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OLO,纯朴吉卜力厨 阅读原文 一个一个点来讲吧 1、为什么吉卜力现在开始各种商业化? 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为什么,因为吉卜力本身就是商业化非常彻底的动画公司,宫崎骏本来就是成功的商业核心。 大家有这个疑问,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为什么吉卜力没有在第一波正版潮的时候就登陆网络平台。 这种事情非常难讲,日本那边推进各种工作本身就是很缓慢的事情,这种事情大家也都是有所耳闻的,对于“老年吉卜力”来讲,推进的更加缓慢我完全是不怀疑的。但是这两年突然加速,我觉得还是因为新作制作和吉卜力公园的原因。 而且吉卜力在解散之后对金钱的需求确实是很低的,在16年年末宣布重启制作之前,确实没有进一步商业化的需求。 在当时我个人是不认为吉卜力需要做额外的商业活动的,因为当时不是说19年年中或者年末上映么,既然如此那靠吉卜力这几年休业积攒下来的收入,以及本身的吸引投资的能力,做完是很简单的。 吉卜力是能少数通过展会、博物馆获得可观收益的动画公司,然后吉卜力的周边是长卖的典型,如果没有大规模的固定人员开支,吉卜力躺四五年就有钱了是很正常的事情。 像《毛毛虫波罗》,就是自己全资做的东西,又不是没钱。 但是,事情发生了改变。 主要还是因为制作期限和规模的扩张,像现在直接跳到2022年了,整整后跳了三年。 我不觉得一开始吉卜力是计划做这么大规模的事情的,宫崎骏做作品一直都很快的,包括耗时最长的《起风了》,实际大规模制作也就是700天左右,2011年1月企划书就写出来了,进大规模制作的时间不长的。 而这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最少最少都能从2019年10月开始算做“大规模制作的开始”,如果按照2022年7月1日上映来计算,1000日以上大规模制作的时间,这种事情在宫崎骏生涯里是没有遇到过的。 而且,这部作品的分镜宫崎骏早就全画完了,其他作品制作的时候宫崎骏那一次分镜这么早就画完的。 为什么要强调“大规模制作”的概念,因为一但大规模召集制作人员,每一日的开销都是很大的,这时候就是开足了马力冲向终点。你可以说宫崎骏现在老了干不动了,但是下面一堆画师是不会闲着的,宫崎骏画不动了么其他人画啊,早就不全包LO了,慢慢磨就是了,整个项目的“制作强度”从人员召集开始就不会低的。 也就是说,开销是很大的。 在日本有一个论调叫做,铃木敏夫想把宫崎骏变成高畑勋。 这个论调是比较难和大家解释的,解释不清么那直接给大家结论好了,宫崎骏在工期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会给作品打折扣,而作为生涯最终作,铃木希望能看到宫崎骏“不打折扣的作品”。 所以铃木在各个场合各种讲,说什么“工期无限制”之类的话,实际上不可能有无限制工期的作品不是吗? 就是说,这只是铃木的小手腕而已,铃木心里肯定有一个大致的预期,宫崎骏心里也肯定有大致的预期。反正到后面每个阶段的宣发都要放各种消息,要是看进度慢么,铃木跑过去说“宫先生我们23年夏天再上映吧”,然后宫崎骏就会心领神会地赶快做完——过去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宫崎骏消耗资源最多的作品,所以努力筹集资金是很重要的。 2、新公园建设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三鹰之森美术馆吧,这些年的经营都还算蛮顺利的。而吉卜力打算在2022年新建如上图所示的公园,为此在去年年底,吉卜力专门招了相关的工作人员: 这个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呐,这种规模的项目肯定不是吉卜力自己能推进的,具体的信息大家移步下面的网站进行了解: https://www.pref.aichi.jp/ghibli-park/index.html 不客气的讲啊,宫崎骏新作定在2022年夏,很大原因和吉卜力公园在2022年开园是有关系的。 就是说,不仅仅需要钱,继续进行吉卜力作品的推广、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吉卜力的未来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从现在来看80-90%确实是宫崎骏的最后一作了,年纪实在是太大了,顶多再做一点三鹰之森里面放的小短片,在几个熟人的片子里稍微帮帮忙而已。 现在我们还看不到成片,但是毫不客气的讲啊,这么做作品就完全没想着继续经营吉卜力。 顶级剧场版是消耗品,消耗制作人员,消耗投资方。新海诚商业价值高不高,你看他《天气之子》拿的资源多吗?成本很高吗? 高畑勋最后几部作品都是消耗品,燃烧殆尽了。 宫崎骏这部作品也是消耗品,大概率也是会燃尽的。 就像押井守说的一样,像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那样疯狂砸钱做剧场动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之后的剧场动画里面顶级作品变少以至于消失殆尽是可以预计的。 吉卜力转为版权管理、周边运营的公司,我觉得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也许还会有一些作品产出,但是大规模的长篇动画制作应该是困难的。 正常的商业活动,我们都是支持的,也没啥不好意思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