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诺维格瑞昆特牌大赛十连冠/溪木村动物保护协会会长 阅读原文 这问题其实挺没意义的……他能成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当然是因为他写得最好,不过题主问的“凭什么”,大概还是想问“中国科幻作家那么多凭什么就刘慈欣那么火”。 其实所谓的“中国科幻”是个小圈子,现在仍然是个小圈子,还是那句话,火的其实只有大刘和他的《三体》(《地球往事》)。 这个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科幻”从来就不是中国传统的文学题材,有段时间有个特别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人写科幻小说就好比让美国人写武侠小说”,虽有偏颇但也可见一斑。 清末民初的时候我国有一些科幻小说,但都没什么价值,也没什么影响,正经的科幻小说开端应该是叶永烈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但客观来说这仍然不是科幻小说,而是面向儿童的科普小说,属于儿童文学的一种,在当时承担的只有也只能是“科普”的责任,“科幻文学就是儿童文学”就成了我国政府人民和市场形成的偏见(而这已经比“科幻文学就是资本主义毒草”的偏见进步太多了)——而儿童购买力是很弱的,而我国的儿童娱乐(游戏,动画,电影等)也是向来不受重视的,这就导致了三个结果: 1.市场弱,没受众,从业人员少(即便是现在,有点影响力的科幻杂志也只有《科幻世界》) 2.科幻作家确实没那么多,而且青黄不接,写科幻的有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幻作家 3.大刘被称为儿童文学作家(嘻嘻) 从市场方面来说,大刘两次爆火都产生了极高的市场价值。《三体》拿雨果奖是中国科幻的零突破,再加上一堆传统媒体自媒体各行业大佬的跟风推荐,“中国科幻”第一次突破了“儿童文学市场”,而《流浪地球》的爆火则证明了“中国科幻作品是有市场价值的而且中国观众也已经足够成熟到支撑起这一市场了”——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大刘个人的市场价值,但中国科幻也看到足够光明的未来了。 从作家方面来说,数量少,青黄不接。科幻三巨头中的老一辈大佬王晋康,更多的是个领路人和开山前辈的角色,作品质量有的奇高(比如《终极爆炸》)有的奇低,而且他的写作习惯仍然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学风格和时代特色,这就使他即便有了极强的点子也很难驾驭住,只能做到“写明白”(典型的《七重外壳》,比《红辣椒》和《盗梦空间》还要早),且现在的读者再回头读就可能感觉趣味性没那么强——除了他乐此不疲的激情描写(嘻嘻)。 另一位巨头韩松,韩爷,不用多说,你挑几篇他的作品看看就知道他为啥没大刘那么受欢迎了,极端,重口(不是恶心),挑读者,看不懂,他笔下的世界是疯狂,诡异,残酷,混乱的(而在这方面他也比大刘强很多),这就让他的作品有一种很妖异的魅力——但终究不太可能让大多数人欣赏,但肯定会有一批狂热喜爱的读者。 回头看还是忍不住推荐一篇,韩松的早期作品《宇宙墓碑》。 其他算是同时代的比如何夕,也很好,但出名的不多,现在也好多年没写了。柳文扬柳公子,多是小品,清新动人,《一日囚》文采飞扬,但是去世的早。值得一提的钱莉芳,就写过两篇,故事性很强,现在也没写了。 新生代的不少,夏笳(不是茄),宝树,飞氘,都挺好,就是单纯的没上面那些那么好,不过未来很可能出名作。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家大多数都有其他工作,写科幻只是副业。 唯有大刘,点子,故事,文笔,节奏都很好,精品奇多,受众广泛,也许某些方面比不上其他科幻作家,但同样足称顶尖——所以他在中国科幻作家里,是最好的。 所以一个在作品和市场方面都如此出色的作家,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是不为过的。再看题主的“凭什么”,就凭他给了中国科幻一个新的未来吧。 所以大刘赶紧出新作啊啊啊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