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悠悠,艺术品挖掘小萌肘 和专栏之前所涉及的作品相比,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这幅画显然更贴近日常生活,虽然描写的是 500 年前荷兰的场景,但仍使我们感到十分亲切。 Jan steen, la célébration de la naissance , 1664, 87,7X107cm, Wallace Collection, Londres 画面定格在一个普通人家的屋子里,屋中的众人在喝着、笑着、讨论着。虽然我们无法听到画中的声音,但我们却能被着热闹的气氛所感染。画面中虽挤满了人, 但我们的视线却首先被中间那个裹在鲜红色布包的婴儿所吸引。抱着他的爸爸,似乎还不能很好的驾驭抱婴儿这个高难度动作,身体显得有些许僵硬,灰白的胡子表现他已不年轻,帽子也歪在头上。画中的其他人也有意有无地暗示,引导我们视线往父子这边聚集,无论是在右侧跟新爸爸讨论的大娘,或者坐着准备食物的爆乳女仆,亦或是最右边烤炉前准备着烤肠的红衣女子,还是画面左侧正围着桌子坐着的男女老少,甚至是那个背对着观众,但是我们还能辨别她也正看着这对父子。画面的最左侧,无论是已完成了工作正坐在椅子上休息喝酒的接生婆,还是躺在床上正接受着邻居恭喜的产妇妈妈,脸都是朝向中央的爸爸和婴儿。俨然是一幅和乐的家庭场景,所有人都为新生儿的诞生而庆祝,也祝贺画中央的丈夫晚来得子。而画的标题 la célébration de la naissance《庆祝新生》也印证了这点。 看到这里,总觉得空气中飘着一丝蹊跷、一丝不对劲。话说,庆祝新生一般不都是妈咪和婴儿是主角? 如下图这样的。 但是,但这儿所有人的焦点都却是爸爸和婴儿,产妇却被安排在不太明显的角落,不注意的话,有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她的存在。 所有注视着新爸爸和婴儿的人,咋一看是笑,细看却透着股意味深长。似乎众人分享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如果真有这样的秘密,那秘密是什么呢?悠悠作为内心敏感又健康的艺术挖掘小能肘,一定要找出些隐藏的秘密来。 这是一幅荷兰画家 Jan Steen 作于 1664 年作的风俗画。风俗画主要是表现家庭生活的图画,在 17 世纪的荷兰尤为盛行。在那样一个新教的社会里,这些画有时蕴含着说教意义,许多场面和善与恶有关,比如爱、死、懒、淫、贪、贞等等。而 Jan Steen 这位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认为人生是一场戏,喜欢用幽默的方式呈现酒馆内、家庭里、小镇广场上发生的荷兰小资的日常生活,也擅长在这种平凡的场景中传达一些道德信息。 上图为画家 Jan Steen 自画像,由于 Jan Steen 的技法猥琐,所以我们不由地会仔细想想,揣摩画中留下的蛛丝马迹。 处于画面最前方的地面上显眼处,放着一个长柄暖床炉(一般是铜锅状,盖子钻上孔,睡前放入烧热的碳来暖床),而当时盛行的有句关于暖床炉的俚语是"在婚床上唯一温暖的是暖床炉",而仔细看这里的暖床壶也已经冷却。再搭配上,就在暖炉旁的蛋碎一地,碎蛋的含义,与今天我们所想得到的含义相去不远,那时这是性交的婉转说法。再加上,画面右边那个眼神暧昧、笑容神秘的女子手中那根萎靡垂坠的香肠,似乎都暗示了画中男女主人公婚姻生活的不如意。 似乎,还有这样一个处于画面真正中央的年轻男子,一直没有提及。他虽然与门的色调相似,不容易被发现,但是他所在的位置才是画面正中央。他挂着高深莫测的笑容,用一种,“你懂的”表情看着观众,仿佛他才是人生赢家。这幅画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一直没有确定,直到 1893 年,这幅画被清洗后,发现了在婴儿的头顶上方的剪刀手,剪刀手象征着戴绿帽子。更确切地说,在婴儿头上冒出了男子的手指,好像头顶上长了角。犄角,在动物的世界里,从羚羊到犀牛,到鹿,都是力量的象征,再者由于它造型的独特性,所以象征男子生殖器。为什么这个手势表示戴绿帽子呢?想象一下,一个男子头像长了别人的角,除了他自己,其他所有人都知道。所以,长角这个手势象征戴绿帽子,更是指所有人都知道唯独自己不知道的绿帽子。 这样事情就明了多了,在这段不幸福的婚姻中,手抱婴儿却年迈阳痿的丈夫,一副人生赢家姿态,准备回隔壁的年轻男子,新生儿头上的戴绿帽子的手势,均表明了婴儿不是这丈夫的,而是属于准备出门的隔壁老王。故事永远是这样,全世界都知道真相的时候,只有那个被戴绿帽的男人还是被蒙在鼓里,而他周围貌似贺喜的人群,看了热闹,还不忘收一份当水军贺喜的钱。当然一如既往,画家不会错过把这人生赢家画成自己的机会。 这个故事,似乎要告诉我们婚姻中应该忠诚。但是,放在今天看来,我似乎悟出了更多得含义。最近人们很爱讨论,只有努力才能抱到同龄人的女儿。而画家 Jan Steen 在 500 年前就告诫我们,即使抱到了同龄人的女儿后,也不一定有福消受,正如一句格言说得好:晚婚晚 ED,早绿早当爹。 除知乎日报外,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被误诊的艺术史 如何从美 Cry 到美 Die? 《自由引导人民》为什么要脱裤子? 如何将女神 PS 成绿茶婊? ——————————————— 发自知乎专栏「被误诊的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