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催眠”的迷思与事实 赵元桢,就读于墨尔本大学,主修生物医学,选修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筹备攻读精神心理学硕士。“希望不远的将来,人们能像看待普通感冒一样看待精神疾病。” 提到催眠,人们的印象可能是电影中光怪陆离的场景里、催眠师们挥动着钟摆,舞弄着各种手势,肆意地操控着人们的心智。而被催眠者则被迫做出各种有违常理的指令,让人不寒而栗。 1962 年曾有一部红极一时的政治惊悚片, “谍影迷魂”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男主作为战斗英雄回到美帝,却原来已经被东方阵营深度催眠,变成了一个受控于东方的间谍。在片中,男主是通过催眠,被扑克牌操纵的,只要看到方片 Q, 男主就会被指令操控,成为政治恐惧的武器,做一些刺杀的任务。 除此之外,催眠也常常被赋予神秘主义的色彩。有人说,催眠是治疗一切精神疾病的妙方。甚至有人说,通过催眠可以揭露一个人的前世今生。 那么催眠真的是这么恐怖又强大的事情么?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谣言。 什么是催眠? 在 19 世纪初期,苏格兰著名外科医生、催眠术的创始人 James Braid 第一次使用词语 “neurypnosis” 来描述一种 “在类似于睡眠的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的麻痹”。这个词语后来被简化为我们现在常用的 “hypnosis”(催眠),源于希腊神话中睡神 Hypnos 的名字。 现代理论中催眠的定义被不断修改。目前,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是这样定义催眠的:催眠是一种治疗技巧,这种技巧是,通过一套预先设计的、帮助客户放松并集中注意力的流程,临床治疗师得以向个体发出暗示,(个体会接受暗示)。 也就是说,客户在催眠环境中会经历一个高度受暗示的阶段。催眠师在这个阶段中与被催眠者交流、引导他们放松,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内在的体验上,从而让被催眠者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影响被催眠者的感觉,情感,认知和行为。 催眠疗法(hypnotherapy) 也被公认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它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无所不能,也并不是神秘莫测。 催眠与潜意识密不可分。 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思想过程有着清晰的意识。我们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做出决定,有意识地处理身边的各种事情。 然而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因素不仅仅是意识层面的内容,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潜意识。潜意识是隐藏在意识之下的巨大的信息储备,它帮助我们把一些想法推送到意识的层面上去。当我们凭空出现一些想法,那是因为潜意识下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个思想过程。同时,潜意识也是我们记忆的储备库。 在催眠的过程中,催眠师的暗示会越过我们的意识,从而直接与我们的潜意识进行交流。当由意识带来的外在信息被屏蔽之后,这些暗示会触发我们最原本最真实的想法和感情。 催眠不同于睡眠。 研究指出,催眠是处于睡眠和清醒之中的一种独特的现象,是与其他形式的意识交替的一种状态。催眠在许多方面都和睡眠的状态不同,譬如脑部血管血流的变化,基础新陈代谢以及快速眼动(REM,睡眠的两个重要阶段之一)。被催眠的人,并不是睡着了。 有趣的是,由于被试者在催眠过程中可以自如地与催眠师交流、并对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催眠状态可能与自然清醒状态更为相似。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被催眠”的状态。 催眠也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身体保持放松、而精神进入高度集中的一种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也经常会进入到这种类似于催眠的情境中去。 当我们感到无聊或无法全心投入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可能会转移到其他地方。再比如说,当我们遭受了身体或者心理上的创伤,我们也常常通过转移注意力来缓解伤痛。这完全是由自我保护机制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可以短暂地从周遭环境中脱离出来,转移思维,放松精神,来改变所处的状况。催眠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放大了的这种自然的能力。 每个人都可以被催眠吗?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催眠的。催眠的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接受催眠的那个人本身的特质。——因为催眠治疗中,归根结底客户要接受催眠师的暗示——那些人格特质中,比较容易被人、或者被自己暗示的人,比较容易被催眠。 催眠,通过对客户受暗示性的利用,把客户引入到不同程度的催眠性“恍惚”状态。浅层催眠(light trance) 能控制个体的肌肉活动;中层催眠(medium trance) 可以影响个体的感官和知觉;深层催眠(deep trance) 则可以进一步控制个体的思想和意识。催眠的程度越深,对个体的影响越强。 由于不同的人接受暗示的程度不同,催眠在个体之间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有关资料表明,能进入浅层催眠的人约有 95%,中层催眠的人约有 75%,只有 30% ~ 45%的人能够被深层催眠。 另外,催眠的发生与人们的意愿密不可分。不愿意接受催眠的人是无法被催眠的,而愿意接受催眠的人也将更容易的进入催眠状态。专注程度和智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关于催眠的 FAQ Q: 我在催眠的过程中是安全的吗? A: 一般而言,催眠不会有危险性。你不会被要求做任何违背个人意愿的事。如果没有被催眠者的配合,催眠也不会成功。 但催眠师的不当引导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后遗症。通常包括出现疲劳、焦虑、恐惧、恶心、功能紊乱、产生性冲动或者反社会举动以及其他无法控制的症状。 Kleinhauz and Beren 在一篇文章《催眠的误用:精神病理学的要素》中提到一个案例。病人试图通过催眠来停止其嗜烟成瘾的症状,却由于催眠不当,在之后产生极度的抑郁、焦虑不安,并一度产生自杀想法。 Q: 催眠中的人是完全无意识的吗? A: 不是的。被催眠者的自主能力仍然存在。他 / 她在整个催眠过程中保持对周围环境一定程度的清醒。 Q: 我可以记得催眠当中发生的事吗? A: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可以回想起催眠中的部分经历的。但特殊情况下,催眠师会引导被催眠者忘记催眠中发生的事(参见下一题) 。 Q: 如果在催眠当中回忆起痛苦的经历会如何处理? A: 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可能会引导被催眠者召回曾经痛苦的回忆。如果,这个客户被认为不具备在正常意识下处理这些记忆的能力,这时,催眠师便会引导被催眠者忘记部分催眠中发生的事。 Q: 人们会被困在催眠的情境中吗? A: 不会。每个人都会在催眠结束后脱离催眠状态,因为催眠状态的人并未昏迷。实际上,这取决于被催眠者的意愿。当催眠者决定脱离催眠情境,他 / 她将会逐渐进入自然睡眠状态,然后重新被唤醒。 Q: 催眠术真的可以包治百病吗? A: 绝对不是。不是每个人、每种病都需要催眠。此外,有时在一个催眠疗程之后人们会觉得自己的症状全部消除了,但那只是因为在催眠中人们放弃了全部的抵抗,完全让催眠师控制了自己。这种症状的消失只是暂时的,很快会顾态萌发。只有两件事能够真正改变一个人的人格:创伤,和长期艰苦的心理治疗。催眠只是心理治疗过程中可以选择的一种技巧和手段,在适合的人身上,它能起到帮助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催眠对于帮助个体取得躯体和精神上的放松比较有效,例如失眠、焦虑、精神紧张。如果能达到深层催眠,对于局部阵痛和类似于哮喘,神经性消化不良等心身疾病的躯体症状改善也有较好的疗效。在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的治疗中也较多使用催眠技术。 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大家科学地认识催眠,但我们希望又不止于此。世界上和“催眠”类似的传说比比皆是。作为 KY 的读者,我们希望你不会随意相信对于一些人事的传说;对不了解之事既不盲目崇拜,也不盲目批判,而是用理性而中立的态度,先去学习和探究。这样的你,就一定是我们的好朋友了。 以上。 References: Arnaudo, A. (2000). Hypnosis: Are you really getting sleepy? 2000 Third Web Report. Barabasz, A. F. , Olness, K., Boland, R., & Kahn, S. (2010). Medical Hypnosis Primer: Clinical and Research Evidence. New York, NY 10016. Harris, T. (year unknown). How Hypnosis Works. Internet source. James, U. (2010). Clinical Hypnosis Textbook. Oxford. United Kingdom. Kouguell, M. (year unknown). Brookside Center for Counseling and Hypnotherapy: Possible Dangers and Complications. Li, J. W. (2010). The Nature and Definition of Hypnosis.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31(9). Riley, K. (year unknown). Who can be hypnotized? Internet source. Ye, B. (1998). Can Hypnosis be used as a universal cure?Internet source.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2015 ——————————————— 发自知乎专栏「Know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