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廉价特效药会经常缺货?国家对于这样不能引入保护制度吗? 米调炫枫,生命潦草,我在弯腰 请听题: 如果你有一件产品,国家规定售价为 2 元,生产成本为 3 元,你应该怎么做? 1. 继续亏本生产下去 2. 将售价提高到 4 元 3. 停产 4. 将成本降到 1.5 元 5. 走非正规渠道以 10 元出售 好了,选 1 的同学,恭喜你,答对了,猪,哦不,你的员工可不是这么想的…… 选 2 的同学,这样做是不允许的哦。就算 6 月 1 日价格部门宣布放开低价药价格管制,如果你敢这样做,立马会有报道“药价放开后救命药价格飙升一倍”,然后你等着挨骂吧,并且据我所知,其实价格部门并没有完全放开低价药价格哦…… 选 3,就会导致,缺货。 选 4,恭喜你,你生产的将是一款黑心产品,因为你的原料、投料量什么的都会降低,甚至我也听说过某药厂为降低成本,用苹果皮冒充丹参入药的“先进事迹”。而且,理论上 3 元成本降到 1.5 元,投料至少降一半,实际上到患者手上 2 支变 1 支,你的售价实际还是 4 元。 选 5,请看7.8 元常用救命药被 4 千元倒卖,对此大家怎么看? 其中,选 2 是合理的,但会被百姓骂,被百姓骂的事就是政治风险。 选 3 也是合理合法的,这样这种药就会消失,医院将不得不选用更贵的替代药。 选 4 和选 5 都是不合法的,所以你无法控制他到底把成本降到了 1.5 还是 0.5,他倒出去是 10 元还是 100 元。 就我观察到的情况,如果这些药已经有一些有利润的替代产品,厂家倾向于停产,比如青霉素 G,如果这种药是必需的又入不敷出,厂家更倾向于以其他渠道贩售,比如白蛋白。 最后,指着国家补贴的那拨,唉,还是想一想吧,国家的钱从哪里来? 为什么国家不让有用的廉价药涨一些价呢? 因为,当这个风声放出来行业内讨论的时候,就有一些没什么用的廉价药,混在这些“廉价药”中,等着搭顺风车一起涨价。 而这些没用的廉价药,一般拥有更低的成本,自然利润空间更大,也更有空间做一些别的事情。 如果有用的廉价药和没用的廉价药都涨一涨,总量还是很可观的,谁也不敢担这个政治风险。 于是,干脆大家都不动。 严,就会冤枉一些好人,松,就会放过一些坏人,哪行业不是如此? 都不涨,有一些药生产不出来,咋办? 此外,如 @拉丝布丁所说,“廉价”和“特效”是冲突的概念,质疑的各位也可以想想,哪个领域有廉价的反而是好的,贵的反而是烂的这种情况出现?难道 500 元的国产廉价手机比得上 5000 元的手机? 廉价药,确实有好处,那就是廉价,那些加了一些特效的药,大多数都是价格不菲的,特效加得越多就越贵,何况在医学上想加特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其实药价调控政策的诞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据一些经历过当时医疗环境的老同志描述还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时至今日起码这样的价格已经不再适用了。不知是否有经济学家来分析一下类似的问题,我总感觉我们在此类问题上不太专业。拙见。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