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科技 “科幻小说第一人”刘慈欣光临书展 中国科幻电影最缺的是情怀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8-21 发布。版面名称:新闻聚焦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7,964
    赞:
    47
    上海书展在开幕第二天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此次“大刘”光临书展,是专门为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的《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新书发布会站台。昨天的站台嘉宾还有出版人沈昌文、俞晓群和影评人毛尖。在发布会上,刘慈欣和江晓原畅聊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在他看来,中国科幻电影和美国科幻电影间的差距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中国科幻电影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最缺的是情怀”。


    [​IMG]

    钱和技术,中国都不缺​

    作为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将科幻电影的思想性与视觉冲击力作为选片标准。在这部指南中,涉及科幻影片近180部,既有影史上非常有名的影片,也有作者独特视角的小众影片,其目的只有一个,探讨科幻电影的独特价值——反思科学。​

    在谈到中国科幻电影现状时,刘慈欣说,“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中国的科幻电影到底缺了一些什么东西呢?有人认为可能是缺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像钱、技术、经验等等。”但在刘慈欣看来,钱和技术,中国都不缺。“首先说钱,中国科幻电影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技术的话其实和我们想象的不同,我们不缺做3D 的技术。现在国内的3D技术无论是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是3D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都不比好莱坞的差。”​

    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真正缺少的,是情怀。“我们在做好一件东西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这就涉及到了对科学的认识。从我这四五年参与这些科幻电影的策划和制作以来,我感觉到,现在正在拍科幻的中国电影界,可能对科幻是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更缺少这种情怀。”​

    而谈到中国与美国在科幻电影上的差距时,刘慈欣说,“美国在向前看,向外看,向太空看,这就是科幻的情怀”。​

    《三体1》将会忠于原著​

    对于众多粉丝十分关注的《三体》电影版进展,刘慈欣昨日披露,目前已经完成拍摄,正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

    作为小说作者,刘慈欣也参与到了电影的制作中,他说自己的参与,做得比较多的是对科幻概念的设计,譬如飞船应该是什么形状、三体应该是什么样子。刘慈欣表示:“整个电影团队是一群很具独创性、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对于预期将在明年暑期档上映的《三体》,刘慈欣对最终效果和票房充满了期待。​

    发布会现场,有读者对《三体》的改编表示担忧,“《三体》被改编成电影,将会失去多少东西?”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忠实于原著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小说和电影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你完全忠实于小说的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应该根据电影的艺术形式对它进行改编。同时从我自己来说,只要你真正做出一个优秀的影片,我不介意对自己的小说,包括《三体》进行改动,甚至有较大的改动我也不介意。”​

    尽管大刘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大幅改动,但他同时也向读者保证:“《三体》 至少在第一部将会非常忠实于原著。”​

    [​IMG]

     电影《三体》的预告海报​

    文科生也能写出优秀科幻​

    刘慈欣有着工程师背景,这是否说明科幻作品是理科生的专利呢?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很多好的科幻作品出自文科生之手。​

    “很多科幻小说家写的作品看起来都很硬核、很技术性,但其实他们都是文科生。比如加拿大的科幻教父罗伯特·索耶就是一个纯粹的文科生,而我国优秀的科幻小说家韩松学的就是英美文学。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出自雪莱的夫人玛丽·雪莱,也是一位没有科学背景的女性。”​

    在刘慈欣看来,文科生写科幻小说,科学知识不是阻碍,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有兴趣。“当下许多中国作家对科学没有兴趣,像作家阿来这种对科学、对大自然抱有浓厚兴趣的作家,可谓少之又少。”​

    cnBeta 已经入驻豌豆荚啦,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就可以在豌豆荚关注我们。
    最懂应用的豌豆荚,发现无数好应用。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