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红色加蓝绿色的配色有什么由来,故事,文化或者科学依据吗? 这种红色加蓝绿色配色在各种音乐作品,MV,潮牌,大麻亚文化中出现,请问这种配色有什么学名,故事,根据等? 这种配色盯着看会有些晕,有点像 3D 图片。 相机那一张是我自己的摄影作品。上面的签名我自己做的同类配色 BGLL,各种创作爱好者 这是色彩分离效果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波普艺术流派中的光效应艺术(OP Art)中常用的手法 常用有 2 种 增色分离。把图片中颜色都分为红、绿、蓝(RGB) 减色分离。把图片中颜色都分为青、品红、黄(CMY)或者红、黄、蓝(RYB) - 高饱和度的色彩有致幻性(如色觉暂留现象),比如你盯着下面这个红色的方块一分钟再转向白色墙壁,看看是什么感觉。 1. 色彩上 纯色疲劳 青、品红、黄的致幻性都很强,把图片色彩分离为这 3 种色彩,观看时眼睛负担很重: 有种说法是:视网膜上用来感光的视锥细胞分别对几种颜色的光敏感,对其敏感的光越强相应细胞也就越活跃,但也越容易疲劳。而这几种颜色就是色觉的原色:红、绿、蓝或者红、绿、黄、蓝。 而亮度高也会让色觉产生疲劳所以红绿蓝对于的高亮度:洋红、黄、青,也就是 CMYK,CMY 最常容易让人视觉疲劳了 (现在科学界对色觉形成原理还有争论上面说法仅供参考) 好像扯远了,赶快收回来。 补色刺激 色彩对比强烈容易产生色觉刺激,而色彩对比最强烈就互为补色了: 这个是色环,色环上相对的色彩(比如深紫色对面的黄色)就是补色了。而色环是什么呢,色环就是用原色为基础列出依此列出各原色的间的颜色,形成一个环,下面是美术中常用的用橙、紫、绿为基础的色环。 对比度高的刺激性很强,不仅容易引发觉疲劳,严重的还会引起事故:引起大量群众癫痫发作的 3D 龍事件 红蓝快速交替引发癫痫 话说外科医生穿的手术服、桌布都是浅绿(或暗绿)色,因为在手术中,一直看着鲜红的血,就会被补色残像所产生的绿色导致精神无法集中,因此会会用的浅绿(或暗绿)色来缓和(其实有蛮多是浅蓝色的,只要不是白色和红色都好)。 所以把图片中的色彩分离成原色,图片的对比度就会大大增加了。 - 2. 构图上 重复交错的图形也会令视觉产生疲劳,你看到交错重复的构图时的时候,大脑会下意识的判断位置和数量加上色彩上的强烈对比色觉很容易疲劳 重复加强对比:闪瞎 结论 这种视觉疲劳很容易产生“色觉幻觉”、感到紧张和不安、迷幻感。 所以用来表示以产生幻觉为主的大麻、毒品之类的再合适不过了。 而潮牌常用的 pop(波普)风格更多的考虑到的是这是很酷的东西: 色彩错位啊、原色啊、印刷啊、高对比、视错、科学啊都是很酷的东西。 一些光效应艺术作品: - 常写错别字,发现请指正哈,谢谢了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