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蚁人》? 简浅,写故事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如此渺小,永远不会像超级英雄电影里的角色,历经磨难却总能大难不死,甚至死而复生。 在漫威“反英雄式”超级英雄盛行之际时,《蚁人》也可以称作为一部“反英雄式”超级英雄影片。从第一阶段放荡不羁的钢铁侠与不受控制的浩克(绿巨人),到第二阶段由一群罪犯组成的银河护卫队,漫威可谓将反英雄式进行得彻底。 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套路化超级英雄电影,继承了漫威一贯的逗比风,也继承了漫威特有的优点与缺点,它算不上精品,也不是烂片,内容可圈可点也有亮点,节奏把控称不上出色但也得体合适,剧情是典型的“起源式超级英雄”——意外获得能力,主角内心挣扎,反派悄然出现,主角成长完毕,打败反派。 这部影片整体而言能用“值回票价”来形容。正如《纽约杂志》评价:《蚁人》的整体质量并不能说是过硬的,但是这部电影却让人发笑了,这显然不是漫威的一贯风格。 1. 从《蚁人》电影本身谈起 当钢铁人(Iron Man)、蜘蛛人(Spider Man)、蝙蝠人(BatMan)通通都变成了侠,连 Arrow 与 Flash 都逃不过强迫症晚期患者的翻译们,强行跟随队形变成了绿箭侠与闪电侠,我真担心 Ant Man 在中国上映时会出现“蚂蚁侠”这个片名,谢天谢地,这次翻译没来毁三观。 《蚁人》,漫威电影宇宙第二阶段收官之作,为《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与《美国队长:内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蚁人》电影项目从 2006 年起,漫威电影工作室刚成立之时便在谋略中,极有可能成为 MCU(漫威电影宇宙)第一阶段的作品,成为 MCU 复仇者联盟的第一批成员,却历经磨难,直至 2015 年才上映,如今票房与口碑都不算差,算得上可喜可贺。 影片讲述了刚从牢狱里出来的斯科特·朗,在一代蚁人生化学家汉克·皮姆的精细安排下,成为蚁人,拥有身体变小力量,他必须接受自己的英雄身份,并在其中成长,帮助汉克·皮姆阻止反派的阴谋。在强大敌人威胁下,皮姆与朗必须精心策划并执行一场惊天骗局来拯救世界的故事。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的喜剧超级英雄电影,笑点设计密集且巧妙,并且,主演的出色发挥很大程度拯救了影片前半部分的拖沓,不会使观众觉得无聊,并且觉得有趣,在后半部分,笑点密集,节奏把控精细,脑洞大开的打斗戏更是新颖,是超级英雄类型片中突破性的打斗戏。台词的细节设计是电影的亮点,典型的美式幽默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对白中杂糅笑点的巧妙设计让影片增色不少。 和无数超级英雄电影类似,《蚁人》也是一部由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电影。对于观众而言,这种设定代入感自然非常强,比起富二代钢铁侠神二代雷神官一代美国队长来,蚁人、蜘蛛侠这类角色设定更接地气。漫威在第一阶段推出的四巨头(钢铁侠、浩克、雷神、美国队长)独立电影的第一部,皆为“起源式超级英雄电影”,做得最为出色的便是《钢铁侠 1》,有过《无敌浩克》去除起源倒叙式讲述的失败,和《美国队长:第一复仇者》《雷神》过于中规中矩导致平庸的经验后,在《蚁人》的起源与成长讲述上,漫威再次采用了最保险的手法与桥段。 起源部分和诸多超级英雄电影一样,男主角意外获得超能力却又是情理之中(《蚁人》算是意外获得战服),其中攒经验训练升级的桥段更是在绝大多数类似电影中可以看见,《蜘蛛侠》《钢铁侠》《X 战警:第一战》等等,都会有这么一段快速剪辑配上 BGM 的升级桥段,主角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最后大战做准备。 主角的选角非常成功,漫威在主角的选择上一直眼光毒辣,作为观众而言,很难不喜欢上 Paul Rudd 所扮演的蚁人,他继承了多数漫威主角的嘴炮逗比,观众们往往对这类幽默风趣的角色充满好感。三个插科打诨的逗比配角,也较出色完成了他们的任务,没有喧宾夺主,也提供了为之不少的笑点,即便只是插科打诨,表现却恰到好处,平衡了影片节奏,也让大家捧腹不已。女主角表现并没有很突出,只能算合格完成了任务,不过彩蛋已表明她是新的超级英雄黄蜂女,让我们期待她在续集中的表现。 打斗是这部电影最为有趣的地方。如此小的蚁人,打起架来自然比不上浩克、雷神那般震撼,也没有钢铁侠酷炫,更不像美国队长拳拳到肉,但导演成功完成任务,他极具想象力,将蚁人的超能力诠释得极为有趣,打斗戏虽场面不大,不算惊心动魄,但也是一场视觉盛宴。这是一部剧情非常套路化的电影,但是导演在细节上却做出了突破,打斗戏全程没有尿点,亮点与笑点频频出现,当蚁人变小后,我们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日常场面,也可以变得气势浩荡,在快节奏的打斗中,巧妙放慢节奏,以配角视角观战,放大与缩小之间,让观众全场爆笑。 比起大多感情线以爱情为主的超级英雄电影来,蚁人将父女情的突出也是亮点之一,无论是主角二代蚁人还是配角一代蚁人,他们的感情线都是父女情,在超级英雄电影的感情线设置上也是极少见的。 2. 从《蚁人》电影之外再论 漫威将超级英雄这一类型片做得多元化,科幻题材的《钢铁侠》系列,魔幻风格的《雷神》系列,复古战争片《美国队长:第一复仇者》,惊悚谍战片《美国队长:冬日战士》,以及更加具有深度讨论的《美国队长:内战》,还有风趣版星球大战《银河护卫队》,以及集大成之作《复仇者联盟》《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在浩浩荡荡的第三阶段电影发布后,我们又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一部女性超级英雄电影《惊奇队长》,第一部黑人超级英雄电影《黑豹》,第一部魔法系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等等…… 那么《蚁人》在其中的地位究竟怎样呢?这部电影其实诞生的过程很波折。 影片本来计划由拍过《僵尸肖恩》《热血警探》的埃德加·赖特担任导演。作为蚁人的超级粉丝,赖特从 03 年就向漫威提出了拍摄《蚁人》电影的计划,却最终因为“创作理念不合”而退出。不过,影片剧本很大一部分还是由赖特本人完成。 在埃德加·赖特筹备《蚁人》期间,他建议漫威在影片拍摄结束前先不要把蚁人和黄蜂女的形象用在其他电影中,这也是为何他们缺席《复仇者联盟》的原因。 并且,漫画中,一代蚁人汉克·皮姆才是奥创的创造者,而不是电影里的钢铁侠。《蚁人》新任导演决定蚁人独立电影中不加入奥创元素,专心讲述蚁人故事。 2006 年,埃德加·赖特受邀将《蚁人》漫画搬上大银幕。他为“蚁人”创作了一个电影剧本,并打算让与自己合作过多次的西蒙·佩吉来主演。然而就在他完成剧本后,《钢铁侠》的成功却让漫威把目光转移到“复仇者”系列,而埃德加·赖特也投入到《歪小子斯科特》的拍摄制作当中,于是新片《蚁人》便一拖再拖。2010 年 4 月下旬,漫威公司宣布重新启动《蚁人》计划,并邀请埃德加·赖特执导。 2014 年 5 月 24 日,由于创作理念的不和,埃德加·赖特退出《蚁人》导演一职。 在主角选定上,漫威又冒了一次险,电影原计划是以一代蚁人汉克·皮姆故事为主,但考虑到漫画原著里,角色有虐待女性的黑历史,最终漫威决定讲述二代蚁人斯科特·朗的故事,做出了与原著漫画极大的不同。事实证明,漫威的这次冒险又成功了,正如当年将“二线漫画英雄”钢铁侠作为第一部影片推出,结果让钢铁侠成为如今世界上的超一线超级英雄,也如第二阶段推出“二线团队”银河护卫队却大获成功般。 我作为一名漫威电影宇宙的忠实观众,我对这部电影最初并不是太期待,它最吸引我的竟是片尾彩蛋——美国队长与猎鹰找到了冬兵巴基,为内战埋下伏笔,其次便是影片中蚁人和猎鹰的一场战斗。 这是漫威很讨巧的一种做法,贩卖庞大世界观,用彩蛋将各部电影连接,各类角色在各部电影里串场,调足了影迷胃口,这不刚听说浩克将加入《雷神:诸神黄昏》展开一场宇宙线吗?并且蚁人也将出现在《美国队长:内战》中,将这场大戏再添一分精彩。 整理一下《蚁人》中出现的梗与彩蛋。 1. 开场时的 1989 年,霍华德·史塔克(钢铁侠的父亲,神盾局创始人之一)与佩吉·卡特(美队在二战时期的女友,神盾局创始人之一)有登场。 2. 同样还是开场,汉克·皮姆去的建筑物“The Triskelion”,是《美国队长:冬日战士》里的神盾局总部,当然已经不复存在。 3. 继续开场彩蛋,电影开始时被皮姆按头砸桌子,后来也是黄蜂战衣买家的 Mitch Carson,是九头蛇的间谍。同时,在电影里可以知道,汉克·皮姆曾在神盾局与史塔克科技就职过。 4. 斯科特·朗楼上摔下来砸到那个车里的黑人老头,是银幕上第一个演过蚁人的演员。 5. 斯科特·朗对汉克·皮姆吐槽说你该去找复仇者联盟,汉克·皮姆回应“再说,他们正忙着把城市从天上扔下来呢”,是《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里的剧情梗,同时汉克·皮姆还吐槽了钢铁侠战衣(真是个傲娇的老头,在他心里蚁人战衣最棒。) 6. 在训练过程的最后任务时,斯科特·朗抵达的是新复仇者联盟总部,在电影《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结尾时成立的。他遇上的是新复仇者成员猎鹰,和他有一场战斗,战斗结尾猎鹰战败,打电话给工作人员:“记住,这事千万别让美国队长知道。”(队长,该好好训练下猎鹰了,《美国队长:冬日战士》里被冬兵撕掉翅膀,《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里只知道打酱油,《蚁人》里又被蚁人虐 - -) 7. 黄蜂战衣买家里有个人的刺青是 Ten Rings of the Mandarin,是钢铁侠 3 里的反派组织。 8. 结尾时,活宝逗比伙伴和斯科特·朗说猎鹰在找他时,画面里闪现斯坦李(每部漫威电影里找斯坦李爷爷是漫威粉惯例好么,这比看片尾彩蛋还重要)。 9. 同样是结尾,猎鹰在跟打探消息的姑娘说,找了个能跳能爬墙的小家伙,不出意外指的是蜘蛛侠,蜘蛛侠也要加入漫威电影宇宙了,将首次亮相《美国队长:内战》。 10. 片尾彩蛋 1:暗示一代蚁人的女儿将成为超级英雄黄蜂女,在漫画里,蚁人、黄蜂女、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浩克是复仇者联盟创始人。 11. 片尾彩蛋 2:美国队长与猎鹰找到被困的巴基,并提到不要告诉钢铁侠,猎鹰说他认识个家伙可以帮忙来救巴基(这个家伙当然指蚁人),内战即将开启。 12. 片尾最后写“蚁人将会回归”的字幕,和第一阶段每部独立电影的结尾字幕一样。蚁人将回归明年第三阶段的重头大戏《美国队长:内战》,《内战》中除蚁人外还会登场新英雄黑豹与蜘蛛侠,登场英雄名单:美国队长、钢铁侠、黑寡妇、鹰眼、战争机器、猎鹰、绯红女巫、幻视、蚁人、黑豹、蜘蛛侠等。 3. 我们为什么爱看超级英雄? 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遇到堵车我们无能为力,电梯坏了困在里面毫无办法,连生命都脆弱的随时随刻会消逝,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灾难来临时我们的肉体根本无法承担,有时甚至连小小的病毒都能摧毁我们。 蚁人,他是最“渺小”的超级英雄,在他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庞然大物,可他却也是复仇者联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熟知漫画的人都清楚,蚁人是复仇者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即便是电影中的蚁人,他依然重要,在漫威现如今“反英雄”式影片格调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蚁人的确显得不够高大上,比起电影复联的四巨头(美国队长、钢铁侠、雷神、浩克)来,他的形象显得卑微许多,但并未影响观众对他的喜爱。 在电影里,我们看过太多类似的画面,他们本可以保全自己,却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 《美国队长:第一复仇者》结尾,美国队长选择了牺牲自己,长眠冰山 70 年。 《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毅然决然抱着核弹冲进了虫洞,即便可能再也回不来。 《银河护卫队》里,星爵跳出机舱,在宇宙里冒着随时死亡的危险拯救卡魔拉。 《复仇者联盟:奥创时代》中,在无人救援时,黑寡妇与美国队长决定与难民们一起死在高空城市中。鹰眼为救小孩,再次冲入战场,快银为救他们,推开他们,用身体挡住子弹牺牲。 《蚁人》里,蚁人冒着变为次原子级永远不断缩小彻底消失的危险,也要牺牲自己拯救女儿。 我想……不管影片怎么样,这种英雄精神总归是好的。在国外,深受超级英雄文化影响的不少人,真的在晚上穿上制服去打击犯罪,不为别的,只希望这个世界更好。 总会有这样的时刻—— 无法保护自己爱的人,犯罪发生在眼前却无力阻止,不能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我们为什么爱看超级英雄电影,我想……是圆我们的“英雄梦”吧,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做到的,无法改变的,在电影中,总有那么一群英雄在拯救世界,哪怕听起来多么幼稚,可仍能掀起我们心目中的一番热血,这就是我们爱看超级英雄电影的原因。 向“漫威电影宇宙”致敬,恭喜第二阶段顺利收官,期待第三阶段的十一部电影和数部美剧。 2016《美国队长:内战》 《奇异博士》 2017《银河护卫队 2》 《新蜘蛛侠》《雷神:诸神黄昏》 2018《黑豹》《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 上》《蚁人 2》 2019《惊奇女士》《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 下》《异人族》 现实中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超级英雄,但永远要明白,英雄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愿你我都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英雄。 相关回答: 看《复仇者联盟 2》之前要看哪些电影作为铺垫? - 简浅的回答 为什么超级英雄电影这么火?好莱坞商业片套路黔驴技穷了吗? - 简浅的回答 查看知乎原文 John中恩,My Name is John 我是中恩 答案伴随着强大的剧透,所以怀有强劲猎奇心看了的诸位知友,阅后请勿喷,谢谢。 1. 英雄背景 Scott Lang 是谁? 翻看之前所有的 MCU 中的超级英雄电影,你会发现一点,英雄都是天生的,或主动为了成为某项崇高的使命,主动请缨,或是天生骨子里带有浓郁的炫耀基因,或是本身就身怀绝技的部队精英,再或是苦逼的利用本身怒气值威震天的超牛逼收缩弹力裤代言人。 但是在本作中 Scott Lang 不是。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父亲。他是一个婚姻失败者。他是一个 master degre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却为生活所迫走进监狱的 Ex-Convict。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He is a "not born to be a hero" type Hero. (1)作为一个父亲 相信所有希望在未来成为一个好爸爸的男性知友,在看过前半段后都会和我一样有相同的感受, 我以后一定要生个女儿,一定要生个女儿,要生个女儿,生个女儿,女儿…… 点评: 可以说作为父亲的 Scott Lang 是个十足的 Loser,这主要体现在他失败的婚姻,无业游民的状态,以及曾经服刑三年的的身份上。 (2)作为一个婚姻失败者 下面两张图的表情就可以看出,身为父亲的 Scott Lang 作为一个成年人,在他的前妻,以及前妻的现任未婚夫面前的地位。 眼神中满是不屑,特别是对于后者,作为一个拥有警察这样社会公职身份的成年男性来说,Scott Lang 一直停留的印象便是他出狱时的状态——Ex-Convict。 Once being a convict……even you want to be a well-meaning newman. The whole world just want to say No. Convict !! 是的,在大人的世界里,Scott Lang 的身份问题成为了他进行 burglary 入室行窃的动机。 为什么非要进行入室抢劫呢? (Spoiler Alert)剧透部分,Scott Lang 去偷别人家的初衷,就是为了钱。由于曾经的犯人这样尴尬的社会地位,这也就导致了 Scott 没办法通过正常的工作,来获取正常的经济收入。没有正常的经济来源,或是没有定额的积蓄,就没有办法申请离婚后的探亲权。为了能够见到女儿,Scott 只好重操旧业,这样换来的热钱,有了个人积蓄的担保,便可以换来对于女儿的探亲权。当然,即便 Scott 可以通过一个正常的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经济来源,也只能是通过下面这样的工作。 是的 Baksin Robbins 结果还是被 Manager 炒了。 所以种种这一切,也就造就了 Scott 与 Doc.Pym 相识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尽管相逢本身就是个 Pym 布的一个局。 你可以很清晰地发现,Scott 本身就不是一个类似于漫威其他超级英雄的英雄形象,即便是绿巨人,好歹也有个博士头衔,而 Scott 本身只是一个 so called expert 连认证都没有 ,和绿巨人想比实在是太平淡。 这摆明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凡人修真传呀。 (3)作为一个拥有电气专家头衔的入室小偷, 重操旧业的他,遇到的是后来成为蚁力神后援小队的三人众。如下图。 是的 T.I. 这里特别的说一下细节剧情中的重要环节人物。 也就是这位拉丁裔的小哥,曾经和 Scott 一起在监狱里服刑的狱友。 他的角色定为就是搞笑加逗比的话唠,尤其乐道的是他的表情动作,有这样一个喜感十足的人介绍具体的细节剧情,漫威做的很到位。哈哈哈哈哈哈,好好笑啊。 你读过鼓上蚤的《论一个入室行窃者的自我修养》一书吗? 可以肯定 Scott 在专业技能方面绝对是技能点过人的。 但是影片从他开了窗户后进行的几分钟里,变得十分的—— 你特么玩儿我呢? 一套制服?说好的热钱呢? 当然作为一个 expert 肯定好奇这套制服の诱惑在哪里了。于是呵呵。 穿上制服—— 然后,第一次换个角度看浴缸, 前面已经说过了,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即便有着 Ex-Convict 身份的普通人,碰到被缩小的经历,他会做的事是,把制服换回去。 于是呢? 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因为—— (跑个题,致敬一下 1984) 2. 改编剧本解析 本作,相信所有身为漫威迷的知友都了解,Yellow Jacket 的身份。 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在原作系列的漫威连载中,Yellow Jacket 就是 Hank Pym,答主本人在原答案中也有交代自己不是很欣赏 Hank Pym 的理由,因为这个博士,太作了。 本作的不同在于,改编的浮动之大。 负责任的讲,二代的 Scott Lang 出现的原因,不全是由于 Loser 的身份,漫画中二代的身世相比于电影版里的更加凄凉——为了给女儿 Cassie 治病。而 Scott 为了解救女儿出任二代蚁力神的原因也是为了在 Cross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 里找到 Doctor Erica Sondlheim 从而为自己的女儿做手术,一样的是出于爱,漫画中的明显更有 Breaking Bad 感。 Yellow Jacket 也绝对和 Darren Cross 没有任何关系,漫画中 Cross 是 Crossfire 的表亲,淡然这个已经扯远了,回来。 Darren Cross 与 Doctor Pym 在本作中构建为曾经的师徒关系,就这一点上来说,改编的好处是,简单。作为一个不常看美漫的人,这种简单的剧情设定,更容易令人身临其境。对于我个人而言,无疑这样的变动是成功的。 再来说说,漫威的神奇之处。其实在复联 2 中,如果真的按照 Pym 设计出来的残败试验品 Ultron 为线索,估计后面的计划会彻底打乱,完全成长为一个 Chaos,就答主个人角度原作漫画连载里的 Hank Pym,以及他本身的精神不稳定,时不时来点儿人格分裂,玩儿下Giant-Man,Goliath,Ant-Man,说吧!不禁让人想问——你丫到底想怎样? 所以整体的改变剧本而言,简约不简单的编剧流,实在是很有感。作为超级英雄电影,漫威的两位编剧,Edgar Wright 以及 Joe Cornish 实在值得钦佩一下。素材很多,我们只选用最适合电影的。 Edgar Wright Joe Cornish 3. 整体总结 本作看完后整体效果是很棒的,很流畅,不论是在大框架和小细节的处理上都没有太多硬伤。很早前我留意过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大概是说类似于复联之流的超级英雄类电影,到底拍摄下来有什么观影价值。 我想借蚁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超级英雄。电影的魅力在于,能够把作为科幻电影里重要分支的超级英雄类型片,个中的“幻” 呈现出来。在套用最近很火的大鹏的煎饼侠,这样看似很大蒜,实则很咖啡的作品来说,超级英雄不过是我们对于梦想的一次追逐。 你可以成为创业侠,你可以成为泡妹侠,你可以成为知乎大 V 侠,这种超级英雄所独有的 The One Of The Only 即视感,是所有普通的你我对于梦想追逐的过程中,幻化的产物。因为身为超级英雄就可以唾手可得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就可以不可思议了。不是吗? 蚁人,却直接告诉你,你丫是个 Shabby,去洗洗睡吧! Scott 的概念就是一个典型的咸鱼翻身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放谁谁不安利一下呢?(记得去看知道不) 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前罪犯,出于对女儿的爱,做一次父亲,做女儿一个人的英雄,幸运地遇到了一次人生中的救赎。这样的立意,在很多人的生活中都曾出现过。作为一个最不会是英雄的英雄。一次凡人修真的经历,道出了太多真谛。 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不是吗?超级英雄谈论的是神还是人?在我看来,我看到的蚁力神 Scott 是个人。 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 I am Ant-Man. I know but It's not my plan. 享受电影,期待精彩,感谢阅读与支持。我是中恩。 ——————————————— 《蚁人》观影前备战攻略,不知道这 20 个彩蛋《蚁人》白看了啊……了解更多《蚁人》指南,知道什么电影值得看,推荐关注读读日报的「正在上映和即将上映」。 查看知乎原文