢管,塞进地下后就不再取出,是钻井过程中的耗材。它要具有相当的抗压强度和抗腐蚀性。配合特制水泥一起固定井壁。试图单纯利用混凝土井壁对抗地下岩层的压力是没有前途的。很简单的常识——钢管的抗挤压性能要远好于同等厚度的混凝土。如果单纯的混凝土 / 水泥有效,为何还要把以吨计算的特种钢管塞进地下呢?

    更别提地下的流体和高温环境了,混凝土的实际抗压性能会大大减弱。抵抗不了地层压力的结果是井壁突出井壁垮塌,也就是说,不用钢管做固定,没挖几千米就给埋了。

    然而,套管的强度和什么有关?是的,直径,壁厚,以及钢材本身的性质。这个讨论忽略钢材性质的差异。毕竟比的是混凝土和钢。

    [​IMG]

    出处:套管抗挤强度分析及计算

    一般地层压力系数大概是每千米 10-20Mpa,压力高一些的地区可能在 20-40Mpa。10000m 以下的压力在 100-400Mpa 不等。为了和谐,随便取个 300,径厚比 5。

    换句话说,两米直径的超级钻头(我就不说盾构机了)钻到了 10000m 处,屁股后面需要一根 2.5m 内径,壁厚 50cm 的超级钢管来固井——浪费原料了不是。100km 呢?且不说压力了,高温高压下套管都软了吧!

    然后,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井身的直径是在逐渐变小的。 也就是说,为了达到万米井身还有 2m 的井身内径,地表的井身直径可能需要 10m?20m?那得需要多少钢材在上部地层做套管,这美丽的径厚比呀……我算不出来了。更别说此等挖掘产生的土方量,堆到哪里都是个问题。

    所以题主的设想存在几个巨大的问题:

    1. 单纯的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远不如同等体积的金属件(钢管),特制硬质套管(我就不说钢管了)是必须的,这也是石油工业百年实践的结论。除非能开发某种特制新材料彻底取代套管 + 水泥环的组合,并对钻井工艺做出根本革新。

    2. 直径太大后,基于现有钢制套管挤毁压力下的径厚比,对原料的消耗将会是一场噩梦。我就不算填这么个坑要用多少泥浆和水泥了。经济上不可接受

    3. 过大的直径会带来巨大的挖掘量。永远不要小瞧土方量这个东西。

    以上的讨论基于压力的角度,我还没有提地下恶劣的流体环境。之所以使用套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彻底隔绝井壁渗出的流体,而混凝土和水泥,很遗憾,都做不到这一点。

    钻井这件事,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成熟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专门工学学科。讲道理的说,业内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业外人士脑洞就不要开的太大了。

    那么,制约钻井深度的原因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地层压力。

    首先是钻杆无法承受,其次是套管无法承受。第三是钻机,不过这个可以继续改进。

    现有材料的极限制约了人类向地下深部的钻井。

    温度其实不是大问题——毕竟钻井时会灌入加压泥浆来降温。主要是钻井完了以后,留在井下的套管要承受高温高压,超过现有材料的极限。

    第二个问题,钻深井有没有意义?

    有!当然有意义。

    但如果不取岩心,意义降低 80%……

    挖个洞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要亲眼看看洞壁上有什么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大庆的松科 2 井区区 6000 多米的设计井深也把牛皮吹破天的原因,“超深科研探井”——塔里木油田一众 8000m 以上的井都笑了——人家牛逼之处不在深,而在全井取岩心。

    寻常的钻井,钻头将岩石打碎后,破碎的岩屑随着泥浆返回地面。地质人员通过记录这些岩屑的岩石类型,对地下钻遇地层的进行地质描述。但这里有一些问题——

    1. 深度不可信——打碎的石渣渣能反映多精确的深度信息?A 层砂岩,B 层花岗岩。在地面返回的泥浆里,这两种石渣渣都找到了,然而深度嘛……

    2. 破碎的岩石,无法反应古生物化石、岩石结构特征、沉积构造、裂缝特征等信息。这些需要完整岩石才有得玩。

    3. 破碎混杂的岩屑,对实际测年、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带来难度,主要是层位和深度的不准确。

    4. 无法通过岩屑测量古地磁。

    类似的问题我还可以列举一大堆,总之,岩屑所包含的地质信息少之又少,相比完整岩心,说只有岩心 20% 的意义并不离谱。有人说我们还有各种测井——没错!测井可以准确反映深度和岩性变化,但是也只能获取岩心信息的 50% 左右?

    这是岩心和岩屑的对比——

    [​IMG]

    [​IMG]

    谁包含更多的地质信息,一目了然。

    所以,若想了解地下,呼哧呼哧用普通牙轮钻一顿打井,那并没有什么卵用。必须要上取芯起器和取芯钻头。反正就是烧钱嘛,尽管烧,地学狗对此喜大普奔。全国的石油钻井从明天起全取芯我都没意见,233333333333。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