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绘本的主人公很多都是动物呢?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0-04-1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766
    赞:
    47
    [​IMG] 牛正蓝,地理老师带娃出征/和这回答一样好的我还有246个,要不看一下 阅读原文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

    一、儿童天然对动物感兴趣

    这一点似乎写在基因里。

    动物和人类同根同源,都是这个世界的重要成员,也是自然地理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史前动物和早期人类朝夕相处,是敌人、同伴或食物,动物形象或相关传说很早就应该流传于人类父母给孩子的口述故事中。

    最早的动物拟人艺术创作具体在何时难以考据,但这些多与图腾崇拜相关。《龙珠超》中破坏神形象就来源于古埃及神话中神明阿努比斯。

    [​IMG]

    在公元前六世纪的《伊索寓言》,就有大量动物拟人形象,它们像人一样能说话、能思考、有善恶。那时距今也有 2600 多年的历史啦,就像人类的童年一样。

    二、造型上与儿童有相似性

    哺乳动物对和自己外形差别越小的生物越有亲近感。如刚出生的小猫和小狗对狗妈妈来说差别不大,甚至还会给小猫哺乳。小动物和孩子在造型上的相似性更高,更容易让儿童有代入感。

    小孩子都有哪些造型特点呢?

    第一是头大。婴儿头部和身体的比例在 1:3 左右,绘本动物造型也如此,甚至更夸张。

    [​IMG]

    然后就是“圆”。健康的小婴儿脸圆圆的,身体也圆圆的,和孩子很像,还能给人没有攻击性的错觉。很多动物造型本身就符合婴儿的趣味,如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绘本中。熊本来是凶猛的野兽,但因为它的脸、耳朵、身体都圆,就和绘本结下了缘。如果本身不够圆怎么办,那就在画的时候“圆化”。

    [​IMG]

    最后是“软”。小朋友、小婴儿身体软软的,肉肉的,小动物往往也有柔软的皮毛,动物绘本往往尽量想表达出来这一点。

    动物毛茸茸的触感,圆圆的造型大大的头,让形象更加可爱,接近小读者自身。让孩子在读这本绘本的时候,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书中的角色上。一旦对角色产生了认同,就能站在主角的角度看世界,跟随着主角经历冒险,感受它的喜怒哀乐。

    三、动物形象差异大

    想起《三国演义》电视剧三顾茅庐一段,刘备在诸葛家门外向小童自报家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然而,童子却淡淡地回答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儿童名字长容易记不住,记形象也是这样。小时候我看电视剧《红楼梦》,经常分不清谁是谁,都是长得差不多的女人,穿得又差不多,但看《西游记》就没这个烦恼了,师徒四人妖魔鬼怪造型各异特征明显,不会脸盲。

    儿童年龄小,认知有限,要把足够的注意力放在故事本身上,如果放在分辨人物上,岂不舍本逐末?动物特征明显,外形差异大,如绘本《森林大会》,几种不同动物悉数登场,还利用动物的不同特征制造效果。如果把这些动物都改成真人,恐怕作者要吃力不讨好啦!

    [​IMG]

    四、动物意象特征明显

    动物本身特征明显,代表意象明确,能给儿童的一定心理效应。提起狮子,孩子会想到的是力量、速度、权力、威严。哪怕孩子根本不了解权力、威严这些词的具体含义,但狮子代表的意象会给孩子虽然模糊但确实存在的心理感受。

    五、动物对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优秀的绘本,往往都能在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神奇想象之间巧妙进出。换句话说是想象力与事物逻辑并存的。

    还是以《好饿的小蛇》这本书为例。蛇善于吞噬食物这是现实,于是吞掉苹果肚子就变成苹果的形象,吞掉香蕉肚子就变成香蕉的形状,这就是基于现实的逻辑推论。越是神奇的结果,就越需要严密的逻辑。小蛇依次吃苹果、香蕉、饭团、葡萄、菠萝,肚子也依次变苹果状、香蕉状、饭团状、葡萄状、菠萝状……直到把整个树都吞掉,肚子变成树状……说它理性实则荒谬,说它荒谬又有据可循,一切都是基于现实、遵循逻辑得到的有趣的想象。

    [​IMG]

    动物对孩子来说,是现实存在的东西,但孩子不会天天和各种动物亲密接触,所以又比较陌生,存在一定的神秘感。动物像人一样会说话、思考、生活,更是基于现实、基于人类的想象。

    六、动物有动态

    有一本书虽然不是以动物为主角,但是一样是现实生活和想象力巧妙融合的作品,这就是《一园青菜成了精》。这本书将各种蔬菜拟人,演绎了我国古代改朝换代(农民起义?)的战争,童谣朗朗上口,主角又是孩子刚刚熟悉的蔬菜,还蕴藏了蔬菜们的特性,蔬菜都活过来、动起来,又颇具想象力。小男孩对战斗之类感兴趣,我家大宝特别喜欢读,读了几遍就能全文背过了。

    出了城门往正东,一园青菜成了精,
    绿头萝卜坐大殿,红头萝卜掌正宫。
    江南反了白莲藕,一封战表打进京。
    豆芽菜跪下奏一本,胡萝卜挂帅去出征。
    白菜打着黄罗伞,芥菜前面做先锋。
    小葱使的银杆枪,韭菜使的两刃锋……​

    [​IMG]

    [​IMG]

    看来如果植物绘本要画好,想要吸引小朋友,那必然也要“动物化”,毕竟要会动啊!

    图画要表达信息必须借助动作,静态的画面表现出动态的情境才能吸引人啊。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